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德
臺灣本島之外的海域,散布著星星點點、不在尋常人視野內的小島。作為臺灣第一大離島群,澎湖群島有大小島嶼90多個,其中無人島大約70個,其他島嶼也是人煙稀少,保存著原生、野性的一面。我采用獨木舟這種最貼近海面的方式,將澎湖的90多個小島都探索了一遍,走過傳聞中最險惡的海域,看過世界級的地質景觀,讀到一些散落的陳年舊事……這些小島十分符合海洋的本性:隱秘,本真,桀驁不馴。
澎湖
澎湖海域地處海上要道,古時的商船從這里經(jīng)過,現(xiàn)代的戰(zhàn)船亦在這里出沒,這里的小島就像一部歷史故事書,將發(fā)生過的一切都記錄在案。
清晨4點40分,我們在馬公沙灘上整裝出發(fā),海面一片漆黑,唯有對岸虎井嶼的幾盞燈火依稀閃爍。澎湖的退潮流往南,漲潮流往北,望安島位于馬公市之南,因此我們要在退潮時出海,借助海潮的力量前往。
7點整,我們的獨木舟繞過虎井嶼北部,在上下起伏的墨藍色海水之中,望安島不過是遙遠的一小片若隱若現(xiàn)的薄薄的陰影。望安,舊名“八罩”,是澎湖的第四大島。八罩群島由望安島、將軍島、東嶼坪、西嶼坪、東吉嶼、西吉嶼、七美島、花嶼等8大島及13個小巖礁組成,望安島位居群島的中心。
9點左右,我們從望安島的北部登岸,驚喜地發(fā)現(xiàn)岸邊到處散落著古瓷碎片。碎片已經(jīng)被海水打磨得極為光滑,雖然看不出制作地及年代,但上面的紋路、花卉和“?!弊值葓D案,均洋溢著古樸之美。望安島附近海域古沉船甚多,離此不遠的將軍海域,1995年曾經(jīng)進行過“澎湖將軍一號”的水下考古發(fā)掘,還原船是清代中期以福州杉木所建的平底船,長23~25米,寬8~9米,吃水量約350噸。當時出水的 284 件古物,有陶器、瓷器、木器、金屬器、竹片等類,其中,大量紅胎瓦及紅磚來自福建民窯,是澎湖當?shù)胤课莸慕ú?;一枚清代“乾隆通寶”的發(fā)現(xiàn),確定了船的生存年代。
據(jù)說,明永歷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大軍從金門渡海,經(jīng)過澎湖海域時,遠遠看見八罩島,心中頓覺平安踏實,因此將八罩島改名為望安島。
望安島南北狹長,地勢起伏,草原遼闊。56米的天臺山是島上的最高點,由微輝長斑巖(粗粒玄武巖)構成,山頂有一塊巨石,中央有一個腳印般的大凹洞,傳說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所留,這就是望安第一名勝——仙人腳印。
望安潔凈的海灘,也是臺灣保育類野生動物綠蠵龜上岸產(chǎn)卵之地。
澎湖
澎湖群島中眾多的無人小島風貌原始,堪稱海洋地質景觀的游樂園,玄武巖地質海島兩只手數(shù)不過來,更有無數(shù)神秘的海蝕洞,被稱為臺灣『藍洞』的西吉『灶籠』就位于澎湖,洞內玄武巖石柱倒映著海水的藍色,形成幽藍的海蝕洞景觀,與意大利卡布里島藍洞的景觀有異曲同工之處。
北鐵砧嶼:去海蝕洞避暑
幾百萬年來受到海浪、風雨等大自然力量的不斷拍打、沖擊,澎湖小島上堅硬的巖石被侵蝕成許多大小不一、奇形怪狀的海蝕洞。
澎湖最大的海蝕洞位于白沙鄉(xiāng)后寮村北方約4.5公里的北鐵砧嶼,這是一座由玄武巖構成的方山島嶼,北面海崖由于長期受到侵蝕而形成長十余米的海蝕洞,洞內水波不興,沁涼宜人。夏季,陸地上熱得受不了,我和同伴便出海到北鐵砧嶼的海蝕洞中避暑,有的海蝕洞內部帶有沙灘,可以躺在沙灘上泡海水,極為涼爽。
雞籠嶼位于馬公市風柜里以西約800米的海上,因外形似雞籠而得名。小島南方的山崖上有一顆坊間傳說已久的炮彈,長約0.5米,直徑20厘米,令人望而生畏。我特地訪問了相關的軍方人士、軍事專家,幾經(jīng)考證,得知了它的故事。
澎湖古時是臺灣“四達之咽喉、外衛(wèi)之藩屏”,先取澎湖,臺灣即不保。因此,1895年甲午戰(zhàn)爭后,日本軍隊從九州島的佐世保軍港出發(fā),打算強行占領澎湖,迫使清政府割讓臺灣。
