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彪
編者按:
在中國教育改革走向“深水區(qū)”的年代,當越來越多的海外高端人才不斷被引進,拉動學術向高端前沿躍進的同時,有多少人在關注教育、改革實踐的落地?
有這樣一個人,他從鋼鐵熔爐的歷練中走來。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年代,在很多掌握高端技術的人才紛紛涌入到創(chuàng)業(yè)大軍中為自己掙得盆盈缽滿的時候,他卻毅然放棄曾經(jīng)所有,轉身投入三尺講臺撒播雨露芬芳。只為用他在近30年實戰(zhàn)熔爐中收獲的果實哺育下一代,實現(xiàn)他“知行合一,致真立人”的教育夢想。
特別的經(jīng)歷,特別的李烈軍,讓我們走近他的人生。
他是這樣一個很特別的人:
他是從普通家庭中走出的天之驕子。生活的磨礪并沒有消退他身上的銳氣,相反,他卻越挫越勇,越戰(zhàn)越強;
他擁有最熾烈的鋼鐵情懷。大半輩子奮戰(zhàn)在鋼鐵第一線,是同事公認的“技術能手”“攻關能手”“創(chuàng)新能手”,為推進我國鋼鐵技術的發(fā)展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擁有最本真的育人情懷?!鞍贌挸射摗焙?,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他決然轉投三尺講臺,從頭執(zhí)筆寫春秋,只為將他從豐富人生閱歷中提煉的“知行合一,致真立人”的教育理念撒播芬芳。
鋼鐵的鍛造,雨露的撒播,一剛一柔,他完美地將二者融合,剛柔并濟,哺育下一代,潤物細無聲——
上篇:萬丈豪情萬里路 鋼鐵熔爐鋼鐵魂
紅旗卷烈焰,鋼花齊吐艷,鋼鐵工人鋼筋鐵骨,揮汗奪鋼沖在前,踏平滔滔惡浪,熔化萬座鐵山,自力更生奮發(fā)圖強,壯麗山河更燦爛……
——摘自電影《火紅的年代》主題曲《鋼鐵洪流永向前》
鋼鐵少年蛻變記
時光倒回到30多年前那個火紅純真的年代。
當17歲的李烈軍手握武漢鋼鐵學院(現(xiàn)武漢科技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他油然而生一種“鐵骨豪情真男兒,滿腔熱血終得志”的幸福感。要知道,這一志愿,是他在父母希望他填報師范類高校的情況下偷偷“填寫”的,只因他從小就種下的鋼鐵夢想。在那個血色浪漫的年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為革命無悔獻身的精神,《火紅的年代》中趙四海作為鋼鐵工人的光輝形象,撞擊著他幼小的心靈,引領著他前行。
李烈軍出生于廣西玉林縣仁東公社的一個普通家庭,母親是大隊學校的小學教師。農(nóng)村的艱苦生活,賦予他隱忍向上與堅韌不拔的“硬氣”;母親給予的教育,使他比同齡孩子更早擁有豐富的知識、開闊的視野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
改革一聲春雷,當1977年國家開始恢復高考的時候,剛讀完高一的李烈軍就與哥哥姐姐們一起涌入到高考的千軍萬馬中“小試牛刀”,一次不行再試,二次放棄進入中專的機會再試,直至第三次順利地圓夢大學,圓夢鋼鐵。當“得志”的李烈軍拿著通知書自豪地告訴父母他要到武漢鋼鐵學院上大學、立志成為國家棟梁的時候,樸實無華的父母也為他感到高興。就這樣,李烈軍從此踏上了他的“鋼鐵征程”。而這人生中的第一次“一波三折”亦如第一次攀爬人生階梯的初體驗,讓他在走向外界的第一站中就收獲了自信、勇氣和堅韌。以后的歲月盡管坎坷,但他亦能愈挫愈勇、越戰(zhàn)越強。
從農(nóng)村小地方初次來到“九省通衢”的大都市武漢,李烈軍的面前是一個廣闊的世界,到處都充滿新奇。他像蜜蜂采蜜一樣貪婪地汲取知識。強烈的求知欲、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適應性使他迅速成長。學習之余,李烈軍走遍了武漢的各個高校、風景名勝、大街小巷;看遍了當時流行且反映時代主旋律的各種電影、書刊等,并擠出飯錢同時訂閱了《大眾電影》和《參考消息》,這在當時的大學生中特別少有,這寄托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人生總是充滿戲劇性。如果說李烈軍的大學生活是一部快樂的青春成長曲,那么,他開啟的第一份工作體驗則是一部飽含汗水的磨礪成長史。
