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晨
風車 木鞋 羊角村在“歐洲后花園”荷蘭漫步
◎汪永晨
7月7日至23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民間環(huán)保組織“綠家園志愿者”召集人汪永晨走進愛爾蘭、英國和荷蘭,飽覽當地的人文歷史、自然古跡風光。以下是她在有“歐洲后花園”之稱的荷蘭的見聞。?
木鞋是與風車、郁金香齊名的“荷蘭三寶”。荷蘭是“低洼之國”,幾乎一半土地浸泡在海水中,木鞋是適應環(huán)境的產物。荷蘭的民俗村已把木鞋相關產業(yè)當成了旅游項目。
荷蘭的風車、木鞋、乳酪和郁金香,還有運河和梵高的繪畫藝術,是這個國家的著名標簽?,F在,傳統(tǒng)的風車更多是用于觀賞,而現代化的風力電站,又出現在荷蘭的大堤沿岸或開闊平坦的地區(qū)。
一直以來,人們無論從哪個角度觀賞荷蘭的風景,總能看到地平線上豎立的風車,它是荷蘭的驕傲與象征,是荷蘭的“國家商標”。從正面看風車,呈垂直十字形,即使它休息,看上去仍是充滿動感,仿佛要將地球轉動。
為什么荷蘭盛行風車?荷蘭坐落在西風帶,一年四季西風盛吹。同時它瀕臨大西洋,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海陸風長年不息。這就給缺乏水力、動力資源的荷蘭,提供了利用風力的優(yōu)厚補償。同時因為地勢低洼,荷蘭總被海潮侵蝕,生存的本能讓荷蘭人筑壩圍堤,向海爭地,還創(chuàng)造了高達9米的抽水風車。
1229年,荷蘭人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座為人類提供動力的風車。荷蘭最大的風車有好幾層樓高,風翼長達20米。有的風車由整塊大柞木做成。18世紀末,荷蘭全國的風車約有12000架,每臺擁有6000匹馬力。風車的用途也不再局限于輾磨谷物,而發(fā)展為加工大麥、鋸木、造紙、榨油、研磨香料、抽出積水等多種功能。
盡管用途多多,人們還是更愿意記住從前歐洲流傳的這句話:上帝創(chuàng)造了人,荷蘭風車創(chuàng)造了陸地。的確,如果沒有這些高高聳立的抽水風車,荷蘭人便無法從大海中取得近三分之一的國土,也就沒有后來的奶酪和郁金香的芳香。正是這些風車不停地吸水、排水,才保障了全國大片土地免受沉淪。
荷蘭一年四季吹西風,非常適合利用風能。荷蘭風車看似靜止,其實充滿動感。
目前,荷蘭大約有兩千多架各式風車。荷蘭人在民歌和諺語中常常贊美風車,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風車日”,這一天全國的風車一齊轉動,舉國歡慶。風車上圍上花環(huán),懸掛著國旗和硬紙板做的太陽和星星。
2016年7月20日,我們到了荷蘭的風車村。在距首都阿姆斯特丹僅20公里的地方,有一個桑達姆風車民俗村。這里還保留著16和17世紀的舊式建筑和傳統(tǒng)工藝,并融合了現代化生產方式。它的環(huán)境與建筑富有特色,房屋和小橋均為木制,保留了早期工業(yè)化時期的風格。
風車民俗村集生活與旅游于一體,那里有居民居住,也有開放式的保留區(qū)和博物館。這里的風車、建筑、古老的造船廠、制作木鞋表演,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游客。250年前,在這片狹小的土地上,矗立著800多座風車。它們承擔著各種工業(yè)生產任務?,F在仍有5座風車在以傳統(tǒng)方式運作,其中3座向游人開放。
木鞋生產已從手工轉為機器制作,兩分鐘就能做出一雙。
精雕細刻的木鞋
我們在荷蘭風車村,還看到了生產木鞋的傳統(tǒng)與現代制作的區(qū)別。
