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廣東沈師大教科院
與風暴一起成長
文|胡廣東沈師大教科院
我是在《經濟觀察報》發(fā)現周澤雄的,他動輒發(fā)表一大版文章,且都與文化有關。尤為吸引我的是,他的文筆非常棒,多以形象、豐富的語言,把一個枯燥的主題詮釋得生動、雅致、詩性和從容不迫。
這本《異議的魅力》便是我慕其文而網購。全書收錄了他發(fā)表的44篇時評文章。現在時評人太多,時評文章也濫,常常是就事論事,發(fā)一通宏闊議論,無一點新意。這本書到手后,我先隨便翻了翻,發(fā)現這44篇文章多數發(fā)表在七八年前,心里登時很涼,時間這么久,不餿怕也涼了。
及至看下去,才發(fā)現自己真是淘到了一本好書。每篇文章雖然都是對當時某個熱點、焦點事件的評論,但今天看來不僅未涼未餿,且仍然能給人以教益和啟發(fā)。其重要原因,是他沒有簡單地就事論事,而是把事件放在歷史、文化和專業(yè)的框架內予以品評、分析,在縱軸上有所延展,在橫軸上有所豐富,讀者從中看到的不是某個事件如何如何,更多是這個事件是怎么從歷史深處走來,與文化有怎樣的因果,與現實有何種勾連。
比如在主標題“下有底線上無禁區(qū)”,副標題為“也說言論自由的邊界”一文中,他以當年方舟子質疑韓寒這一事件為引子論道:“言論自由即使存在邊界,也肯定不同于一道嚴禁逾越的國境線。一部言論自由史,實際上也是人類不斷突破已有言論邊界的歷史?!彼麖闹袊鴼v史上的范縝及其《神滅論》,談到當年美國《好色客》雜志的經歷,進而得出結論:“充分的言論自由,注定會導致泥沙俱下,它并沒有向我們預告一個艷陽天,相反,決意捍衛(wèi)言論自由,就等于同時承諾,我們打算與風暴一起成長?!彼昧嗣绹蠓ü俨紓惸系囊痪渑性~:“不同程度的曝光自己,是文明共同體中個人生活的必然伴生品。在一個特別注重言論與出版自由價值的社會中,被曝光的風險成了必不可少的生活的一部分。”
這篇2100余字的小文,讓讀者從方舟子和韓寒類似互毆的小是小非中,領悟到了言論自由在歷史和文化中的大是大非。進一步說,從他分析所用的幾個維度中,我們發(fā)現當下中國很多所謂言論侵權事件,只說明我們剛剛從言論禁錮中走出,只摸到了言論自由的皮毛,未得深意。這頗像那個三四歲的胖小子在城管面前執(zhí)杖護衛(wèi)奶奶,只是本能,未得真諦。
從這本書的作者自序中,我們可以一窺作者的寫作心態(tài)。他寫道:“從事公共批評的作者,其首要美德就是最大限度地運用公共理性?!焙螢楣怖硇裕考礄M跨國家理性、政黨理性、利益集團理性和個人理性,并以成熟自律的公民社會為基礎的利益整合的機制和合作共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