大學畢業(yè)后,李烈軍被分配至廣西偏遠山區(qū)的三線企業(yè)——廣西河池鋼廠。那里條件艱苦,環(huán)境閉塞,兩個小時才有一趟專車到二十公里外的城鎮(zhèn)。普通人在強烈的落差面前也許會心灰意冷、萌生退意,但是素來沉著樂觀、自信堅定的李烈軍并沒有被艱難困苦所嚇倒。他甚至放棄了到舒適、安逸的技術科工作,主動申請到條件最艱苦的煉鋼分廠當一線爐前工,吹氧、扒渣、加合金、取樣、測溫……
是金子總會發(fā)光,干遍了爐前工6個崗位后,21歲的李烈軍成為全廠第一個大學生爐長;6個月后,又憑著數(shù)一數(shù)二的勞動競賽成績,他當上了“8小時廠長”——生產(chǎn)值班主任。這位勤奮好學,吃苦耐勞的年輕大學生讓領導和工友們刮目相看。
在李烈軍嶄露頭角,即將迎來人生一片坦途之際,他卻想到了要離開。離開并不是因為那里艱苦的條件,而是閉塞的深山里實現(xiàn)不了他的夢想。他向往更大的舞臺,他要走出去擁抱更廣闊的天地。
為此李烈軍毅然選擇了考研,又一次挑戰(zhàn)自我、挑戰(zhàn)命運。那時研究生鳳毛麟角,目標看似遙不可及,途中必定荊棘密布。單位不支持,他拿出優(yōu)異的工作成績和謙遜的態(tài)度,不斷請求,最后領導終于被他的執(zhí)著所感動,和他約法三章:考研不能耽誤工作。為把工作干好,他堅持三班倒。煉鋼車間環(huán)境危險、復雜,上班時精力需要高度集中。由于上班的勞累,下班后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備考,李烈軍連續(xù)兩次名落孫山。第二次考研失敗后,單位不允許他再考。在李烈軍情緒最低落的時刻,是身邊了解他出色工作、被他的勞動精神所感動且熟知他夢想的同事幫了忙,他們聯(lián)合全廠職工一起為李烈軍上書求情。經(jīng)過多方努力,李烈軍終于獲得“最后一次機會”。他拿出了壯士斷腕的決心,瞄準當時最好的鋼鐵院?!本╀撹F學院(現(xiàn)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冶金專業(yè),開始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復習艱辛歷程。那段時間,他繼續(xù)堅持三班倒的工作,一下班就立馬投入到復習中。自己設定的復習強度很高,而睡眠時間過短,他只能靠強大的意志力一路硬撐過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用于描述李烈軍,這句話再合適不過。再次嘗試“一波三折”的痛楚過后,他贏來了夢想的階梯。endprint
1987年,當李烈軍置身祖國的首都,立于北京科技大學校門前,他感慨萬千,激動不已,并暗暗誓言:一定要學有所成,不負此生!在讀研的近3年時間里,他幾乎轉遍了清華、北大等全國知名的學府,走遍了故宮、圓明園等歷史古跡。在感受歷史古都文化底蘊的同時,他廣泛地參與高校間的社團和社交活動,包括研究生會、舞會等。大學自由活躍的氛圍,培養(yǎng)了他外向的性格及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為他之后在各種社會活動中盡展風采做了鋪墊。
羊城熔爐鑄輝煌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仡櫪盍臆姷脑缒杲?jīng)歷,充滿著太多的轉折起伏。而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為他之后人生的輝煌埋下伏筆。而這些輝煌成就的取得,與廣州這座城市,與廣州鋼鐵企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鋼集團)這一有著華南“鋼鐵巨人”之稱的企業(yè),緊密相連。
20世紀90年代的廣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比其他城市多了幾分敢于開拓、海納包容的精氣神兒,李烈軍的性格與之渾然天成,注定了他要在此“甩開臂膀”,做出一番驚人之舉。
當時在廣鋼集團16000多名員工中,像李烈軍這樣的碩士研究生僅有5名,可謂“鳳毛麟角”。李烈軍原本可以在研究所辦公室里過上享受安逸的日子,但素來喜歡到一線去“作戰(zhàn)”的他,在鋼研所工作5年并當上技術開發(fā)部部長后,還主動請求上一線,并又從一名普通技術人員做起。他走進生產(chǎn)車間,走到工人中去,熟悉生產(chǎn)的每道工序,解決生產(chǎn)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技術難題,其“實戰(zhàn)作風”很快就蜚聲廣鋼。
