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魯佩爾特
譯/ 田也
一寫完童子軍團長事件的報告,我們就趕去華盛頓做一場關于最新UFO事件的調查。8月上旬收到的許多UFO報告都引起了軍方以及其他政府機構的興趣。截至1952年8月底,華盛頓的一些機構都對UFO的現(xiàn)狀極為關注。
這起受到如此多關注的事件發(fā)生于羽田空軍基地,也就是今天的日本東京國際機場。因為事件不是發(fā)生在美國,我們沒法前去現(xiàn)場調查;但是多虧了遠東空軍情報人員的努力,我們得以了解這次驚人的UFO目擊事件的完整細節(jié)。只剩幾個小問題沒有答案了,只要給遠東空軍發(fā)個快電就能把材料補充完整。正常來說,這樣一來一去需要3個月時間,但是這次只用了幾小時。
目擊事件過去幾個月后,我與遠東空軍調查此次事件的情報人員進行了交談,據(jù)他估計,這應該是遠東空軍見到的最精彩的事件。
首先看到UFO的是兩名塔臺控制人員,當時他們正走在空軍基地一處斜坡上,準備去塔臺進行夜班交接。因為提前了半小時,所以他們并不著急去塔臺,直到他們看到東京灣東北方向出現(xiàn)了一束亮光。
他們停下腳步觀察了該亮光幾秒的時間,認為它可能是一顆異常明亮的星星,但是兩個人都曾在控制塔度過許多寂寞而無聊的夜晚,沒什么可看的時候就只能盯著頭頂?shù)男强?,卻從沒見過這么亮的星星。而且,這個發(fā)光體還在移動。兩人曾將其與機庫的一角連線比較了一下,發(fā)現(xiàn)該發(fā)光體先是持續(xù)靠近,然后向右飄移一點。
1分鐘之內,他們就跑到了斜坡對面,爬上幾百級臺階高的塔臺,站在了7×50雙筒望遠鏡之前。他們和另外兩名即將換班的塔臺控制人員都對UFO進行了仔細觀察。發(fā)光體呈圓形,亮度穩(wěn)定。它看起來似乎是某個圓形的巨大黑色結構的一部分,而且該結構的直徑約為發(fā)光體的4倍。觀察過程中,發(fā)光體靠得更近了,或者至少看起來它靠得更近了,因為它變得越來越清晰。就在它靠近的過程中,觀察人員在黑色的陰影結構下緣處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稍暗點的發(fā)光體。
幾分鐘后,UFO就向東移去,變得越來越暗,直到消失。4人一直注視著東邊的天空,突然,他們發(fā)現(xiàn)發(fā)光體又出現(xiàn)了。在視野中停留了幾秒后消失了,然后又再次出現(xiàn),朝空軍基地飛來。
這時,其中一人拿起話筒,呼叫當時正飛越東京灣的C-54航班的飛行員,問他有沒有看到發(fā)光體,但是飛行員說他沒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
根據(jù)當天的塔臺工作日志,23時45分,一名操作員打電話給附近一處雷達站,詢問雷達顯示器上有無不明目標,雷達站回答說有。
負責調查此次目擊事件的遠東空軍情報員費了好大勁試圖找出雷達上的不明目標與發(fā)光體的關系。他們推斷,二者應該是同一事物,因為通過對比當天塔臺控制員和雷達操作員的通話記錄,他們發(fā)現(xiàn)發(fā)光體與不明目標在同一位置,并向相同的方向移動。
雷達跟蹤該UFO大約5分鐘之久,其間,它在東京灣中部折返幾次,有時候速度非常慢,接近于盤旋,有時候速度又高達480千米/ 時。在此期間,塔臺控制員都在透過雙筒望遠鏡注視著發(fā)光體。有好幾次,UFO靠近雷達站時——有一次,它距離雷達站甚至不到16千米——雷達操作員就跑到外面去看能否用肉眼看到發(fā)光體,但沒有看到過它。返回空軍基地后,塔臺控制員又問了幾個人,他們也都看到了發(fā)光體。后來,塔臺控制員說,他有種不同尋常的感覺,認為發(fā)光體有
很強的方向性,就像舞臺聚光燈一樣。
有些一直觀察該UFO的人認為它可能是點燃的熱氣球,所以為了比較,人們將一個熱氣球點燃升空。但是熱氣球的光看起來更接近暗黃色,而且?guī)酌牒?,熱氣球飄到了足夠遠的地方,上面的光就看不到了。這讓觀察者得以對熱氣球與UFO陰影部分的大小進行比較,如果UFO在16千米以外,那么它的直徑得有15米。
