穆雨茂 蔡曉琴 吳謙(云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利用廉價金屬光催化還原CO2的研究進展
穆雨茂 蔡曉琴 吳謙
(云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介紹光催化還原CO2的重要性及廉價金屬Fe, Mn, Co配合物的光催化還原CO2的研究,并對其機理進行介紹。
廉價金屬;配合物;光催化;CO2
因溫室氣體而引起的全球性氣候問題,自上世紀引起我們的關(guān)注以來問題日益加重。而這其中的最大元兇正是CO2,在2005年空氣中CO2的含量已經(jīng)是工業(yè)革命時的1.5倍[1]。這就使得不少化學工作者認為將CO2轉(zhuǎn)化為我們可以利用的物質(zhì),如:CO、HCOOH等。這將會是非常有前景的課題。而在研究過程中卻遇到了問題,我們知道CO2的性質(zhì)是非常穩(wěn)定的(表1)[2],將CO2通過單電子還原為CO2·-時的電極電勢-2.14V vs SCE,這在實際操作中是很難實現(xiàn)的。所以另一個更有利的途徑是通過質(zhì)子輔助多電子轉(zhuǎn)移來還原CO2。
表1 CO2的還原電位
當下,在光催化CO2還原形成了兩大類[3]:I.光催化是通過光敏劑和過渡金屬催化劑的協(xié)同工作來實現(xiàn);II.光催化過程中由同一個分子來承擔光敏劑和催化劑。在研究中很快就有了出色的還原效果,像:1986年Lehn等利用fac-Re(bpy)(CO)3Br[4]還原CO2;2005年Ishitani等利用Ru(II)-Re(I)雙核的橋型配合物[5]還原CO2。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很多的報道中所使用的催化劑大部分都是貴金屬,像:Ru, Re[6,7]等,這就使得研究成本很高,不利于推廣應用。所以這幾年研究工作者開始發(fā)掘利用廉價金屬來光催化還原CO2。
2000年P(guān).Neta[8]等報道使用亞鐵作為催化劑光催化還原CO2,其中使用對三聯(lián)苯(TP)作為光敏劑,三乙胺(TEA)或三乙醇胺(TEOA)作為犧牲劑在乙腈中進行反應。當乙腈溶 液 中 含 有5%的TEA,3×10-3M的TP和3.4×10-5M的Fe(ClO4)2光照8小時后CO的產(chǎn)量為0.5mM。
其反應的機理為:在光照過程中TP會被光致還原形成TP·–,它可以還原Fe2+,F(xiàn)e+可以和CO2形成一個加合物。這個加合物接著被另一個Fe+還原, 最后加合物與溶液中的H+相結(jié)合生成CO。
2014年Ishitani[9]小組報道使用fac-Mn(bpy)(CO)Br作為催化劑和TEOA作為犧牲劑,在DMF中進行光催化CO2還原。當使用[Ru(dmb)3]2+作為光敏劑時,TONHCOOH可以達到149; [Ru(bpy)3]2+作為光敏劑時,TONHCOOH可以達到157。經(jīng)過其研究證明是因為在光照的過程中催化劑中的Br會逐漸的解離最終形成一個[Mn(bpy)(CO)3]2這樣的二聚物這其中會形成一個Mn-Mn鍵非常有利于電子的傳輸。其反應機理如圖1。
圖1 Mn催化反應機理
2014年徐東升[10]小組報道了一個混合光催化還原CO2體系: 在乙腈溶液中包含有異相的CdS納米粒子做光敏劑、均相的Co-bpy做催化劑和做犧牲劑的TEOA。在用可見光照射中,4個大氣壓的情況下,每克的CdS產(chǎn)生的CO速率為844μmol·h-1。其反應機理經(jīng)研究得出:首先CdS微粒在光照下激發(fā)并從TEOA得到一個電子,將CoII還原為CoI。接著CO2通過親電子進攻與CoI形成CoIII-COOH。隨后CoIII-COOH解離形成CoIII-CO進一步解離生成CO。最后CoIII被CdS或CoI還原為最初的CoII,如圖2。
圖2 Co催化反應機理
最后,經(jīng)過30多年的光催化還原CO2的研究的從最初的著眼于貴金屬到當下的向廉價金屬的轉(zhuǎn)變,不難看出我們的研究工作者在這一領(lǐng)域已經(jīng)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正在進一步向著應用于工業(yè)生產(chǎn)中邁進,他日一定會在能源與環(huán)境友好型中走得更遠,取得更大的成就。
[1]SMOL J P.Climate change: a planet in flux[J].Nature,2012,483(7387):S12-S15.
[2]A.J.Morris,E.Fujita,Acc.Chem.Res.,2009,42:1983-1994.
[3]S.Neatu,H,Garcia,Int.J.Mol.Sci.,2014,15:5246-5262.
[4]J.Hawecker,R.Ziessel,Helv.Chim.Acta.,1986,69:1990-2012.
[5]B.Gholamkhass,O.Ishitani,Inorg.Chem.,2005,44:2326-2336.
[6]G.Sahara,O.Ishitani,Inorg.Chem.,2015,54:5096-5104.
[7]Y.Tamaki,O.Ishitani,J.Catal.,2013,304:22-28.
[8]J.Grodkowski,P.Neta,J.Phys.Chem.A,2000,104:4475-4479.
[9]H.Takeda,O.Ishitani,Chem.Commun.,2014,50:1491-1493.
[10]Z.Chai,D.Xu,RSC Adv.,2014,4:44991-44995.
Transition-metal Complexes as Catalysts for Photocatalytic CO2Reduction
Mu Yu-mao, Cai Xiao-qin, Wu Qian
(Faculty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50)
The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useful chemicals has receiv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We have a review about photocatalytic CO2reduction by Fe, Mn and Co complexes and discuss the reaction mechanism.
①穆雨茂(1991-),男, 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功能金屬配合物。②蔡曉琴(1988-),女,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功能金屬配合物。③吳謙(1991-),女,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功能金屬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