一步一個階梯,一步一個腳印,李烈軍從普通技術人員干到科長,從廠長助理干到副廠長,從基層到總部,最后做到集團研發(fā)中心主任、教授級高工。無論走到哪里,李烈軍都不改自己一貫的風格,經(jīng)常深入第一線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實踐出真知,實踐出成果。20年埋首廣鋼集團這片熱土,終換來一個又一個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
李烈軍及其團隊率先在我國第一臺40噸超高功率電爐上應用泡沫渣工藝,解決了電爐傳熱效率低,冶煉時間長的難題,并形成國內(nèi)領先的短流程工藝;他們在電爐上成功開發(fā)大亞灣嶺澳核電站工程用鋼,使廣鋼集團成為大亞灣核電站唯一鋼材供應商;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外專家兩次煉鋼熱調(diào)試均告失敗的嚴峻形勢下,珠鋼公司獨立負責起了150t超高功率手指預熱豎式電爐熱調(diào)試,并由李烈軍負責起草了熱調(diào)試煉鋼工藝操作要點,使珠鋼全線熱調(diào)試圓滿成功,隨后李烈軍又全面參與了珠鋼電爐CSP短流程工藝的優(yōu)化,創(chuàng)造了世界同類型電爐CSP鋼廠達產(chǎn)最快的紀錄。
結合廣鋼集團珠鋼電爐CSP流程的工藝特點和原料狀況,李烈軍作為核心成員大膽創(chuàng)新,在世界上首次用CSP工藝生產(chǎn)集裝箱板,打破了國外專家認為用CSP工藝不能生產(chǎn)集裝箱板的論斷,使集裝箱板的開發(fā)獲得了巨大成功,并擁有了全套用CSP工藝生產(chǎn)集裝箱板的知識產(chǎn)權。集裝箱板的開發(fā)成功,拓寬了CSP產(chǎn)品的應用領域,促進了我國對外貿(mào)易的迅速發(fā)展。2002年集裝箱板榮獲冶金行業(yè)實物質(zhì)量最高獎——“金杯獎”,2007年榮獲“中國名牌產(chǎn)品”稱號。
薄板坯連鑄連軋是繼氧氣轉爐煉鋼、連鑄之后鋼鐵工業(yè)最重大的革命性技術之一。這條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產(chǎn)線有很多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這激發(fā)起李烈軍再攀科研高峰的豪情。針對CSP生產(chǎn)線的特點,他選擇了以Ti微合金高強鋼的冶煉工藝和強化機理為研究對象,埋首耕耘,碩果累累。
在廣鋼的20年里,李烈軍取得了輝煌的業(yè)績,從一位普通的科技人員成長為集科研和管理于一身的綜合型人才,這期間他榮獲了11項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廣州市優(yōu)秀專家、廣州鋼鐵工業(yè)五十年杰出人物和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各種榮譽。2006他又成為第一位來自工業(yè)企業(yè)界、由省長頒發(fā)聘書的廣東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委員。
在李烈軍看來,人生就像在攀爬一座巍峨的高山,確定了目標就要努力攀登,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就是“知行合一”,那意味著人生達到新的高度,會有不一樣的風景,會有不一樣的感悟。獻身鋼鐵的這半輩子,無論是攀登象牙塔時反反復復地“一而再再而三”;還是在鋼鐵熔爐中的“千錘百煉”,他執(zhí)著地不斷實現(xiàn)自我,超越自我,即“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他說:“人生逆旅我們無需罔顧,我只想去感受更大的“浙江潮”、更美的“廬山霧”,不懈努力達到自己生命的高度!”
鐵水飄花,濺起不一樣的燦爛!高樓大廈,有我們的結晶……從事鋼鐵事業(yè)近30年,李烈軍早已把自己融入到這火熱的事業(yè)中,錘煉了鋼鐵般的意志。只是在眾人都以為他會就此續(xù)寫輝煌的時候,他卻做了一個讓周邊人很意外的決定——把在企業(yè)的輝煌留在過去,在知天命之年,轉投三尺講臺!
