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萌
又到九月開學季,孩子們帶著對新學期生活的美好憧憬邁入校園這方凈土。但,不知從何時開始,校園欺凌事件卻時有發(fā)生,大眾幾乎每隔三五天就能看到一則或多則關于校園暴力的新聞及視頻,這種暴力事件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他們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極大的威脅。校園暴力的出現(xiàn)削弱了學校的教育成果,引起了家長、教師、學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鑒于此,2016年的國考面試試題,更是把校園暴力作為了一個重要熱點。
扇耳光、香煙燙、繩索綁、拍視頻、群毆侮辱、敲詐勒索、網(wǎng)絡圍攻、散布謠言……校園暴力的形式多種多樣,甚至還在“與時俱進”。同玩弄小白鼠一般虐凌自己的同齡人,施暴的殘忍程度令人咋舌,唏噓不已。花季的少男少女,純潔美好的校園環(huán)境,竟然常常出現(xiàn)一些殘忍的施暴者、無助的受害者以及冷漠的圍觀者,這些不合時宜的面孔,讓人們在觸目驚心之后,不得不陷入深思。
網(wǎng)上流傳著這樣一則視頻——一名北京105中的女生被同學毆打,一女生一邊動手一邊叫囂著謾罵,被打的女生先是被一名穿牛仔衣的女生連扇兩個耳光,緊接著被另一名身穿黃色校服的女生又扇了兩個耳光,還有多名學生在現(xiàn)場圍觀,而且還能清晰地聽見那些善于打架的男生在一旁指導:“這邊腫了,換另一邊扇!”“告訴她什么叫作黑社會!”……讓人不寒而栗,現(xiàn)在的學生們是怎么了?
據(jù)法制網(wǎng)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僅今年上半年,校園暴力事件就多達20余起。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校園暴力事件出現(xiàn)?多少孩子曾遭受過校園暴力之苦?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為何選擇默默忍受?家庭、學校、司法、社會,究竟是誰的角色在缺失……據(jù)悉,在絕大部分校園暴力事件中,有半數(shù)都是在教育機構內部解決掉的,根本就沒有報警。即便是報警后到了公安機關,也多以行政拘留、回校教育的方式進行處理。當然,公安機關也很無奈,因為根據(jù)我國目前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行為人的故意傷害行為給受害者造成輕微傷的,只承擔行政治安責任;只有行為人的故意傷害行為給受害人造成輕傷以上的,才承擔刑責。同時,校園暴力的施暴者本身多為未成年人,即便嚴重的暴力事件受到了法律制裁,其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因此,對待校園暴力,“民不告,官不究”是最常見的處理方式。
在全國兩會上,曾有代表提出了“校園暴力”這一話題,雖引起熱議,但至今沒有任何良策出臺。
校園暴力概覽
校園暴力又稱為校園欺凌,據(jù)百度百科解釋,校園暴力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多發(fā)生在中小學。無論是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還是學校的教育活動中,無論是教師、同學或校外人員,凡是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wǎng)絡、器械等,針對心理、生理、名譽、權利及財產(chǎn)等方面所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都稱之為校園欺凌,亦即校園暴力。
近年來,在應試教育的沖擊下,越來越多的學校重視知識教育,輕視法制法規(guī)的教育,甚至忽視對于尊重生命及心理方面的教育。很多校園暴力都存在長久欺凌的現(xiàn)象。在這個漫長的欺凌過程中,受害者不僅僅會出現(xiàn)身體的創(chuàng)傷,更會對其造成心理上的嚴重影響。
提及校園暴力,可能大多數(shù)人第一反應都會是動手打架之類,其實不然,那只是最直接粗暴、一目了然的一種校園暴力方式,除此之外,嘲笑、謾罵、孤立等等都屬于校園暴力的范疇。2015年,在北京衛(wèi)視《我是演說家》的電視節(jié)目中,一位雜志編輯曾講述過發(fā)生在她身邊的校園霸凌之事,她的一位女同學,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導致,受到班級里其他同學的一致排擠。據(jù)說在一次音樂的測評課上,這位女同學可憐兮兮地問大家“有誰能陪我唱一首歌?”沒有任何一個人給予回應,像這種集體針對她一個人的情況還有很多,這也是一種校園暴力,相對于典型的打罵事件,這種類型的暴力形式更為常見。
縱觀目前的校園暴力,大體存在5種方式:為大眾意識里打架一類的肉體傷害、馬加爵事件類的校園兇殺、對弱小同學所實施的與金錢有關的校園搶劫、對女同學性侮辱類的校園性侵犯、集體化傾向的團體校園暴力形式等。從小學到中學,從普通學校到重點學校,甚至是一些價格不菲的知名學校,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校園暴力,現(xiàn)象之普遍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更得到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園暴力頻發(fā),不僅傷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沖擊著社會道德底線。教育部要會同相關方面多措并舉,特別是要完善法律法規(guī)、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堅決遏制漠視人的尊嚴與生命的行為。
校園暴力為什么會發(fā)生
縱觀近期國內發(fā)生的各類校園暴力行為,我們不禁感嘆其手段的殘忍、行為的變態(tài)、道德的淪陷!這些手段竟然出自那些還在花季的未成年人,到底問題出在哪里?