凌晨0時3分,一架從附近約翰遜空軍基地起飛的F-94進入該區(qū)域,地面控制人員指揮F-94飛向橫濱以南、東京灣以北,跟在UFO之后。F-94剛一就位,地面控制人員告訴飛行員他已經(jīng)在雷達運行范圍內,F(xiàn)-94后座雷達操作員就說自己鎖定了一個目標,該目標在6000米以外,與F-94右側和下方各呈10°角。
目標被鎖定90秒后,地面控制員看到UFO與F-94掉頭向地面雷達站飛來。就在目標進入地表雜波時,雷達顯示器上被鎖定的目標物遭到了破壞,該目標物似乎悄悄逃脫了F-94的攔截。幾乎就在同一時刻,塔臺操作員報告說他們也看不到UFO了。塔臺曾呼叫F-94,詢問他們在追蹤攔截的過程中有沒有看到過UFO,對方回答說沒有。F-94在此處停留了10分鐘至15分鐘,但什么也沒有看到,機載雷達也沒有捕捉到任何目標。
F-94一離開該區(qū)域,地面及塔臺操作員就又發(fā)現(xiàn)了UFO。2分鐘后,雷達站告訴塔臺操作員,說目標物剛才“分成了三部分”,彼此間隔400米,正在向東北飛離該區(qū)域。幾秒后,發(fā)光體就從塔臺操作員的視野中消失了。
遠東空軍情報人員對每一種可能都進行了核查,但就是無法解釋此次目擊事件。
人們對此議論紛紛,比如,有人認為這是氣象目標,但是再重申一遍,氣象目標與一顆明亮的星恰好在同一方位,且使得星星看起來與虛假雷達目標物一起移動的可能性不大。何況,同樣的情況一個月內又發(fā)生了兩次,一次在加利福尼亞,一次在密歇根。
報告會現(xiàn)場的一個人說:“簡直太令人難以置信了,我簡直沒法相信,但是遠東空軍的那些孩子們可都是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他們是老兵了。如果他們說自己看到了從未見過的事物,我覺得他們一定清楚自己在談論什么?!?/p>
我可能會摻和進一場關于此次目擊事件可能性解釋的長篇大論中,我以前聽過很多很多,但是追蹤只有一個肯定性答案——即UFO并非我們熟知的事。它有可能是一艘星際飛船。很多人認為這就是最終答案,個個伸長了脖子,急切地想給這類UFO報告貼上宇宙飛船的標簽。但是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大多數(shù)人還是認為UFO只是“不明飛行物”而已。
再次去五角大樓時,我用了一整天時間跟杜威·福奈特少校以及他的兩位上司——W.A.亞當斯上校和威爾登·史密斯上?!懻揢FO這個話題。我們談論的話題之一是一種研究UFO問題的新方法,即試圖證明UFO在大氣中的移動是受智能控制的。
我不知道是誰想出這個通過分析UFO的運動來解釋UFO的法子的,但這些想法就這樣在周圍擴散開來,每個人都對此添油加醋修飾一番。我們已經(jīng)討論過很長時間,想對這一觀點做進一步研究,卻一直苦于沒有多少報告可用。但現(xiàn)在,有了6月、7月和8月積累的報告,這項研究看起來似乎前途無量。
該項研究的基本目標就是搞明白UFO的運動是無序的還是有序的。無序運動就跟蚊蚋或蒼蠅一樣,飛行沒有明顯的模式,或者運動沒有目的性。但是,又比如在山谷中飛翔的燕子,它們時而回旋輾轉,時而掠空而去,時而俯沖而來,細看之時,你才發(fā)現(xiàn)它們的運動都有一定的模式,屬于有序運動。這個固定模式是受智力控制的,因為它們在捕捉昆蟲或是排好隊列飛下山谷。
截至1952年秋,我們已經(jīng)積累了相當數(shù)量的細節(jié)充分的UFO報告。在這些報告里,UFO進行了一系列動作表演,如果我們能證明這些動作不是無序的而是有序的,就能證明UFO是受智能控制的。
討論過程中,福奈特少校提供了兩份報告,報告中描述的UFO似乎并非在漫無目的地到處亂飛。其中之一便是近期發(fā)生在日本羽田空軍基地的UFO目擊事件,另一起發(fā)生于7月29日的密歇根,當時一架F-94試圖攔截一個該區(qū)域東部上空的UFO。這兩起事件中,雷達均記錄下了UFO的運動軌跡。
在羽田事件中,通過UFO運動軌跡草圖可以看出,UFO每次轉向都非常平穩(wěn)。UFO在東京灣上空往返的飛行軌跡與“二戰(zhàn)”時期搜索迫降飛機機組人員的交錯式搜索模式很像。UFO只有一次沒采用該飛行模式,當時它正被F-94追蹤。
然而,在密歇根目擊事件中,情況更加明顯。在這起事件中,UFO的一舉一動都有明確的目的。比如,它突然做了個180°轉彎,那是因為F-94正在逼近它的機頭位置;它時而加速時而減速,每次加速的時候都是因為F-94正在靠近,而且很明顯,它每次的加速度都能使它足夠避開F- 94雷達的捕捉。如果說UFO的這一系列動作都是無序而隨機的,那么發(fā)生這種巧合的概率也太高了點。
