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歷史概況秦代設歷陽郡,素有“ 魚米 之鄉(xiāng)”之稱
和縣位于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西北岸,地處東經118°04′29″~118°29′52″,北緯31°50′31″~31°50′46″,東與南京、馬鞍山、蕪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東北與南京市浦口區(qū)一橋相隔、南臨蕪湖市鳩江區(qū)、西與含山縣接壤、西北與全椒縣毗鄰。總人口為54萬,下轄9個鎮(zhèn)。和縣南北長,東西窄,全縣南北長約69公里,東西寬約18.8公里 ,總面積約1319平方公里,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山地海拔315米(如方山)。境內有牛屯河、姥下河、太陽河、得勝河、石跋河等五條河流,另有滁河為縣北界河。
和縣屬北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區(qū),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潤、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的特點,氣候條件優(yōu)越,氣候資源豐富,適宜農作物生長。
和縣素有“魚米之鄉(xiāng)”之稱。全縣耕地面積96.05萬畝,宜林面積為19.38萬畝??h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目前發(fā)現的主要礦藏有煤、鐵、石膏、磷、白云石、石灰石、建筑砂、地熱、礦泉等十多個礦種。其中煤預計儲量500萬噸,磷預計儲量50多萬噸,白云石預計儲量為3億多噸,石灰石預計儲量10億多噸。尤以建筑石料、水泥用灰?guī)r最為豐富。
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周朝屬揚州之邑,春秋、戰(zhàn)國屬楚。秦贏政元年,置歷陽縣,屬九江郡。漢屬淮南國,晉屬揚州淮南郡。唐為和州,轄歷陽、烏江、含山三縣,其中歷陽縣轄39個鄉(xiāng)和西梁山鎮(zhèn),宋沿唐制。明直屬南京。清屬江南左右布政使司。辛亥革命后,改和州為和縣,直屬省都督。1948年,成立和含愛國民主縣政府,11月,和、含分開。1949年1月成立和縣民主政府,后改為和縣人民政府,屬巢湖地區(qū)。12月,劃歸南京市管轄。1950年春,仍歸巢湖地區(qū)。1952年,屬蕪湖地區(qū)。1958年,和縣與含山縣合并成立和含縣,劃歸馬鞍山市。1959年4月仍歸蕪湖地區(qū),5月,和含縣劃開。1965年,隸屬巢湖專區(qū)管轄。2011年劃歸馬鞍山市,現和縣屬安徽省馬鞍山市,轄9個鎮(zhèn),85個村委會、30個社區(qū)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