當時澎湖已有炮臺四座:外埯的西臺、內埯東臺、馬公金龜頭炮臺和拱北山炮臺,由時任臺灣巡撫的劉銘傳在1884年清法戰(zhàn)爭后首先奏請設立。前三座炮臺固守馬公港,構成三角火網(wǎng),炮臺中有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大炮——阿姆斯特朗炮,英國制造,射程可達10公里。
1895年3月23日,戰(zhàn)爭打響了,繼拱北山炮臺之后,清軍也在漁翁島西炮臺開火反擊,目標是日本戰(zhàn)船秋津洲號,但并沒有擊中——因為距離計算錯誤,這顆炮彈擊中的是風柜西方的雞籠嶼,而且還是顆啞彈。
“二戰(zhàn)”結束,日軍撤出,炮臺內最精良的阿姆斯特朗炮就失蹤了,極有可能是被人拆掉當廢鐵賣了,炮彈內的火藥則拿去炸魚,此刻我們看到的,是僅存的第101顆(臺灣俚語,意為很珍稀的)炮彈。
頭巾嶼因形似古代的頭巾而得名,從遠處看,它就像是一個矗立海中的正三角形,有趣的是,這個三角形一半是黑色一半是黃色,黑色的為玄武巖,黃色的部分是火山灰堆積的火山角礫巖。島嶼高聳的巖脈綿延伸展,極為壯觀,地質景觀也極富特色。
因為附近海象險惡,游客登島不易,所以頭巾嶼較少人為干擾。廣大的海蝕平臺上充滿大大小小的潮池,水深大多超過一米,生活著一些令人驚嘆的生物種類,除了多彩繽紛的珊瑚礁魚類和無脊椎動物,我們還看到了俗稱“錢鰻”的裸胸鯙,張著大嘴躲在巖礁縫里。
澎湖的討海人,口耳相傳,有6條最危險的水路:一磽,
二吼,三西流,四鵝豆鼻,五潭門,六東吉。
我從老船長口中聽到過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都是關于這些海域如何吞噬過往船只的:起流時,海水以迅捷奔騰之速撞擊海岸,不同的海流激起危險的三角浪頭,漁船連船帶網(wǎng)被拉入海底……
這六大海域我都曾親身體驗過。典籍記載,澎湖海域有八卦水之稱,風浪起時,海面往往風云變色,就像大漩渦一般。獨木舟對水流變化的感受尤為明顯,它在平水的巡航速度約為3節(jié)(約5.6公里),在流速較快、超過3節(jié)的水域無法逆流前進,只能被海流帶走。
我們在大名鼎鼎的虎井嶼東山鵝豆鼻水域航行時,海圖上標示這片激流區(qū)漲退潮最大流速為4.75節(jié)(約8.8公里),白浪滔天,岸邊不斷冒出漩渦。我以山崖上的碉堡作為視覺參照,劃行5分鐘后,碉堡還在原來的位置,說明獨木舟根本沒前進。更不妙的是獨木舟開始后退,我急忙轉向,切離岬角,竭盡全力劃到了南邊的平靜水域。
東吉附近黑水溝的海象惡劣是出了名的。澎湖廳志記載:“東西二吉最為險隘,中有鋤頭增門,水勢洄薄,流觸海底礁石,作螺旋形。舟行誤入其險……勢必為流所牽;至東吉下,謂之入溜,能入而不能出矣……”海流作螺旋形,真是每個航行者的噩夢!但當我們從東吉嶼和其衛(wèi)星島嶼──鋤頭嶼中間穿過,海洋奇絕之美毫不保留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鬼斧神工的玄武巖,神秘、深邃的海蝕拱門,清澈海水下壯麗的珊瑚……
東吉嶼與西吉嶼相距大約5公里,在海圖上,二島之間密密麻麻標示著tide rips(涌浪區(qū))的符號。由于二島之間海域深度較淺,漲退潮時大量海水涌進涌出,和海底地形碰撞,激起滔天白浪,加上快速的水流和風的推波助瀾,不知曾有多少船只不幸在這里失事。
西吉嶼是澎湖最大的無人島,有數(shù)不清的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海蝕洞、海蝕溝,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俗稱“灶籠”的透天海蝕洞,大灶灶口約有三層樓高,冬季巨浪灌進灶口,浪花透天噴出,壯觀無比。
澎湖是臺灣唯一的離島縣,當年我因當兵來到澎湖的一個島,人們在海岸邊筑起高高的水泥墻,幾乎使我忘記自己是身處在一座島上,更別提去親近大海,或者到海上去看看島嶼了。我希望有機會做出改變。后來我所探訪的這些島嶼,距離澎湖縣治的所在地馬公市十分遙遠,即使乘坐動力船只也耗時良多,以獨木舟親近這些小島更是不容易。除了距離遙遠極費體力,天氣、海流、涌浪、海底地形的急劇變化、陸地與暗礁引起的激流海涌……每個因素都可能帶來危險。面對海洋的變幻莫測,除了鼓足勇氣,事先的準備工作以及相關航行知識的儲備更是必需,而我認為這也是遠航最有趣的地方。
