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雅蓮
十月份到了深秋時(shí)節(jié),天氣漸冷,空氣干燥。此時(shí)人容易感冒,而一些慢性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等疾病也容易復(fù)發(fā),平時(shí)應(yīng)特別注意保暖,外出運(yùn)動(dòng)時(shí)要注意天氣變化。飲食方面應(yīng)適當(dāng)增加一些具有健脾養(yǎng)胃、滋陰潤燥作用的食物。下面為大家介紹幾款應(yīng)季食材及其養(yǎng)生方。
一、白 果
白果又稱銀杏。銀杏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有“活化石”之稱,是我國特有的樹種,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chǎn)于廣西、四川、河南、山東、湖北等地。白果可炒食、煮食,也可作為配菜。
白果中主要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鈣、磷、鐵、鉀、硒等成分。
中醫(yī)認(rèn)為,白果味甘、苦、澀,性平,有小毒,歸肺經(jīng),具有斂肺定喘、止帶縮尿的功效,適用于痰多喘咳、帶下白濁、遺尿、尿頻、遺精、無名腫毒、癬瘡等癥。
白果具有很好的斂肺定喘作用,對痰多喘咳有很好的療效,如痰喘咳嗽、小便淋痛者,可用白果與薏米煮粥,調(diào)入冰糖食用;哮喘痰多者,可用白果與浙貝母、萊菔子、粳米一同煮粥,加鹽、香油調(diào)味食用;肺虛型哮喘者,可用白果與豆腐加調(diào)味料煮湯飲用;支氣管哮喘、肺結(jié)核咳嗽者,可用炒白果仁加水煮熟,調(diào)入蜂蜜或白糖,連湯食用;脾肺虛弱的哮喘者,可用白果與紅棗、糯米煮粥食用。白果對遺尿、遺精有不錯(cuò)的作用,如遺尿者,可用白果炒香,嚼食,成人每次吃8~10粒,一日兩次;腎虧遺尿、尿頻者,可用白果與芡實(shí)一同煮粥,加飴糖調(diào)味食用;心脾不足引起的尿頻、帶下者,可用白果與桂圓肉水煎服;夢遺者,可將白果用酒煮食;腎陽虧損所致的遺精者,可用炒熟的白果與蓮子共煮粥,調(diào)入白糖食用。白果還有止帶的作用,如白帶過多者,可用白果與冬瓜子水煎服;婦女帶下、小便淋濁、眩暈者,可將白果炒熟,與山藥焙干研為細(xì)末,混勻,每日40克,分3~4次,用米湯或溫開水送下;下元虛憊、赤白帶下者,可用白果、蓮肉、糯米共研末,放入烏雞腹中,燉熟,調(diào)味,空腹食用。
白果有毒,生食毒性較大,熟食可減小毒性,不可過量食用。內(nèi)有實(shí)邪者應(yīng)忌食白果。
1.白果粥
原料:白果仁1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白果仁去心、搗碎;粳米淘洗干凈,與白果仁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粥,粥將熟時(shí)加入白糖,繼續(xù)煮至粥熟即可。
特色:這款粥適用于咳嗽、哮喘、咽喉痰鳴,或男子遺精、遺尿,女子體虛、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淋瀝等癥。
禁忌:咳嗽痰稠,咳吐不利者,不宜食用本粥。
2.蜜餞白果
原料:鮮白果1 000克,白砂糖500克。
做法:將白果砸去硬殼,淘洗干凈,用沸水稍焯,撈出,去外膜、心,漂洗后再放入鍋中煮沸約40分鐘,撈出,瀝凈水分,晾涼,撒入白糖,和勻,裝入壇中,封口,放置24小時(shí)后即可。
特色:這款甜食具有健脾和胃、止咳定喘、收斂的功效,適用于腹脹食少、咳嗽痰多、小便頻數(shù)、遺尿等癥。
二、百 合
百合又稱白百合、野百合、山百合等,在我國分布廣泛,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產(chǎn)出,主產(chǎn)于浙江、安徽、湖南、江蘇等地。
百合中主要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鈣、磷、鐵等成分,還含有多種生物堿,主要為秋水仙堿。