內因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管奎令指出,從他所接觸的所謂問題青少年來看,暴力現(xiàn)象的發(fā)生與家庭關系最大。很多離異、父母經(jīng)常吵架或者對孩子進行打罵的家庭環(huán)境里,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心理問題,有的會直接反映到家庭上,有的可能沒那么明顯的表現(xiàn),如果再加上在學校內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和約束,就極可能會出現(xiàn)校園暴力事件。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教師有意無意間忽視了他們的需求。尤其是近些年來家長們在社會上的壓力增大,工作越來越忙,照顧家庭和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他們得不到來自家長給予的溫暖,甚至早晨醒來,家長已經(jīng)去上班了,晚上睡前,父母還沒下班到家。孩子一天到晚跟家長之間連見面的時間都少得可憐,更別奢望有質量的溝通和交流了。這些孩子的心理層面很容易出現(xiàn)問題,有的孩子會過分地關注自我,有的會過分地在意他人;有的孩子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難以自制,把心中的怨恨一股腦兒發(fā)泄到別人身上,這種發(fā)泄的形式多種多樣,校園暴力便是其中一種。
除此之外,校園暴力在一定程度上,還與地域的教育水平相關。經(jīng)濟較發(fā)達的地區(qū),一般來講教育資源相對比較豐富,青少年校園暴力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往往低一些。與之相對應的,一些成長環(huán)境比較差、教育水平比較低的地方,孩子們的課外生活相對單調,甚至沒有任何課外娛樂項目,在學校受到管制和約束后的情緒,很多時候難以找到發(fā)泄出口,慢慢地,學生們就開始自己尋找讓自己“爽”的方式方法,便演變出了各種形式的校園暴力。
當然了,除了這些因素之外,還有一定程度上的學校因素及社會文化因素。學校教育對于法律、道德教育的缺失,對分數(shù)的過分在意,間接造成了在校生認為,只要學習過得去,任何行為都是可被原諒的概念。
社會處于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各種影視作品、書籍及網(wǎng)絡中的暴力文化無處不在,打打殺殺的游戲風靡網(wǎng)絡,在青少年中蔓延盛行,這些東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青少年的道德和價值判斷標準。長期受到這種暴力文化的浸染,青少年很容易被角色行為所影響,繼而變得崇尚暴力,乃至實施暴力。
校園暴力是一種嚴重的社會現(xiàn)象,它的出現(xiàn)存在著各種主客觀原因,它的發(fā)生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同情況,那么究竟什么情況下容易發(fā)生校園暴力呢?
容易發(fā)生校園暴力的人和事
關于校園暴力的發(fā)生,筆者隨機在辦公室里詢問了幾個80后、90后同事,在大多數(shù)人的意識里,動手一類的暴力往往發(fā)生在男生之間,語言攻擊等暴力事件一般在女生之間更為常見??墒?,實際上,動手打人的校園暴力事件不再只是男生,女生漸漸成為了主角,施暴者與被施暴者正在打破人們原有的常規(guī)概念。
不過,校園暴力的受害者絕大多數(shù)還是女生,尤其是特別優(yōu)秀、特別漂亮的女生,其次是那些不太優(yōu)秀、沉默少言的學生,或者是天生有某種身體缺陷的學生。前者容易被嫉妒者群起而攻擊,后者往往是因為“太好欺負”。他們與人交流溝通的都比較少,給人造成一種錯覺就是即便對其施暴,也不會被揭發(fā)。降低被告發(fā)危險系數(shù)的同時,又能夠滿足施暴者強烈的征服欲,所以,這些人就成為了校園暴力的最大受害者。于是,“超美校花被11名女同學扒衣暴打”,“近年校園暴力頻發(fā),七成受害者為女生”等,此類新聞事件經(jīng)??梢砸娭T網(wǎng)端。
