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華
晚班后,她拖著疲憊的步子向家走去。
轉(zhuǎn)角處,微弱的燈光下,一個衣衫襤褸的年輕乞丐蹲在墻角。
待她走過來,乞丐抬起頭,立起身,伸出臟兮兮的大手,嘴中極盡討好之詞,向她索要一碗水餃的錢。
她下意識地抓緊了挎包,然后鄙夷地瞅了一眼乞丐,像逃避瘟神一般加快了腳步,大步流星向小巷深處走去。
她并非吝嗇之人,卻無法忍受那些好逸惡勞行乞為生的職業(yè)乞丐。每次路遇乞丐,她都不為心動,甚至討厭他們。
她緊張地回過頭,想看看乞丐是否跟了上來,卻不曾想到,黑暗處突然躥出一個瘦弱的男子,待她反映過來遭遇了搶劫時,肩上的挎包已被男子奪去。
她奮力疾呼“有人搶劫……”,寂靜的小巷卻看不到一個人。
焦慮之時,她驚奇發(fā)現(xiàn),那男子奔至小巷轉(zhuǎn)角處時,那個蹲著的乞丐突然伸出一只腳,男子一個趔趄,“撲通”一聲,倒在乞丐前方。
這男子跑得很快,摔得自然就很重了,那個包也從他手中摔了出去。
那乞丐慢慢地站了起來,從地上撿起了挎包。
她驚恐地看著這一幕,直到乞丐用臟兮兮的大手將挎包遞到她面前,她才回過神來。
她噙著淚水從挎包里搗出兩張百元大鈔,意欲塞給乞丐,卻發(fā)現(xiàn),乞丐已經(jīng)走遠(yuǎn)了。
她呆呆地看著乞丐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心里充滿了感慨。
思維訓(xùn)練營
1.“她”對乞丐的態(tài)度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個變化?
2.“她”開始時為什么鄙夷這個乞丐?
3.這個故事多處用了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你能指出哪兩個地方用了對比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