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秣
太婆離開我已三年之久了,直到現(xiàn)在我仍能想起太婆拄著拐杖送我時的情景。
小時候,因為爸媽去上海務工了,所以我一直寄居在爺爺家。那時我接觸最多的人除了爺爺奶奶,便是太婆了。我也愛去太婆家,她那里有好多糖果,包括我最愛的牛奶糖。太婆經(jīng)常對我說:“寶駒啊,糖吃多了是要長蛀牙的?!泵看握f完就用拐杖輕輕地在我頭上敲兩下。那根檀木做的拐杖敲在頭上一點兒也不痛,而太婆的勸告我是從未聽過的。
曾經(jīng)為了吃糖,我趁太婆不在家,偷拿了她家的糖果。太婆知曉后,從不打罵我的她卻第一次生氣了,她眉心緊鎖,痛斥道:“我多次告訴你不要偷東西,沒想到你……你竟然做出這種事!”我低著頭,抿著嘴唇?jīng)]有說話,靜靜地等著太婆的懲罰。太婆揚起了她的拐杖,我害怕地閉上了眼,然而拐杖只是輕輕落在我的頭上。睜開眼時,太婆已轉(zhuǎn)身拄著拐杖走入昏暗的房子,隱沒了身影。當時年幼的自己只是撓了撓頭,起身跑出去玩了。這件事也就過去了,太婆沒再提起,隨后便在記憶深處被塵埃覆蓋。
轉(zhuǎn)眼一年時光匆匆從指間流過,來得有意,去得無情。我再次留意到太婆時,才發(fā)現(xiàn)她的背更駝了,身子也更瘦了,而她再也離不開那根拐杖了。爸媽把我接走的時候,太婆拄著拐杖走到村口去送我,我望見她那顫巍巍的身體,想起了我曾經(jīng)給她帶來的那些煩惱,風兒拂過,掠起一絲涼意,鼻子不禁發(fā)酸。即使內(nèi)心悲傷卻并沒有表露,因為我不想讓太婆看見我流淚。今日那么憔悴的她,在記憶里似乎無處可尋,平日里她總是表現(xiàn)得那般堅強。太婆站在村口望著我,我也望著她,直到那道單薄的身影終于消失不見,淚水才不爭氣地滑落臉頰,滾燙的,濕潤的。想起曾經(jīng)那么多次落淚,總是太婆伸出她那粗糙的手,在我的臉上抹過。她那雙手結(jié)著很厚的繭,有風雨磨練的痕跡。
九歲那年暑假,我又回到了村子,遠遠就瞧見了太婆。那時,她年歲已高,手腳不便,生活難以自理,記憶力衰退嚴重,忘記了很多人,但卻仍認得我。她拄著拐杖顫巍巍地站在門口,一直往遠處張望。“太婆!”我喊了一聲,她朝我笑著,待我走到她面前,“來,伸手!”落在我手里的是幾顆我兒時最愛吃的奶糖……我臨走時,太婆又拄著拐杖到村口送我,還不忘囑咐我:“別吃太多糖!”我應道:“知道了!”轉(zhuǎn)身,淚濕眼底。
然而,這一別竟成了永別。
秋天來得似乎有些遲,至少在記憶中似乎來得很緩,很慢。噩耗傳來,太婆去世了。在得知消息后的那夜,我第一次失眠了。
三年后,我去老家祭拜太婆。在爺爺家,看見了太婆生前用過的那根拐杖,上面落滿了灰塵。我用布細細擦拭著那根拐杖,將它放在了太婆的遺像前,眼淚不禁簌簌落下,朦朧中仿佛又看見了她那單薄的身影……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二中
作者采用倒敘的手法,敘寫了記憶中慈愛的太婆。文章雖然沒有直接描寫太婆的音容笑貌,但是一根檀木拐杖卻和盤托出了她對曾孫的關愛和疼惜。這根拐杖串起了全篇的故事,它是太婆教訓作者含蓄的嗔怪;它是太婆送別作者時落寞的身影;它是太婆迎接作者時唯一的依靠;它是太婆去世后留給作者的無限的思念……有太婆在的地方,一定就有拐杖的身影,這就難怪作者會睹物思人,多年后再次看到這根拐杖,就會瞬間想起太婆的故事。拐杖本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物,但是,當它與成長有關,當它與親情有關,就會令人記憶深刻,就會在尋常的日子倏忽閃現(xiàn)。其實,想起一根拐杖,實則是想念一個人。
【適用文題】難忘的身影; 讓我想起了你; 背后的故事……(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