除了上述這些容易發(fā)生校園暴力的人之外,還有一類愛管閑事的人往往也是校園暴力對象。他們性格外向開放,喜歡打抱不平,卻常常因此招致“飛來橫禍”。張同學一直以來都是非常聽話的好孩子,尤其是對老師的話更是言聽計從。有一次,班主任老師在課堂上大發(fā)雷霆,嚴肅批評同學們的自習秩序太差,苦口婆心、軟硬兼施地給大家講了很多道理,要求必須保持自習課的安靜??墒牵诰o接著的自習課上,還是出現(xiàn)了幾個同學嬉笑打鬧的場景,張同學忍耐不住,非常生氣地指責他們不聽老師的話,不能安安靜靜地好好保持自習紀律。剛說了沒幾句,便惹怒了那幾個同學——“你算老幾啊”,“你憑什么說我們”,“你管得著嗎?”“你喜歡幫老師,要不要試試老師能不能幫你呢?”“有本事放了學別走”……于是,一起校園暴力事件就這樣發(fā)生了。據(jù)說,愛管“閑事”的張某后來也不再那么愛管閑事了,畢竟校園暴力的威力還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再后來,他跟著大家一起欺負那些他們所謂看不順眼的人。不知這時的他是帶有一定的報復心理,還是享受那種由被施暴者變?yōu)槭┍┱叩纳壙旄校?/p>
以此類比,那些作為班干部的學生也屬于容易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因為他們往往需要去“管”一些人,而有些人不服其“管”,會產(chǎn)生怨恨,久而久之,當所謂怨恨積攢到一定程度后,便質變成了校園暴力。
所以說,容易發(fā)生校園暴力的人和事,基本上都具備一點共性——“當受害者擁有著某一項或多項施暴者所沒有或者難以企及的能力,而受害者又沒有足夠強大的反抗力時”,校園暴力便會如約而至。
校園暴力如此頻發(fā),受害者遭到如此摧殘,他們?yōu)槭裁床坏种七@種現(xiàn)象呢?為什么不考慮借助外界力量呢?難道僅僅是因為性格軟弱,不敢告訴教師和家長嗎?恐怕這其中還另有緣由。
校園暴力不想讓家長和教師知道的
那些理由
在層出不窮的校園暴力事件中,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都是長期被欺凌者,他們?yōu)槭裁床辉诘谝淮伪黄圬摰臅r候,就告訴教師或家長呢?
筆者小區(qū)附近坐落著順義一所中學,筆者詢問了這個學校的學生,他們如果遇到校園暴力會不會告訴家長或學校。很多孩子表示,可能不會告訴爸爸媽媽,因為擔心“告狀”后受到施暴者的報復,如果再得不到父母的支持,那種委屈比傷害更嚴重。
究其原因,是因為彼此之間的信任度不夠,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溝通普遍較少,而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和學習成績相關的層面。如果出現(xiàn)其他事情,即便是看到自己孩子被欺負了,往往也會表現(xiàn)出一種對孩子懦弱的“鄙視”,他們很少認真地去了解孩子們之間所發(fā)生暴力的前因后果,更不會認真去分析這件事情應該如何處理。很多時候還會“責怪”孩子為什么要惹事,為什么不離那些壞孩子遠一點,為什么自己沒本事去反抗等等。再不然,就是到學校找教師進行理論。無論是哪種方式,從根本上都傷害了孩子的尊嚴和面子,而這正是孩子們所不想面對的。所以,受到暴力傷害的孩子寧可選擇默默忍受校園暴力的苦,也不愿告訴大人,再多去承受一份心理上的難言之苦。于是乎,這種忍受無形中便促進了施暴者的后續(xù)行為。至于教師方面,同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信任更少。如果,施暴者進行“惡人先告狀”,那對于受害者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他們無疑會選擇不去告訴教師。
由此看來,家長或教師作為學生的后盾,其實并不足夠強大,給予他們的支持還需要有更多的改善與進步,而校園暴力所需要改進的還遠遠不止這兩方面。
關于校園暴力,需要改進的方方面面
校園暴力發(fā)生時最可怕的并不是暴力事件本身。很多時候,周圍人的冷漠、無動于衷更值得人們重視。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加強溝通,記住一句話:“家長眼中的小事對孩子來說都是大事。”從小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做孩子的朋友,不要高高在上,對孩子的行為任意指責。平時更要言傳身教,樹立孩子對道德、責任、社會的正確理解,幫助孩子一起成長。
另外,作為教師,不要過多地戴有色眼鏡去看待孩子們,不要以成績的好壞給孩子定性,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盡量少一些主觀意識的成分引導,否則很容易出問題。
除此,國家應考慮修改現(xiàn)行的法律政策,有效地用法律的手段打擊校園暴力。提到此,我們先來看看國外校園暴力事件發(fā)生后的處理方式。