下篇:三尺講臺圓夢想 雨露芬芳雨露恩
很開心地生活在這片,這片默默耕耘的樂園,忙碌奔波一心牽,苦和累放在心里面,你那無怨無悔的付出,成就他們的明天……
——摘自電影《園丁之歌》主題曲《園丁之歌》
知行合一 致真立人
如果說李烈軍的前半生是伴著鋼水熾烈燃燒的狂想曲;而他后半生奏響的是一曲潤物無聲的暢想曲。不同的“曲風”,演繹的卻是同樣的熱情與精彩!
李烈軍從小就喜歡屈原《離騷》中的名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但當他不斷攀爬到人生新高度后,他就開始思考:什么才是人生真正的意義?他一直有一個教育夢。這源于當小學老師的母親在幼年給予他的影響,源于他在求學生涯中無數(shù)幫助過他的恩師,也植根于善良、無私的天性。
在廣鋼集團擔任研發(fā)中心副主任的時候,李烈軍懷抱對攀登知識更高峰的渴求,慕名前往上海大學鋼鐵冶金專業(yè)攻讀博士學位。對于上海大學這所長江邊上歷史悠久的巍巍學府,以及當時學府里鼎鼎大名的校長、我國著名的近代力學科學家、教育家——錢偉長先生,還有我國著名冶金材料專家徐匡迪院士,李烈軍都深表崇敬。這份崇敬不止來源于對他們精湛專業(yè)水平的仰慕,更來源于對他們育人情懷和教育思想的欽佩。endprint
讀博的那段時間,李烈軍好像又重新找到了在上大學讀書時的狀態(tài)。每到周末,他都按時到學校上課,下課到食堂吃飯。置身在很多朝氣蓬勃的年輕學子之中,他整個人又變得“年輕而有夢想”,因為熱情和活躍的性格,他還被推舉為班長,經(jīng)常組織班成員參加各種集體活動……所有的這些,潛移默化地觸發(fā)了李烈軍內(nèi)心深處對教育的向往之心。待博士圓滿畢業(yè),他也下定決心要留在教育這片芬芳凈地。
幾經(jīng)坎坷,2010年李烈軍最終成行華南理工大學(以下簡稱華工)。就是在這所全國首批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大學里,李烈軍開啟了他“特別”的教育人生——
說李烈軍特別,首先是因為他在近年來高校不斷引進的眾多具有海歸背景的高端人才中顯得很“另類”——他只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從企業(yè)轉入高校的科技人員,且本科畢業(yè)院校又不是“211工程”“985工程”這一類的重點院校。而他此時已近知天命之年,在企業(yè)歷練了數(shù)十寒暑。
說李烈軍特別,還因為他不僅是一名科研業(yè)績突出的教授、博導,同時他還能主動請纓擔當兩個本科班和1個博士班的班主任。對很多高校導師避之不及的、費時費力的班主任工作他卻甘之如飴,只因“能夠塑造人是我夢寐以求的事情,看學生一步一步成長是我最大的成就?!?/p>
李烈軍的特別還體現(xiàn)在“用心”上:他就算再忙,每逢新學期開學,都會堅持起個大早親自站在報名處“認領”自己的學生,甚至親自領著他們和家長到宿舍安頓好,和他們談談心,聊聊天,打破距離感。李烈軍永遠不會忘記,17歲的他第一次站在大學校門前的興奮、迷茫和無助;30多年后,他希望自己能在學生的這一重要時刻給予溫暖和引導。
在李烈軍很多學生心中,都珍藏著一份老師帶給他們的感動——本科畢業(yè)于華中科技大學的熊超慕名報考李烈軍的研究生,他試探性地給李老師發(fā)了封郵件,李老師直接打電話回復讓他驚喜交集,對他和家人的問候更讓他倍感溫暖;江蘇大學的研究生劉江講述了讓他印象深刻的瞬間,此前他只在鎮(zhèn)江見過李老師一面,初到廣州這座陌生的城市充滿期待而又忐忑不安,李老師遠遠地喊出了他的名字,并微笑著詢問他的情況,一股暖流在他心里流淌;博士后戴杰濤在入職廣州大學的體檢前身體略有不適,情緒低落,李老師特意提前結束會議,從貴陽坐飛機趕回廣州,給他增加信心,為他加油……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蘊藏著李烈軍真誠的立人情懷。
李烈軍的特別很大一部分還表現(xiàn)在他“實戰(zhàn)經(jīng)驗十足”上。在人生的前半段,他用近30年時間在鋼鐵實踐第一線積累了大量豐富的經(jīng)驗,如今他也很想把這些在實戰(zhàn)中積累的人生精華都毫無保留地傳給下一代。包括將積累的技術和經(jīng)驗轉化為專業(yè)知識傳授給他們;將人生經(jīng)歷、一路走來所感、所想講給他們聽;將為人處世的原則提點他們等。
