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洪燕,李利平,王 麗(瀘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血液內科,四川瀘州646000)
人文關懷護理在高白細胞白血病單采治療中的應用*
吳洪燕,李利平,王麗(瀘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血液內科,四川瀘州646000)
目的探討人文關懷護理在高白細胞白血病單采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6月至2014 年7月在血液內科住院需進行白細胞單采治療的患者82例,分為研究組(42例)和對照組(40例)。研究組在白細胞單采治療中全程應用人文關懷護理(采集前對患者進行訪視、評估,采集中注重環(huán)境、體位、穿刺技術、心理支持,采集后追蹤觀察),對照組采用白細胞單采日常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穿刺處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采集過程護理的滿意度。結果研究組對采集過程的護理滿意度[95.2%(40/42)]明顯高于對照組[70.0%(28/40)],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1.9%(5/42)]低于對照組[45.0%(18/4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白細胞單采治療中應用人文關懷護理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
護理工作;白細胞去除術;白血病/護理;人文關懷;治療性單采
高白細胞白血病是指患者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大于100×109L-1,容易引起高黏滯綜合征,是血液科的急危重癥。應用白細胞單采治療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將患者的血液離心分離,去除過高的白血病細胞,達到快速降低患者外周血白細胞數,改善患者白細胞淤滯癥,同時避免了大量白血病細胞破壞造成的腫瘤溶解綜合征的發(fā)生[1-3],成為臨床降低白細胞數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盡管白細胞治療性單采具有以上優(yōu)勢,但在單采治療中,由于治療時間長,技術要求高,護理人員重視對機器的掌控而忽視對患者、家屬的關懷,導致患者及家屬緊張、焦慮,血管穿刺困難、穿刺后不良反應時有發(fā)生。本院血液內科將人文關懷護理應用在白細胞單采治療中,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血液內科住院需進行白細胞單采治療患者82例,其中男52例,女30例;年齡19~69歲;急性白血病43例,慢性白血病39例;白細胞計數均大于100×109L-1。診斷標準參考《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4]國內形態(tài)學分型診斷標準。將82例患者分為研究組(42例)和對照組(40例)。研究組中男27例,女15例;年齡19~68歲,平均(45.03±4.33)歲。對照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19~69歲,平均(45.66±4.1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采前患者均同意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采用美國COBE Speictre 6.1型血細胞分離機進行治療,引血流量40~50mL,全血循環(huán)1.0~1.5倍,運行時間150~180min。
1.2方法
1.2.1研究組在白細胞單采治療中全程應用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具體如下。
1.2.1.1組織構建科室成立細胞單采治療小組,護士長任組長,組員4名,小組成員需為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護師,并參加靜脈??谱o士、細胞分離培訓并取得相應資格;建立治療小組工作制度、工作職責和質量管理要求。每月召開細胞單采治療質控會議,評價治療效果、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建立疑難患者進行科室會診、多學科協(xié)同完成治療制度。
1.2.1.2單采前人文關懷護理(1)護理人員訪視: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和各項檢查指標,包括血常規(guī)、凝血指標檢查、傳染病等5項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與醫(yī)生聯系;與患者、家屬溝通,介紹治療方法、注意事項及需要配合的技巧,介紹機器的功能和治療成功的例子,針對不同文化層次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講解方式,讓患者及家屬了解治療經過,增強治療的信心,減輕患者、家屬的疑慮和擔心,取得其治療配合。(2)血管的評估:評估患者的血管情況,確定穿刺的方式,對外周血管穿刺困難者,通知麻醉科預先建立好血管通路。
1.2.1.3單采過程中的人文關懷(1)環(huán)境、用物準備:提前調節(jié)好治療室的溫度與濕度,保持溫度在20~25℃,相對濕度50%~60%,所需物品、耗材檢查備用,機器性能完好。(2)體位:患者取舒適體位,頭部抬高15°,穿刺部位自然放松。(3)建立血管通路,根據患者采集量、血管情況,兩組患者均采用留置針穿刺橈動脈與頭靜脈建立血管通路,避開關節(jié),妥善固定,穿刺成功率為92%。(4)單采開始時,護理人員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情緒波動、機器的各項指標是否正常,熟練調節(jié)各項參數和應對機器各種報警,取得患者信任。(5)單采過程中,詢問患者感受,協(xié)助其改變體位,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出、腫脹,并針對患者情況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安撫緊張情緒。冬天注意患者肢體保暖,患者單采期間不能休息,可提供書報、音樂或觀看電視、電腦節(jié)目等,分散注意力,保證機器正常運行。(6)單采結束,動脈穿刺處加壓包扎,靜脈穿刺處的留置針通路保留,用以完成患者日常的靜脈滴注治療;協(xié)助醫(yī)生抽取血標本送檢,記錄單采過程,患者在治療室觀察15min后,送回病房。