還記得去年那則以翟某為首的三名中國高中留學生,在國外綁架兩名同樣來自中國的少女事件嗎?她們的那些拳打腳踢在國內頂多被教師、家長教訓一頓,在美國卻分別獲刑6~13年。面對這樣的裁決,我們除了震驚,還能思考些什么呢?美國早在2000年到2002年,加州等15個州就通過了禁止校園欺凌的法案。美國不斷根據(jù)實際情況,通過立法來加強對校園暴力行為的預防和懲罰,明確學校在校園暴力事件中的管理和責任。在降低暴力行為認定標準的同時,對校園暴力采取零容忍度,加強了對暴力事件的刑事處罰,甚至會嚴懲霸凌同伙,向部分學校派駐警察等。美國官方成立了專門的反校園暴力網(wǎng)站及相關機構,建立了一套非常完善的防控體系。與美國相似,英國在校園暴力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在國家政策層面,制定了專門的法律法規(guī),強調教育工作者在關注青少年學生成長上的法律責任。盡管德國在幼兒園便開始實行“善良教育”,想要從源頭上減少校園暴力的發(fā)生率,但他們的防御機制依然很強大,他們要求所有學校安裝警報裝置,發(fā)生險情后,每位教師都可以迅速通過手機啟動特定號碼,激活警報系統(tǒng)……
而在國內,1998年北京的一起校園暴力,1名男生受到重傷,左側睪丸破裂被切除,直接導致了受害者自殺身亡,結果施暴者只被判了一年半監(jiān)禁,賠償6萬元。2002年陜西6名學生毆打1名學生,導致其精神分裂,卻僅僅只賠償了1.5萬元人民幣。2014年湖南1名女生因受到班里同學長時間的毆打,精神失常,花費超過30萬,已然于事無補。一個花季少女被毀,肇事者的代價就是1.8萬元的賠償外加一紙檢討書。2015年,海南省11名女生毆打1名女生的暴力事件,最后以校長批評了事告終,連民事賠償都沒有。還是2015年,云南一名女生被七八名女生扒掉衣服毆打,將其裸照傳至網(wǎng)絡,被瘋狂點擊,判決結果是叫家長對其當場賠禮道歉并加強子女教育,僅此而已……類似種種,還有很多很多。
通過跟國外的對比,可以看出在校園暴力方面,我國加強立法極具必要性。迄今為止,國內還沒有專門針對校園暴力行為的法律法規(guī)。有人呼吁刑法規(guī)定的16~18歲的限制刑事責任下限應適當下移,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發(fā)育都早于之前,現(xiàn)在的社會環(huán)境也與以前大不相同,很多在社會上“混”的十四五歲的孩子們,身體發(fā)育都已經(jīng)是相當人高馬大了,他們的“小打小鬧”很多時候都嚴重到是暴力事件了。再看今年發(fā)生在大連的15歲男生呂某,在校內被同班男生用壁紙刀割喉的事件,更是提示著修改法律年齡的必要性。
無可否認,嚴刑峻法和運動式治理很有必要,但并不是只要法律明確了,就可以規(guī)避校園暴力事件,畢竟校園是社會的縮影,校園欺凌也不僅僅只是法律的事,或許當我們改進了家庭、改進了學校、改進了社會等等各個方面,校園暴力依然還會繼續(xù)存在。因為事實表明,古今中西,只要有校園,有青春,就會有暴力。更何況在很多國人的意識里,毆打和傷害更偏向于“惡作劇之類的小事”,加之人們普遍關心的都是學習成績的高低,忽視德育和心理層面,不得不承認,要想斬斷校園暴力的魔掌,確實是任重而道遠。
既然校園暴力還會長期存在下去,那么預防便會顯得極其重要。文末,我們就提醒一下孩子們應該如何自我預防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的預防及維權
首先,人身安全永遠都是第一位的,千萬不要輕易去激怒對方。
其次,平時在校內盡量不要太過于高調與招搖,不要一個人獨來獨往,要結伴而行,避免走僻靜、人少的地方。
再次,不要主動與同學發(fā)生沖突,一旦發(fā)生,及時找教師反映,尋求解決。
第四,一旦發(fā)生校園暴力,盡量保持理智和冷靜,采取迂回戰(zhàn)術,先順從施暴者的話語,獲取信任,盡可能地拖延時間;
第五,用各種方式來分散施暴者的注意力,引起周圍人的注意,動用智慧尋求外力救助,切忌一個人單打獨斗。
另外,注意做好取證工作,盡管暴力現(xiàn)場取證比較困難,但還是應該盡力去取證,如果證據(jù)欠缺,受害人主張相關權益便會非常困難。因為根據(jù)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guī)定,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訴訟時效期時長為一年,意思就是,在事故發(fā)生后的一年時間內,應當盡快啟動法律程序,否則,即使受害人訴至法院,在法律上已然不能支持其訴訟請求了。如此一來,暴力事件在讓自己身體受到傷害的同時,也造成了精神上的嚴重傷害。所以,再次提醒大家,一定提高法律意識,對暴力事件義正言辭地“ say no!”
(編輯·宋冰華)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