中醫(yī)認(rèn)為,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經(jīng),具有養(yǎng)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適用于陰虛久咳、痰中帶血、熱病后期余熱未清,以及氣陰不足所致的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等癥。
百合具有很好的清心安神作用,對氣陰不足所致的失眠多夢、虛煩驚悸等癥有較好療效,如心陰虛所致的失眠者,可用百合與蜂蜜共蒸熟食用;心衰氣虛所致的失眠多夢、心悸氣短者,可用百合與桂圓肉、大棗、粳米一同煮粥,調(diào)入白糖食用;虛煩不眠、精神恍惚者,可用百合與大米煮粥,調(diào)入白糖食用;心煩失眠者,可用百合與酸棗仁、遠(yuǎn)志水煎服;失眠、習(xí)慣性便秘者,可用百合與桑葚水煎服;心肺陰虛所致的心神不安、精神恍惚者,可用百合與懷山藥、枸杞子一同煮湯,打入雞蛋,調(diào)入蜂蜜食用。百合還具有養(yǎng)陰潤肺的功效,對陰虛久咳、咯血等癥有較好的療效,如肺癆久咳、咳唾痰血、虛煩驚悸者,可用百合與銀耳、冰糖一同蒸熟食用;病后虛弱、干咳勞嗽者,可用百合與杏仁、粳米一同煮粥,調(diào)入白糖食用;脾肺虛弱所致的久咳不愈者,可用百合與山藥、茯苓、大棗、藕一同加水煮熟食用;陰虛久咳、咯血者,可用百合與冰糖共燉熟食用;陰虛肺熱所致的干咳久咳者,可用百合與糯米、紅糖共煮粥食用;咳嗽、氣短者,可用百合與白果仁水煎,調(diào)入冰糖飲用;咯血者,可用百合與藕以水煎服。
百合為甘寒滑利之品,故風(fēng)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不宜食用。
1.百合煮肉
原料:鮮百合200克,瘦豬肉100克,熟火腿25克,濕淀粉、料酒、精鹽、味精、蔥花、姜末、醬油、熟豬油、肉湯各適量。
做法:將鮮百合洗凈,剝下瓣,老瓣和嫩心分別放;豬肉洗凈,切成片,加入醬油、料酒拌勻,再放入濕淀粉抓勻;鍋置火上,放油,燒熱,放入蔥花、姜末,煸香,放入肉湯,燒沸,撈出蔥、姜,下入百合老瓣,煮至半熟,再下嫩心和火腿片,煮至熟,將肉片抖散下鍋,加入精鹽、料酒,煮至肉片變色時(shí),加入味精即可。
特色:這道菜具有益氣補(bǔ)腎、潤肺止咳、安神寧心的功效,適用于陰虛內(nèi)熱、勞嗽咳血、虛煩驚悸等癥。
2.百合沙參鴨湯
原料:百合、北沙參各30克,肥鴨肉150克。
做法:將百合、北沙參、鴨肉分別洗凈,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燒沸后,改小火燉至鴨肉熟爛即可。
特色:這款湯具有養(yǎng)陰潤肺、清熱化痰的功效,適用于肺熱陰虛所致的咳嗽咯痰、口燥咽干、結(jié)核咳嗽等癥。
三、牡 蠣
牡蠣又稱蠔、蠣黃、海蠣子,廣泛分布于我國沿海地區(qū)。牡蠣可做湯、清燉、炒食、炸食、燒烤等,還可加工成蠔干、蠔油等。
牡蠣中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維生素E、鈣、磷、鐵、鋅、銅、錳等成分。
中醫(yī)認(rèn)為,牡蠣性平,味甘、咸,入肝、腎經(jīng),具有滋陰養(yǎng)血、鎮(zhèn)靜安神、解毒的功效,適用于心悸不安、煩躁失眠、眩暈耳鳴、自汗盜汗、遺精崩漏、病后體虛、貧血、丹毒等癥。
牡蠣具有很好的養(yǎng)血安神作用,如神經(jīng)衰弱、陽痿、早泄者,可用牡蠣肉與大米、小米煮粥,加調(diào)味料調(diào)味食用;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頭暈?zāi)垦U撸捎媚迪犎馀c蓮子共燉湯,加白糖和蜂蜜調(diào)味飲用;肝腎不足、心神不寧、腦力下降者,可用牡蠣肉連殼與蓮子、核桃仁、大棗共煮湯,加鹽調(diào)味食用;煩熱失眠、心神不安者,可用牡蠣與豆腐及鹽、蔥、蒜、味精、花生油等調(diào)味品煮湯飲用;虛弱勞損、心悸、神經(jīng)衰弱者,可用牡蠣肉與粳米、蔥、油、胡椒粉、鹽共煮粥食用;煩熱、盜汗、心神不安者,可用牡蠣肉煮湯飲用;久病陰血虧虛者,可用牡蠣肉與豬肉共煮,加鹽調(diào)味,食肉飲湯;陰血不足、午后潮熱、心悸失眠者,可用牡蠣肉與海帶共煮熟,加食鹽、豬油調(diào)味食用。