1.2.1.4單采后隨訪白細胞單采治療完成后,單采治療人員與病房護士交代單采過程中患者的情況和需要觀察的重點,連續(xù)24 h,病房護士動態(tài)觀察患者的病情和穿刺處有無淤斑、血腫、感染等情況發(fā)生;單采治療人員24 h內跟蹤不良事件發(fā)生,協(xié)助醫(yī)生處理,并進行滿意度調查,了解患者、家屬對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不滿意的條款進行整理,科室護士長就相應的問題組織科室人員分析、討論,提供整改措施。
1.2.2對照組應用單采常規(guī)護理,執(zhí)行醫(yī)囑,安裝一次性血細胞單采循環(huán)管路,建立血管通路,調整參數,完成治療。
1.3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對單采治療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067,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單采治療護理工作的滿意度[n(%)]
2.2兩組患者單采治療后穿刺處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研究組患者穿刺處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103,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單采治療后穿刺處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3.1在高白細胞白血病進行白細胞單采治療過程中構建人文關懷護理模式的重要性高白細胞白血病易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危及患者生命,采用白細胞單采術可減少患者白細胞負荷,降低血液黏滯度,改善微循環(huán),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為化療爭取時間[5];同時,可提高化療藥物的敏感性和治療效果,改善預后[2-3],因此該項技術在臨床廣為應用。在白細胞單采治療過程中,應構建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即重視“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護理,保證治療單采的順利完成[6]。在單采治療中應用人文關懷護理,從單純地完成治療護理發(fā)展為對治療的全程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在為患者營造人文氛圍、傾注人文情愫的同時,體現人文護理對患者的關愛和尊重[6-8]。同時,從組織構建、人員培訓、環(huán)節(jié)把控等方面達到全程質量控制和預先控制,保證了治療的安全和護理質量的提高。
3.2在高白細胞白血病進行白細胞單采治療過程中應用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
3.2.1將人文關懷護理應用到高白細胞白血病單采治療中,可提高護士的專業(yè)知識,加強護患溝通,提供有效的健康服務,從而提高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本組研究中,由于人文關懷護理在高白細胞白血病單采治療中的介入,通過質量管理小組制訂相應的制度、流程,重視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人文關懷護理。采集前對患者訪視、評估;采集中注重環(huán)境、體位、穿刺技術、心理的支持、健康教育;采集后追蹤觀察;讓患者在整過治療過程中感受到被關懷、被尊重,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各種問題,減少各種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患者、家屬積極配合治療,保證單采治療的順利進行;使患者和家屬均得到舒適與滿意的服務,患者治療效果得到提高,心理狀態(tài)得到改善,研究組滿意度(95.2%)較對照組(70.0%)明顯提高。
3.2.2將人文關懷護理應用到高白細胞白血病單采治療中,增強了護士的責任心,提高護士的穿刺技術,降低單采過程和單采后穿刺處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白細胞單采治療最關鍵的一步是快速建立并能有效維持血管通路。護士早期對患者的訪視,有利于對患者血管的熟悉和了解,針對患者血管情況提出建立相應的血管通路方式,避免了先常規(guī)開始治療再評估血管而被動選擇血管通路的弊端。經過??谱o士與專業(yè)技術培訓后的護士在其操作技能和技巧方面要求較高,通過專業(yè)護士不斷學習、訓練達到熟練的操作技巧,既能有效提高穿刺率,減輕反復穿刺刺激皮膚神經末梢產生的強烈疼痛,減少對皮膚、皮下組織、血管的損傷,又能通過操作非語言方式維系有效的溝通[9-10]。本研究中,研究組通過護理人員為患者尋求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在運行過程之中未發(fā)生并發(fā)癥;治療結束后的加壓包扎和追蹤觀察,可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有效避免了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的缺失,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
總之,在高白細胞白血病患者進行白細胞單采治療過程中全程應用人文關懷護理模式,能保證治療的順利完成,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最大限度地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提高患者、家屬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孟廣強,王立茹,陳以娟,等.白細胞分離術在高白細胞急性白血病中的臨床應用[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5(5):566-571.
