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師
“但他的蠻橫,他的嫉妒,他對我的蔑視,卻使我身體復原后而逐漸變調(diào)的年輕血液,在我脈管里加速流動起來。我面孔漲得通紅,眼眶里轉(zhuǎn)動著憤懣的淚水。我原來對他尚有的一點敬意和好感早已化為烏有。然而,與此同時,他身上又有一些東西在吸引我,在向我挑戰(zhàn)。這些東西和我現(xiàn)在的生活環(huán)境是那么一致,那么和諧,因而它顯得更有光彩。這就是他的粗野、剽悍和對勞動的無畏。在他的光環(huán)中,我卻是那么懦怯,那么孱弱,那么萎靡,像個干癟的臭蟲。我的淚水不僅來自憤怒,也來自自憐的委屈感。我用拇指和食指卡量了卡量手腕,我決定要向他應戰(zhàn)!”
(張賢亮《綠化樹》選段)
【寫作借鑒】
《綠化樹》是張賢亮1984年發(fā)表的小說。章永麟是小說的主人公,他出身在一個剝削階級家庭,被打成右派,備受迫害。而出于生存的本能,他想方設(shè)法填飽肚子,將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連在一起,尋找著“超脫自己”的道路。上文,作者還借助了對比、排比和比喻來突出主人公的“光彩”。一般來說,排比可分為成分排比、分句排比、單句排比……而文中的“那么懦怯,那么孱弱,那么萎靡……”,其屬于成分排比,不僅增加了行文的節(jié)奏感,也了突出人物的個性。與此同時,作者還以“我”的特點去寫“他”的個性,形成了對比。另外,“像個干癟的臭蟲”,這是一個典型的比喻,作者將自己比作“臭蟲”,從側(cè)面烘托了“他”的粗野與剽悍,這種光環(huán)也給“我”帶來一定的壓力,“卻使我身體復原后而逐漸變調(diào)的年輕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