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牡蠣。
1.牡蠣炒蛋
原料:牡蠣200克,雞蛋6枚,木耳20克,蔥白1根,生姜3片,食用油、鹽、料酒、醬油、小茴香、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牡蠣用鹽水洗凈,放入沸水中快速燙一下,撈出;蔥斜向切片;生姜切細(xì)絲;木耳泡發(fā)后擇洗干凈;雞蛋打入碗內(nèi),加入適量鹽、香油,攪勻。鍋置火上,放入食用油燒熱,放入姜絲爆香,再放入木耳、牡蠣快速炒勻,加入料酒、醬油、小茴香,最后加入雞蛋、蔥,輕輕攪勻,炒至蓬松即可。
特色:這道菜具有養(yǎng)顏潤膚的功效,適用于產(chǎn)后氣血不足、肌膚干燥、便秘等癥。
2.姜汁牡蠣
原料:新鮮牡蠣肉300克,食鹽、醋、蔥、姜、蒜、麻油、料酒、鮮湯各適量。
做法:將牡蠣肉洗凈,放入容器中,加入料酒、蔥節(jié)、姜片腌漬一段時(shí)間后,去蔥、姜。另將姜末、醋、鹽、麻油兌成蘸汁。鍋內(nèi)放鮮湯,煮沸,放入牡蠣肉和鹽煮熟入味,上盤,配蘸汁食用。
特色:這道菜具有滋陰養(yǎng)血、軟堅(jiān)散結(jié)等功效。適用于煩熱失眠、心神不安、自汗、盜汗、遺精、眩暈等癥,常食可令肌膚細(xì)嫩,起到美容作用。
四、甘 蔗
甘蔗又稱竿蔗、糖梗,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主產(chǎn)于南方各省。成熟的甘蔗除鮮食外,還可用來制糖。
甘蔗中主要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鈣、磷、鐵等成分,其中鐵含量豐富,居水果之冠。
中醫(yī)認(rèn)為,甘蔗味甘,性寒,入肺、胃經(jīng),具有清熱止渴、生津潤燥、補(bǔ)肺益胃、解酒的功效,適用于口干煩渴、肺熱干咳、胃熱嘔吐、惡心、腸燥便秘、醉酒等癥。
甘蔗具有清熱止渴的功效,可用于口干、煩渴等癥,如發(fā)熱傷津、煩渴者,可用甘蔗榨汁,代茶飲;鼻咽部干燥出血者,可用甘蔗汁與荸薺汁、梨汁、生地汁混勻飲用;癌癥患者放療期間出現(xiàn)煩躁口干、惡心者,可用甘蔗汁與雪梨汁、葡萄汁混合飲用;急慢性咽喉炎、小便短赤者,可用甘蔗與荸薺、茅根一同水煎代茶飲用;扁桃體炎、咽炎、口腔炎者,可用甘蔗汁與白蘿卜汁混勻,用涼開水沖服。甘蔗還可用于肺熱干咳,如肺熱咳嗽者,可用甘蔗汁與荸薺汁混和,溫開水沖服;肺陰虛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干者,可用甘蔗汁與荸薺汁、百合水煎飲用;肺結(jié)核、氣管炎干咳者,可用甘蔗汁與陳皮、杏仁水煎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痰喘者,可將鮮山藥去皮搗爛,加入甘蔗汁,燉食。妊娠惡心嘔吐者,可用甘蔗汁與生姜汁燉熱溫服。甘蔗還可用于便秘的防治,便秘者,可用甘蔗汁兌入蜂蜜,每日早晚空腹飲用。
脾胃虛寒、痰濕咳嗽者不宜食用甘蔗。霉變的甘蔗食用后易發(fā)生中毒,選購時(shí)應(yīng)多加注意。
1.甘蔗小米粥
原料:甘蔗500克,小米60克。
做法:將甘蔗去皮,切成小塊,榨取汁液;小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大火燒沸后,改小火煮至粥熟,放入甘蔗汁,攪勻即可。
特色:這款粥具有健脾潤燥的功效,適用于脾虛肺燥、燥熱咳嗽、咽干喉痛等癥。
2.甘蔗白藕汁
原料:甘蔗汁200毫升,白藕500克。
做法:將藕洗凈,去節(jié),切成碎末,用甘蔗汁腌浸6小時(shí),再用潔凈的紗布絞取汁液。
用法:每日1劑,分早、中、晚3次飲用。
特色:這款飲品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適用于濕熱蘊(yùn)于下焦所致的尿急、尿頻、尿血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