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君
小讀者們,你們想過為什么我們大家平時說的話被稱為“漢語”,寫的字被稱為“漢字”嗎?漢代中國軍事、政治、經濟都非常發(fā)達,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強盛的王朝。后世的人們,就稱逐漸融合了其他民族并以華夏民族為主體的民族是漢族,其所使用的語言和文字也就叫漢語、漢字。由此可見,漢代在我國的歷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想要了解漢代的歷史文化,徐州博物館就是一個好去處。西漢皇帝劉邦在開國之初,就將徐州視為重要的城市,從第一代“楚王”劉交開始,漢代共有18代“王”在徐州繼位。從部分王侯的墓葬中,發(fā)掘出了大量有意思的文物。坐落在云龍山北麓的徐州博物館,由陳列主樓、土山東漢彭城王墓、漢代采石場遺址、乾隆行宮及碑園四個展區(qū)組成。我們先從陳列主樓開始,一起去探寶吧。
首先歡迎你的是西漢樂舞俑,舞者伴樂起舞,跳的是風靡漢代四百余年的 “長袖折腰舞”。他們神情安然,長裙及地,腰肢柔軟,有的輕舉雙臂、將舞未舞,有的長袖舒展、漸入佳境。一旁的樂者則神情凝重,似乎是怕弄錯某個音符,驚擾了舞者。樂者專情于吹奏,舞者醉心于舞蹈,隔著玻璃展柜似乎都能感受到大漢風韻。
樂舞俑的姿態(tài)美麗動人,面貌柔和可親,卻獨獨少了些色彩。別看他們外表灰撲撲,并不起眼,在距今兩千多年的西漢時期,他們可是被工匠悉心妝扮過的。工匠們首先在制好的陶俑上涂上白色胎衣,再為頭發(fā)、衣物、皮膚著色,還要用黛色勾眉、鉛白敷面、朱砂點唇,然后進一步為衣飾細部涂上色彩、畫上花紋。因為年代久遠,他們明麗的妝容漸漸剝落,華美的衣飾也慢慢褪色,成就了另一種歷經滄桑的美感。
漢人尚玉——龍形玉佩
“漢人尚玉”,在兩漢時期,人們非常喜愛玉器,將玉打造為把玩、佩戴的精致玩意兒,出身于彭城(今徐州)的西漢學者劉向,就曾在他的《說苑》中提出“玉有六美”,將玉的優(yōu)良特性與君子德、智、義、勇、仁、情兼?zhèn)涞牡滦新?lián)系起來。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工匠們對手下的玉材加倍珍惜,創(chuàng)造出了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這枚玉龍可不簡單,它曾是徐州博物館的標志。經過漢代工匠的琢磨,它通體散發(fā)著溫暖而潤澤的光彩。玉龍呈“S”型,龍首平視前方,神情昂然沉穩(wěn),工匠們采用陰線刻、浮雕和局部透雕等技法,把龍潛于淵的神態(tài)刻畫得淋漓盡致。它的眼角處有一小小的穿孔,似乎在訴說著它曾被一名故去國君隨身佩戴的故事。
揭秘楚王
前面提到,徐州博物館大量有意思的文物,是從不同王侯的墓葬中發(fā)掘的。那么如何去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呢?最直觀的方法,就是在墓穴中去尋找文字佐證。徐州的漢代墓葬中,部分價值高、易搬運的文物常被盜墓者“捷足先登”。坐落于徐州九里山余脈的龜山漢墓,由于墓室及墓主棺槨已經被盜擾,墓主人的身份一直是一個謎,直到一枚龜鈕銀印的現身,才讓真相大白于天下。
這枚銀質印章,印鈕是一只神氣活現的小龜。小龜昂首挺立,鼻眼雕刻精致,龜背上的花紋清晰可見,印面上的陰刻小篆“劉注”二字,清楚地說明了墓的主人即是楚襄王劉注。字體疏密有度,嚴謹工致,典雅莊重,線條工整豐厚,轉折方勁而圓潤,體現出一種清秀遒麗的風格,這也正是西漢鑄印的特征。值得一提的是,這枚印章以小篆刻就,并不是漢代流行的隸書,從而見證了中國書法字體流變、并存的歷史。
除了上面介紹的三件展品,徐州博物館中還有更多輝煌奪目的陳列,比如年代最早、玉質最好的獅子山楚王陵金縷玉衣,出土于北洞山楚王陵的玉熊,出土于西漢翠屏山劉志墓的錯金銀鳥形飾銅戈……這些展品都見證著兩漢文化的璀璨。
除了陳列主樓這些寶貴的漢室遺存之外,徐州博物館還有土山東漢彭城王墓、漢代采石場遺址、乾隆行宮幾個展區(qū)。
在乾隆行宮的東側,有一處碑園,是清幽典雅的古典園林式建筑,園內陳列唐宋時期的書法名家法帖刻石近百方。如果你是位書法愛好者,可不能錯過這樣一個寶地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