“在鋼鐵熔爐的‘千錘百煉中,除氧脫碳、去除雜質(zhì),得到純凈的鋼水,生產(chǎn)優(yōu)質(zhì)的鋼材不正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嗎?回顧自己的人生,我發(fā)現(xiàn)‘知行合一其實就是對‘真的認識和追求過程。對目標不懈追求,才能真實地體驗生活;把理論通過實踐不斷內(nèi)化為‘真知,才能完成科研創(chuàng)新;而獻身教育,把‘小我溶入‘立人的崇高事業(yè),我終于找到了生命的真諦。”——這就是李烈軍“知行合一,致真立人”理念的提煉過程。
“我想把‘知行合一的思想傳遞給學生們,想用‘致真立人的情懷去影響更多的人,這是我人生領悟的精華,并且已成為我畢生的準則和追求!”正是懷抱這樣的信念,李烈軍總是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在實踐中歷練的果實與學生分享;總是不計得失、不計成本,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學習和實踐機會,聯(lián)系盡量多的企業(yè)讓學生實習、參觀。
2016年即將畢業(yè)的碩士研究生牛建偉和劉海軍已經(jīng)簽約華為,兩人在激動、興奮之余真誠地感恩自己的老師。牛建偉說:“我入學時來自一個普通的本科學校,并不自信,李老師從各方面幫助我成長,和華為簽約主要是在老師提供的企業(yè)實踐平臺上,我能有更多的機會彌補不足。”劉海軍告訴記者,當他在企業(yè)實踐遇到困難、情緒低落時,李老師總是通過言行啟發(fā)他“方法總比困難多”。本科班的班長廖結瑩告訴記者,李老師經(jīng)常請社會名流給他們開主題班會、辦講座,開展素質(zhì)拓展活動,僅2015年暑期就帶他們班參觀學習了13家珠三角的知名企業(yè)。
真誠的付出換來了豐碩的回報。如今,李烈軍所帶領的科研團隊已經(jīng)成為緊密圍繞國民經(jīng)濟和國防工業(yè)對新材料的要求不斷探索、突破,以先進金屬材料研究為方向,將單一的材料研究,拓展到集智能制造、自動控制、仿真等為一體的系統(tǒng)研究,打造多專業(yè)、跨學科、有特色的研究團隊。并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同時和一批行業(yè)領軍企業(yè)建立了緊密的聯(lián)系。李烈軍的目標在遠方,他并沒有因為轉戰(zhàn)教育而停止科研的腳步。
2016年2月16日,廣東省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大會在穗召開,會議表彰了2015年度優(yōu)秀科技成果和科技工作者。李烈軍及其團隊承擔的“高壓高鋼級厚壁海管開發(fā)及在南海深水天然氣項目應用”項目榮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當李烈軍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從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龍云手中接過“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證書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主動和李烈軍握手,并殷殷囑托、親切交談。該項目產(chǎn)品現(xiàn)已應用到我國南海天然氣田開采中,推進了我國海洋能源戰(zhàn)略的有效實施。
“‘知行合一的落腳點是‘真,科研追求真理,科研堅持創(chuàng)新,堅持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真知,是立人之本。而‘真也是‘立人的靈魂,真誠待人,不自欺欺人等……”李烈軍確實是個真性情的人,他會把自己對學生濃濃的愛,寄托在對他們平時科研、學習的嚴格指導上,寄托在對他們?nèi)粘I畹挠H切叮嚀中,寄托在中秋節(jié)為每一位在校學生精心準備的月餅上,寄托在送給每位學生的一本《雷鋒日記》中……
愛人者人恒愛之。他“最親愛的學生們”也將自己對老師的愛,寄托在教師節(jié)獻給老師的鮮花中,寄托在感恩節(jié)小小的盆栽和詩歌朗誦之中,寄托在每次注視的目光和微笑問候中,寄托在寫滿真心話的小卡片中……“一字一句,全都是手寫,他們寫得很認真,我也很感動。”說到這,早已練就鋼鐵意志的李烈軍眼里透出一份柔光,那是一份難得的凜冽柔美。endprint
難忘2015年11月,李烈軍鼓勵他所帶的2012金屬材料成型與控制本科班參加華工“校園十佳班集體”的競選,這對他們班集體來說是個挑戰(zhàn),因為他們班很多同學都是從外專業(yè)調(diào)劑來的,要與很多具有“先天優(yōu)勢”的“創(chuàng)新班”“卓越班”“全英班”競爭,很多同學表現(xiàn)出信心不足。
