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濰青
提起德國,大部分人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嚴謹、超強的紀律性、性格硬朗、堅毅等關(guān)鍵字。我小時候是德國足球隊的球迷。記得初中時看“世界杯”,覺得那黑紅黃三條色帶貫穿的白色球衣尤為漂亮……等到有了經(jīng)濟能力,國外游的第一站便選擇了向往已久的德國。
不喜歡旅行團的那種走馬觀花,因此做了攻略自助游,幾乎對德語一竅不通的我就這樣硬闖去了。還好,靠著之前所做的大量功課和手機上的漢德翻譯軟件,總算是沒有走丟。用發(fā)達的網(wǎng)絡(luò),去搜索、尋找隱藏在角落中的那些美食,看著當?shù)厝藖韥硗?,似乎有那么一瞬間,自己已經(jīng)徹底地融入到了德國日常的生活之中。
七天的行程,在德國品嘗到了很多食物,但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卻是一種重口味的美食——黑面包。不過,這種聞上去略顯酸臭甚至是有些發(fā)霉味道的黑麥面包,打心底說,口感實在不敢令人恭維,有種像是在咀嚼鋸末的感覺,而且乍開始吞咽的時候,喉嚨會本能地排斥。但神奇之處卻在于,吃完后,你的腸胃可以感覺到無比的舒適。
有種說法,在德國這種黑面包是給窮人吃的。其實不然,正宗的黑麥面包要比那些美味、雪白的白面包貴得多。黑面包的原料不僅僅是黑麥粉,還混合了黑麥在磨粉過程中被碾下來的麥皮層、胚芽、糊粉層等,比精面粉面包更有營養(yǎng)價值和利于消化。結(jié)合德國人每天要進食大量的肉類如豬肘子、豬蹄兒、香腸等,這些黑面包無疑顯得對健康更為重要。在16世紀的德國某些城市,有的人遇到了腸胃問題,醫(yī)生的處方常常是:吃幾片黑面包吧。今天,這種味道并不討喜的黑面包仍被德國人所喜愛。在當?shù)氐某兄?,我?jīng)??吹筋櫩偷馁徫镘囍袛[放著幾大包。
黑面包的發(fā)酵過程有嚴格的標準:首先要用帶有麩皮的粗磨黑小麥粉,其次是必須要用天然的酵母。將酵母加水攪拌后,與帶麩皮的黑小麥粉和勻。如果想改良口感可以加一部分的高筋小麥粉。將面團揉至不太黏稠后繼續(xù)揉7~8分鐘,利于面團的面筋展開,使得面團光滑有彈性。將和好的面團蓋上保鮮膜后放到溫暖處發(fā)酵1.5~2小時,有原體積的兩倍大就可以了。然后繼續(xù)揉壓面團,將面團中部分的空氣擠壓出來,用刀切開后揉成合適的長條,蓋保鮮膜繼續(xù)發(fā)酵40分鐘左右,就可以放入預(yù)熱好的烤箱里了。
正宗的黑麥面包需要經(jīng)過嚴格發(fā)酵方可,萬萬不能使用泡打粉、蘇打粉,并且不能加入食用堿中和發(fā)酵后產(chǎn)生的酸味。這才是它誘人的特點之一,如果你肯耐心多嚼一會兒,就可以嘗到粗糙中的一股甜味。
有歐美國家的朋友來中國,甚至因為沒有黑面包的緣由,茶飯不思,而親友從德國國內(nèi)帶來的黑面包,則成為了最好的禮物?;蛟S在德國人眼中,如此重口味的面包在情感、味道、營養(yǎng)上都是值得托付的食物吧。德國游罷,你會體會到德國人的熱情,他們會主動的微笑、打招呼,一如午后的陽光,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