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弄清楚蚊子是如何篩選和定位叮咬對象的:
蚊子偵測和定位目標主要是靠二氧化碳、熱量、揮發(fā)性化學物質等因素。只要你在呼吸、出汗或是散發(fā)熱量,你的溫度,你釋放出的水蒸氣、二氧化碳,你汗液中的丙酮、辛烯醇、乳酸等化學物質,就都在誘惑著蚊子,讓它們循著蹤跡找到你。
蚊子的一對觸須和三對步足上,分布著很多輪生的感覺毛。黑夜里,蚊子可以憑著這種傳感器感知空氣中人體散發(fā)出來的二氧化碳。
當蚊子在熟睡的人們枕邊嗡嗡盤旋時,就是在依靠近距離傳感器感應溫度、濕度和汗液內所含有的化學成分,并在1秒內作出反應,正確敏捷地飛到吸血對象那里。
一只雌蚊子的“吃飯”時間一般只有8~10秒,但這足以讓它從血液里獲得滿足蚊卵發(fā)育、成熟所需要的營養(yǎng)。人(動物)的血液中有蚊卵成熟所不可缺少的物質,對大部分雌蚊子來說,如果沒有血的幫助,就無法完成生殖任務。
有了這些基本常識,我們就可以來判斷以下關于“誰更招蚊子”的說法到底誰對誰錯了:
O型血更招蚊子?
錯!
每個人都聲稱自己的血型最招蚊子,但結論卻如此不統(tǒng)一,幾乎涵蓋了全部的血型。血型與蚊子到底有沒有關系?各國的科學家和媒體都做過大量的實驗,目前的結論證明,沒有直接關系。
女生更招蚊子?
錯!
性別和蚊子的選擇并沒有直接關系,反而有些實驗結果支持男性比女性更招蚊子。
之所以有些結論說女性更容易招來蚊子,并不是因為女性的身體特質,而是女性更多的使用化妝品,大多數(shù)化妝品中都含有硬脂酸,而蚊子則非常喜歡這種脂肪酸。
愛出汗的胖子更招蚊子?
對!
胖子愛出汗,這可能是他們更吸引蚊子的地方。因為體溫高、愛出汗的人身上分泌出的氣味中含有較多的氨基酸、乳酸和氨類化合物,極易引誘蚊子。
愛運動的人更招蚊子?
對!
從事運動或體力勞動后,人的呼吸會加快,這時候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對較多,二氧化碳氣體會在頭上約1米左右的地方形成一股潮濕溫暖的氣流。蚊子對此比較敏感,會“聞味而至”。
臭腳丫更招蚊子?
對!
自然生長在人類皮膚上的特定細菌也會影響我們對蚊子的吸引力。這也可能是為什么蚊子更喜歡咬腳踝和腳板的原因——因為那里聚集了大量活躍的細菌群。人類腳部的細菌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氣味,瘧蚊口器上有3種嗅覺神經(jīng)元能感受到其中的10種味道,所以瘧蚊在靠近人體時會轉向“更對味”的腳。
關于“誰更招蚊子”的千年爭論終于可以到此為止了。
深色衣服更招蚊子?
對!
蚊子之所以晝伏夜出,主要是因其具有趨暗的習性,蚊子的視覺系統(tǒng)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最活躍,反光效果較弱的黑色最吸引它們。如果穿著深色衣服,在夜間便會呈現(xiàn)一團黑影,蚊子會向著更暗的地方追逐而去。
真相:吸引蚊子的是你身體散發(fā)出的熱量、二氧化碳和揮發(fā)性化學物質,跟血液本身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