[2]Schwartz J,Winters JL,Padmanabhan A,et al.Guidelines on the use of therapeutic apheresis in clinical practice-evidence-based approach from the Writing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Apheresis:the sixth special issue[J].JClin Apher,2013,28(3):145-284.
[3]De SantisGC,de Oliveira LC,Romano LG,etal.Therapeutic leukapheresis in patientswith leukostasissecondary toacutemyelogenous leukemia[J]. JClin Apher,2011,26(4):181-185.
[4]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30
[5]黎民君,郭麗望,陳利媚,等.白細胞單采術治療高白細胞白血病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3,19(16):68-69.
[6]王芳.人文護理在機采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32(4):124-125.
[7]謝清華,顏香云,林引堯.全程人文關懷護理在街頭無償獻血中的應用及體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6):51.
[8]周文娟,胡德英,劉義蘭,等.骨科病房人文關懷護理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護理學雜志,2013,28(4):5-8.
[9]吳晶,霍世英,趙美娜.淺談干部病房護士與患者溝通的技巧[J].醫(yī)學信息,2010,23(4):1010.
[10]陳寶葵.機采血小板獻血者獻血反應原因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8,10(1):78-79.
App lication of humanistic care in therapeutic hemapheresis in treating high leukocyte leukem ia*
Wu Hongyan,Li Liping,Wang Li(DepartmentofHematology,Affiliated Hospital,Luzhou MedicalUniversity,Luzhou,Sichuan 6460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application effectsofhumanistic care in therapeutic hemapheresis for treating high leukocyte leukemia.MethodsTotally 82 patients receiving leukapheresis in the hematologic departmentofourhospital from June2012 to July 2014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42 cases)and controlgroup(40 cases).The study group used the humanistic care during thewhole process of therapeutic leukapheresis,including the interview and evaluation before leukapheresis,environment during leukapheresis,position,puncture technique,psychologicalsupportand follow-up observation after leukapheresis,while the controlgroup adopted the everyday routine care.The occurrence rate ofadverse reactionsatpuncture site and the care satisfaction degree on leukapheresisprocess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groups.ResultsThe caresatisfaction degreeon leukapheresisprocess in the study group[95.2%(40/42)],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0.0%(28/40)in the controlgroup,while the occurr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group[11.9%(5/42)vs.45.0%(18/40)],the differences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Applying the humanistic care in the leukapheresis therapy can decrease the incidence rateofadverse reactionsand increasespatients′satisfaction.
Nursing services;Leukapheresis;Leukemia/nursing;Humanistic care;Therapeutic leukapheresis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2.005
A
1009-5519(2016)02-0173-02
瀘州醫(yī)學院科研課題資助項目(10072)。
吳洪燕(1968-),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教學、管理工作。
201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