對我來說,分析UFO運動這項研究聽起來很有意思,但當時我們都忙于“藍皮書”計劃而無暇此事。因此,福奈特少校主動提出可以先進一步了解一下,而我也向他保證說會竭盡所能提供幫助。
與此同時,“藍皮書”計劃的人員也一直與美國各領域科學家保持聯(lián)絡,并間接與歐洲科學家進行接觸,告訴他們我們收集的材料,并聽取他們的意見。我們主要通過以下兩種途徑與科學家互通信息:在美國,我們主要是舉辦各類簡短的科學會議。為了將我們的研究和意見傳到其他國家,我們會尋求那些準備赴歐洲參加會議的科學家的幫助,將UFO問題的方方面面簡要介紹給與歐洲有聯(lián)系的科學家,使他們能就此進行非正式的討論。
有一件事情從未讓我失望過,盡管不止一次發(fā)生,但每一次都讓我驚嘆不已,那就是科學界對UFO的巨大興趣?!八{皮書”計劃在適當?shù)陌踩珜彶橄抡偌黝悎F體舉辦官方介紹會的消息一經(jīng)傳出,讓科學家在介紹會上自由交換意見就沒什么困難了。有必要補充的一點是,我們只給那些與政府工作相關并且有適當安全許可的團體做報告。原因無他,只是因為我們需要跟他們討論所有與界定UFO身份有關的政府計劃。再者,我們的情況介紹會也不是填鴨式的宣講會,很多情況下,我們到一個地方后發(fā)現(xiàn),人們用一整天來討論UFO。我從沒遇到過任何一個對飛碟一事嗤之以鼻的人,盡管有時候他們?yōu)榱藬[脫媒體而故作輕松地給出“幻覺”、“荒謬”、“浪費金錢和時間”等答案。雖然不是激進的飛碟迷,但他們確實對飛碟很感興趣。
我和S.H.柯蘭克上校曾花了一整天時間給筆架山集團(Beacon Hill Group)做報告,并與科學家進行交談。這個組織是世界頂尖科學家和企業(yè)家的代號,成立初衷是研究和分析最棘手的軍事問題。就是這樣一個頂尖的組織,對我們的項目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并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以及桑迪亞基地,我們的報告場場座無虛席,聽眾一度站在擁擠的人群中聽講。此外,我還在國家航空實驗咨詢委員會、航空研究開發(fā)中心、海軍研
究辦公室以及空軍大學等地做過報告。然后,我們向科學家特別組織做了報告。
通常,科學家都非常謹慎,注重事實,僅在朋友間小范圍地發(fā)表就某事的個人意見。但是,當他們得知有一扇門上貼著“機要報告正在進行中”的時候,禁忌開始被打破,他們開始知無不言。
對于這部分,我也可以像許多UFO史學家做的那樣,輕描淡寫地指出某某博士認為被報告的飛碟來自外太空,或者某某博士堅信火星上有人居住。事實上,我跟這類某某博士接觸得也不少,他們認為飛碟是真實的,也堅持認為宇宙中其他星球或星體上存在居民。但是我們尋找的是確鑿的證據(jù),而不只是個人意見。
然而,我們向科學家提出的許多問題的答案都來自個人意見,因為準確答案并不存在。當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時,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將個人意見及代表性意見的范圍最大化,并以此作為我們最終結論的基礎。在這類問題中,討論最多的當屬宇宙中的其他天體是否存在智慧生命這個話題。該問題的確切答案是:沒有人知道。但大多數(shù)人對此的意見是,如果真有智慧生命存在,也不足為奇。
所有這些報告都加重了我們的負擔,因為與此同時,UFO報告正以創(chuàng)紀錄的數(shù)量源源不斷涌來。華盛頓目擊事件未被公開報道帶來了一些影響,使得報告的數(shù)量從7月的500份下降到8月的175份,但仍高于每月二三十份的平均值。
1952年9月,UFO報告數(shù)量似乎又開始上升,因為某種我們不得而知的原因,來自美國東南部的報告突然開始增多起來。有那么一兩周時間,我們每天早上都能收到六七份新報告。其中,佐治亞州與亞拉巴馬州的報告最多。很多報告來自佐治亞州薩凡納河畔新建的超級隱秘的原子能委員會設施附近,還有很多報告來自亞拉巴馬州的港口城市莫比爾。當報告涌來之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可能是當?shù)貓蠹埨每植拦适轮圃熘{言,但是我們的剪報服務覆蓋大多數(shù)南方報紙,而