“不去嘗試前,怎么知道自己可以不可以?”李烈軍以此鼓勵他們,且在競選前和學生一起備足了功夫,他們獨具匠心地把大學四年的生活濃縮成7分鐘的舞臺表演,在決賽現(xiàn)場引起了轟動。最終榮獲“校園十佳班集體”,這是華工本科班級集體的最高榮譽。實踐證明了“功夫不負有心人”。難忘最后畢業(yè)留念時的那一幕,同學們想起班里最重要的一員,紛紛呼喊“李哥,李哥”,師生間結下的濃濃深情讓周遭人都為之動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雖然到教育崗位上工作僅僅5年多時間,但李烈軍卻收獲了桃李芬芳。他所帶領的金屬材料成型與控制本科班除榮獲華工“校園十佳班集體”外,還榮獲學校五四紅旗團支部等,該班同學共34人,除了保研、考研和出國外,其余的同學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此外,李烈軍帶的首批3位2013級碩土生中有兩位將到華為工作,他帶的第一位博士生寫的第一篇論文被材料加工行業(yè)頂級刊物錄用,一位博士后也在行業(yè)頂級刊物發(fā)表了3篇論文……
育人情懷撒播遠方
鋼鐵的意志,育人的情懷。李烈軍用自己特別的經(jīng)歷塑造了一個別樣的自己。此時的他較于以前的堅韌更多了份大愛的柔美,人生顯得更為豐滿。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這份愛其實并不僅僅局限在對教育,對學生上,而是灑向了“更遠方”。
早在廣鋼集團工作的時候,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下他加入廣州博士俱樂部(博士聯(lián)合會),在那里,他找到了為社會服務的大舞臺。憑借令人信服的個人魅力和領導能力,他成為博士聯(lián)合會的會長。在他的帶領下,俱樂部在致力打造博士之家,讓不同專業(yè)、不同學科、不同興趣的博士們在這里傳播知識、交流信息,增進友誼的同時,還將智慧、文化、愛心傳播到社會各個角落。2006年,在李烈軍的倡議和組織下,博士們跟山區(qū)的貧困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對接。李烈軍身體力行,自己也資助了兩個學生,不僅給予他們經(jīng)濟上的資助,還與他們保持日常和精神上的交流,做他們的精神指引者,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梁昕,一位與李烈軍素未謀面的廣西大學研究生,同樣是從寒門中走出的倔強女孩,正處在人生的困惑期。當她在2016年3月10日的《中國科學報》上讀到李烈軍的育人事跡,徹夜難眠,奮筆疾書,她寫道:“正是這些正能量,鼓舞著不計其數(shù)在奮斗旅途上前行的年輕人,正是這種博大的情懷,溫暖了無數(shù)顆迷茫困惑卻懷揣夢想的心。”李烈軍收到信后,主動和梁昕聯(lián)系,鼓勵她好好學習、熱愛生活,并利用出差間隙,特意來到廣西大學,當面點撥梁昕。
除了擔任廣州(越秀)博士聯(lián)合會會長之外,李烈軍還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擔任各種社會職務,包括廣東省企業(yè)品牌促進會副會長、韶關市華工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研究院院長等。近年來,他還致力于把高校的智慧與社會對接,有效地推動了高校的成果轉化為社會生產(chǎn)力。由于李烈軍服務社會的突出貢獻,他榮獲2013年美麗南粵——廣東年度貢獻人物。
李烈軍就是這樣一個精力充沛、愛心無限的人。每天,他就像是一個不停旋轉的陀螺,不停地忙科研,忙教育,忙著處理各種事務。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他依然堅持每天與學生溝通、談心,為他們解答專業(yè)上的困惑、解除生活中的煩惱,分享成長的喜悅……
“每天做這么多事情會不會覺得累?”面對記者這個問題,他笑了笑,意味深長地說:“有時也會覺得累,但是經(jīng)常會在凌晨被激情喚醒,又精神百倍地投入到生活、工作和育人事業(yè)中。致真沒有終點,我們都在路上……”endprint
科學中國人201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