出發(fā)前,必須先在海圖上標出預定航線,需要估算漲退潮海水起流的時間和海水流動的方向,如果時間沒拿捏好,可能會遭遇反向的逆流,或被海流帶往險惡之地。計劃好航線,訂好羅盤方位,航行過程中還必須借助 GPS,通過衛(wèi)星計算當前移動的方向與速度、是否偏移航道等。
此外還要學會閱讀海圖,包括:水深、海岸緣性質、潮間帶范圍、導航標志(如燈塔、浮標)、航道、危險水域、潮流速度等。一些海象專有名詞需要牢記,如滿潮、干潮、涌浪、卷浪、潮汐、潮汐流等。潮汐和潮汐流可不一樣,潮汐指海水的上升與下降,潮汐流卻是潮水的水平流動;滿朝時看到一個足球場般大小的島嶼,干潮時可能擴大四五倍,變成飛機場大小。
裝備方面,獨木舟“麻雀雖小卻也必須五臟俱全”,導航工具、夜航燈、后艙食物一個不能少。補給方面,除了淡水和干糧,我們只簡單帶了些作料和炊具,因為澎湖小島新鮮的海貨最多,其中比較高級的是石斑魚,用最簡單的方法煮一鍋魚湯,原汁原味。澎湖小島另有特產(chǎn)——仙人掌果,由于近些年的大量采集,仙人掌果在馬公市已不多見,但在這些偏僻的小島上還可以大快朵頤。
在遠航的過程中,海上隨時有魚群跳出海面,也常見鳥類群翔覓食,但此時距離小島還很遠,看不見一點陸地的影子,孤單一人,被海水吞噬的恐懼陡然升起。然而,順從自然的力量,配合潮汐,終將看到小島清麗俊秀的身姿出現(xiàn)在前方。
Tips
澎湖群島與“外婆的澎湖灣”
澎湖群島位于臺灣本島西面,由90多個島嶼組成,東至查母嶼,西至花嶼,南到七美嶼,北到目斗嶼。澎湖在地圖上最醒目的三個島嶼——澎湖島、白沙島、西嶼島組成開口向南的環(huán)形,這個環(huán)形就是有名的澎湖灣。
澎湖有豐富的自然、生物資源,自然地理看點主要有澎湖南方四島玄武巖自然保留區(qū),生物看點主要有望安島綠蠵龜保護區(qū)、貓嶼鳥類保護區(qū)等。
澎湖觀鳥圣地
貓嶼(大貓嶼、小貓嶼)位于花嶼(臺灣的極西之地)以南約8公里,大貓嶼高約70米,是澎湖群島中的最高點。
大小貓嶼是臺灣第一個野鳥保護區(qū),也是著名的觀鳥圣地。玄燕鷗每年夏季會與其他稀有的保育候鳥飛至貓嶼,這種優(yōu)雅的海鳥必須在不受干擾的海島上繁殖,目前澎湖地區(qū)僅在貓嶼仍有相當數(shù)量的繁殖紀錄。
澎湖有獨木舟從業(yè)者,為旅行者提供舟艇和導游服務。若自己租船,需要對當?shù)睾S?、地理方位、劃船技術有相當了解才可以。
■ 基礎新手:澎湖內海航線
澎湖內海相對較淺,水勢較平穩(wěn),適合新手體驗。可劃至內海中央的大倉鄉(xiāng),體驗石滬捕魚,在大倉細致的沙灘邊還有浮潛、滑板船、夜間采集等活動。
■ 有航行經(jīng)驗者:澎湖北海與東海
澎湖北海與東海海域寬廣,危險系數(shù)高的海域較少。雖然有客運船可到達各島,但以劃獨木舟的方式前往,別有一番風味。
北海島群中知名的吉貝島環(huán)島有88座石滬群,沙灘、沙嘴和石滬構成該島最有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東海各島嶼景觀更為原始,員貝嶼和鳥嶼有體量可觀的玄武巖壁及“百褶裙”、“石墨”、“石筆”等玄武巖造像石,錠鉤岣、雞善岣、鳥嶼和澎澎灘都是觀鳥勝地。
■ 資深航行者:澎湖南海
南海距離陸地較遠,水深浪高,富有挑戰(zhàn)性。
南海散布著破壞較少的自然景觀,知名景觀有七美島的雙心石滬、南方四島玄武巖等。
更多臺灣
海蝕地貌景觀
■ 八仙洞,位于臺灣省臺東縣長濱鄉(xiāng),東臨太平洋,是一系列海蝕洞。雖名為八仙洞,但大大小小的洞穴加起來有16個之多。這里曾出土大量史前遺物,被列為臺灣一級古跡。
■ 臺灣島東北角的海蝕地貌非常漂亮,和平島有名的地質景觀“豆腐巖”、八斗子,鼻頭角的蕈狀巖、海蝕崖,萊萊的海蝕平臺,都值得一觀。
■ 老梅石槽位于新北市區(qū)石門鄉(xiāng)老梅村的海岸,由于海岸礁巖地層上升,經(jīng)過波浪的長期沖刷,質地松軟的部分被侵蝕,形成特殊的石槽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