且盡管我們一直在報紙上尋找這類故事,可是上面并沒有。事實上,當?shù)貓蠹垉H僅報道了一兩起目擊事件。我們對這些目擊事件進行了甄別,經(jīng)核查得知,它們都不外乎是熱氣球、飛機、天體以及MO文件中存儲的一些現(xiàn)象,但是,還有一多半的報告我們無法給出解釋。
報告剛開始增多的時候,我給東南部各軍事設施的所有情報人員打去電話,問他們對這些目擊事件的成因有何高見,但都徒勞無功。其中有個人是布魯克利空軍基地UFO報告的負責人,該基地位于亞拉巴馬州莫比爾市外,他對整個事件的觀點就是“它們都很難對付”。
很快,他的故事就變了。大概是莫比爾周圍UFO目擊事件發(fā)生后的第4天,22時左右,這也是UFO目擊事件發(fā)生最頻繁的時段,幾個人聚集在他位于布魯克利空軍基地辦公室的電話前。不久,第一個報告就來了,接電話的調查員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現(xiàn)在還能看到它嗎?”
對方回答“是的”,因此,他和助手就起身出去看UFO了。
同樣的事情又發(fā)生了兩次,另有兩名軍官也走開了,去了不同的地方。電話第四次響起,這次是空軍基地的雷達站打來的,他們在雷達上捕捉到一個不明物體,所以負責人親自出去察看了。他在莫比爾灣上空看到了那個UFO,而且在雷達顯示器上看到該UFO回來過。第二天早上,他給我打電話,花了一個多小時向我描述事情的經(jīng)過。這是我第一次與如此熱情的4個飛碟迷交談。
對于布魯克利這起同時被雷達捕捉到并肉眼觀測到的事件(簡稱為“雷達捕捉-肉眼可視”事件),我們做了相當多的工作。首先,雷達捕捉-肉眼可視事件是我們收到的最好的UFO目擊事件。我們沒法解釋雷達是如何捕捉到被肉眼觀測到的UFO目標的,或許我應該這樣說,對于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沒有現(xiàn)成有效的解釋。因為,跟所有與UFO相關的其他事情一樣,都有一套理論。在華盛頓國家機場目擊事件期間,很多人都提出了這樣一個想法,即造成雷達波束彎曲并捕捉到地
面物作為目標物的逆溫層造成了目標物在空中的假象。他們還認為,目標物不可能被雷達捕捉到的同時被肉眼觀測到,除非地面物為卡車、汽車、房屋或者任何其他發(fā)光且能在很遠的地方看見的東西。布魯克利目擊事件的另一個有趣之處在于,它完全不適用于上述理論。
布魯克利空軍基地的雷達掃描區(qū)域就在莫比爾灣上空,也就是UFO被捕捉到的地方。我們猜測可能存在相同的逆溫層,使雷達波束彎曲,從而使目標物看起來像是在空中,所以我們開始做一些核查工作。確實存在輕微逆溫現(xiàn)象,但據(jù)我們計算,還不足以影響雷達。更重要的是,在目標物出現(xiàn)的區(qū)域根本就沒有任何可捕捉的目標,更別說發(fā)光的目標物了。通過一次次復查,我們發(fā)現(xiàn),目擊事件發(fā)生時,莫比爾灣沒有船舶、浮標以及任何其他東西可使雷達產生回波,而這正是我們感興趣的地方。
盡管此次事件并不像我們見過的其他事件那樣迷人,但非常典型,因為它有可能表明UFO可能并非發(fā)光的地表物體。
在對事件進行調查的同時,我們也與幾位電子方面的專家談論過此次事件,其中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個評論就是:“為什么這類雷達捕捉-肉眼可視事件無一例外都發(fā)生在晚上?”
答案很簡單:并非都發(fā)生在晚上。8月1日,天剛蒙蒙亮,位于美國最北邊界附近蒙大拿州亞克市外的美國防空司令部的一處雷達站捕捉到了一個不明飛行物。此次事件報告與布魯克利目擊事件報告類似,只有兩處不同。首先,這次事件不是發(fā)生在晚上,而是在大白天;其次,雷達站工作人員在雷達精準定位處看到的不是發(fā)光體,而是一個“黑色的、雪茄狀物體”。
直到今天,這些人到底看到了什么,仍舊是一個謎。(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