傳統(tǒng)木鞋雖是木頭制作,卻不是木匠的活兒,而是鞋匠的活兒,確切地說更像是雕刻匠的活兒。因為制作木鞋不像制作其他木器那樣,可以卯榫、粘接、拼裝,一只木鞋是在一塊完整的木頭上鏤刻出來的。荷蘭木鞋的制作原料具有不易裂、不變形、不滲水、不沾泥和透氣等特點,取材于荷蘭特有的一種堅硬且無花紋的楊樹。從前制作木鞋是手工完成,既費時又費力,需要大批手藝高超的匠人。那時即使手藝最好的鞋匠也要兩三天才能做出一雙。
而現在的木鞋制作,從設計到制造,整個工藝流程完全實現了電腦化和自動化,90%以上工序由機器完成。電腦里儲存近千種鞋樣可供銷售商選擇,每種鞋樣的顏色和鞋面雕刻千變萬化?,F在制作一雙木鞋只需十幾分鐘,只要木料不出問題,廢品率幾乎為零。
荷蘭人對木鞋做了很多設計和改進。比如,在傳統(tǒng)木鞋底下增加大面積的橡膠墊,幫助人們更好地在泥地里干活;給木鞋配上高高的橡膠套,則能夠在草叢密集的地方保護到腳和腿等更多的地方。
根據工作用途,木鞋分為鋪石工木鞋、堤壩工木鞋、泥炭工木鞋、翻土工木鞋、漁夫木鞋、冰上木鞋等;根據生活用途,則有禮拜鞋、周末木鞋等等。時至今日,如果到荷蘭人家里作客,往往會在客廳最顯眼處看到一雙制作精美的木鞋,不用說,這些木鞋就是當年的訂婚禮品之一,當年的浪漫情懷并不會因木鞋的陳舊而遜色。
目前荷蘭還有20來家木鞋廠,年產量大約在450萬雙,其中三分之一用來實際穿著,三分之二作為紀念品出售。
除了風車和木鞋,荷蘭還有一處著名景點叫羊角村,這個地方因挖煤而出名。
據說當年有一群挖煤工人定居在羊角村,他們的挖掘使當地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水道及湖泊。在每日的挖掘中,除了煤,他們還在地下挖出許多羊角,經鑒定,這些羊角來自一批生活在1170年左右的野山羊。因此,大家便將那里稱作羊角村。
這個田園小鎮(zhèn)沒有公路,全長4英里的運河水路和純木拱橋陸路,就是它的兩種交通途徑。小鎮(zhèn)禁止車輛開入,撐篙小船是居民的唯一選擇。大部分慕名而來的游客均被其特有的鄉(xiāng)村氣息折服。環(huán)鎮(zhèn)自行車、坐船或是運河一日游,是眾多旅游項目之一。導游說,如果想在這里住上幾天,得提前一年訂房。
羊角村有“綠色威尼斯”之稱,體驗羊角村最好的方式,就是乘坐平底木船穿梭在寧靜的村落之間。
羊角村位于荷蘭西北方上艾瑟爾?。∣verijssel)的De Wieden自然保護區(qū)內,有“綠色威尼斯”之稱(也稱“荷蘭威尼斯”)。當地土壤貧瘠且泥炭沼澤遍布,除了蘆葦與薹屬植物外,其他植物不易生長,唯一的資源則是地底下的泥煤。泥煤又稱泥炭或草炭,它是古代沼澤環(huán)境特有的產物,是深1米到7米的地下松軟的有機堆積層。泥煤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由于它質輕、持水、透氣和富含有機質,具有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泥煤也可用來生產綠色有機復合肥,在我國及世界園藝領域被廣泛使用,在泥煤產地,它也被用來當日常燃料使用。
岸邊的現代化風車
羊角村居民為了挖掘更多泥煤,不斷開鑿土地,形成一道道狹窄的溝渠。后來,居民為使船只通過,將溝渠拓寬,形成今日運河、湖泊交織的美景。我們看到水面倒映著一幢幢綠色小屋,屋頂都是由蘆葦編成。據說現在一些小屋上的蘆葦,來自我國山東。
體驗羊角村最好的方式,就是乘坐平底木船穿梭在寧靜的村落之間。對自由行游客而言,可以在露營區(qū)租一間小木屋和一艘小木船,或者租輛腳踏車在林蔭大道間閑逛。這里密布的湖泊、縱橫的水道考驗著都市人的認路能力。游客在租船時,店家通常會附贈一張羊角村水路地圖,游客只要先找到羊角村最主要的湖泊Bovewijde,再根據水面上標有號碼的旗竿,尋找地圖上的水道標號,就可以清楚地找到自己的方位。
本欄目責編/廖素冰 houlai@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