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全在《當代傳播》撰文認為,新聞工作者要有文化底蘊,是全媒時代,報紙?zhí)嵘偁幜Φ男枰?,就采寫技巧而言,首先所選的題材要有文化含量,其次還應處理好3個方面的關系。
1.紅花與綠葉的關系。
現(xiàn)在報紙上有部分新聞傳播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新聞為求短而不加背景材料;其二,以為自己清楚,別人也一定清楚;其三,以為從前的報道中已交代過背景而不必再交代;其四,前方記者和后方編輯都不主動加背景;其五,找不到有關的背景材料。新聞報道要正確反映新聞事實,常常就需要介紹與新聞事實相關的背景。新聞背景也是一種事實,可以用來說明、映襯新聞事實。巧用背景材料是使新聞要有文化含量所不可缺少的。
2.真實與美感的關系。
新聞必須真實,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也離不開美,沒有美的新聞,只能是事實的堆砌,數(shù)字的羅列,讓人感到面目可僧。由于新聞是真實的,記者在使新聞有文化含量時,一定要處理好事實與美感的關系。只有具有真與美文化含量的新聞,才能達到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事非”的目的。
3.精煉與繁雜的關系。
在海量信息的今天,讀者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獲得最多、最豐富的信息,這就要求我們的新聞既要精煉,又不能繁雜。精煉,絕不意味著簡單,而是要在有限的篇幅里,使讀者獲得更多有文化含量的信息。要使新聞有文化含量,反映在寫作技巧上,就要字斟句酌,惜墨如金。使讀者看到的新聞是被“濃縮”了的,是達物傳神、傳情的。只有這樣,才能產(chǎn)生“君看蕭蕭只數(shù)筆,滿面風雨不勝寒”的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