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旁
我最近見了好幾對伉儷。
第一對伉儷是朋友。男生是我的大學同學,學建筑的,他女朋友是同系的小師妹,個子高高的,臉龐潔凈。和他們聊天,忽然很羨慕他們的生活:畫圖、參觀、旅行。過年的時候,兩人先是共游印度,然后一個去了越南、柬埔寨,一個去了泰國、緬甸,分頭旅行,結束之后分享彼此的見聞。
兩個人有共同的愛好和經(jīng)歷,聊天永遠不愁沒有話題。兩個人都是家境很好、心胸豁達的年輕人,眉目間都是活潑上進的神情,現(xiàn)實的焦慮永遠與他們無關。
畢業(yè)之后,男生打算實習,去世界各地逛逛。他的女朋友打算出國留學。兩個人都說只要一個10平方米的空間,有桌、床,就已經(jīng)足夠了。他們充實到?jīng)]有時間為未來恐懼,忙到?jīng)]有時間去考慮掙多少錢才能享受。他們最大的夢想是買一個激光切割機,這樣就不用和同學搶機器建模型了。
古人說,志趣相投。志是目標,目標和趣味一致,這是相處的最高要求。
第二對伉儷是同事。他們曾在雜志社共事,愛情長跑了幾年,終于要結婚了。兩個人都聰明、惡趣味、毒舌。
聊到結婚的話題,女孩子說,如果你覺得水到渠成,結婚與否已經(jīng)沒有什么區(qū)別的時候,那就結婚吧。如果把結婚當作人生重大改變的契機,比如開始安穩(wěn)的標志,或者改變狀態(tài)的節(jié)點,那還是不結婚的好。
最后見的伉儷,年紀已經(jīng)不小了。男方是一位作家,一頭飄飄灑灑的白色長發(fā),舉止紳士,又不失天真。他的女伴,大氣、正直、敏銳。
相約一起吃飯,他們手牽著手一起下樓,吃完飯也是手拉著手一起坐地鐵回去。這才有靈魂伴侶的感覺。
他們在一起許多年,一直沒有結婚。后來有一晚在拉斯維加斯吃飯,路過一個教堂,彼此約定如果吃完晚飯教堂還沒有關門的話,就去結婚。吃完飯,教堂果然沒有關門,兩人就此結為夫妻。
說起來,我曾是個喜歡戳破愛情童話的人,后來見了這些伉儷,覺得少年時的戀人應該志趣相投,青年時的戀人水到渠成,到了中年,兩人都是強大的個體,可又離不開彼此。完美的感情要苛求所有的元素同時存在于一個對象身上,往往求之不得。而我們?nèi)粢陨剖忌平K來判斷一段愛情的成敗與否,想想,真是太不合理。
(阿超摘自《感悟》201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