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懷民
《汝帖》是汝州的文化名片。今天在汝州再建碑林,要有建成代表當代書法藝術(shù)最高水準的《新汝帖》的氣魄,為汝州再打造一個當代書法文化新名片。
河南汝州人常說:汝州有三寶,汝瓷、汝帖、汝石。如今,《汝帖》再續(xù)當代篇:由退休職工梁巴金楊素夫婦,歷時十余年,邀集當代著名書法家打造的中華皇龍碑林,延續(xù)《汝帖》氣韻,堪稱《新汝帖》。
75歲的古稀老人梁巴金楊素夫婦,自費建起的書法碑林博物館,正成為河南汝州獨特的文化景觀,重要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基地。
地處汝州市騎嶺鄉(xiāng)范集村的中華皇龍碑林博物館鐫刻基地,占地2000多平米,3000多塊黑色石碑堆滿院落。已經(jīng)刻好的700多塊書畫石碑,層層疊疊,堆放在一個低矮狹小的簡易房中。由于地方狹小,光線陰暗,游客很難一窺每塊碑刻的神韻和全貌。
這是梁巴金楊素夫婦多年心血的結(jié)晶。
說起修建碑林的目的,梁巴金老人表現(xiàn)出當今稀缺的農(nóng)村鄉(xiāng)賢的文化追求和價值自覺。他認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是國家和諧的基礎(chǔ)。所以,他將碑林內(nèi)容定位為:弘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中華孝文化,從和諧家庭出發(fā)構(gòu)建和諧社會。
這個碑林每塊碑上書寫的內(nèi)容,全部由梁巴金老人親自從國學(xué)經(jīng)典如四書五經(jīng)、帝范臣規(guī)、諸葛亮兵法、教兒經(jīng)、女兒經(jīng)、弟子規(guī)、朱子家訓(xùn)、增廣賢文等中,精心挑選,請當代知名書法家書寫。
為此,只有小學(xué)三年級文化、酷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書法的梁巴金老人,退休之后,買來孔孟經(jīng)典、國學(xué)精粹等書籍,埋頭苦讀,苦練書法,并讓老伴學(xué)習書畫裝裱。
功夫不負用功人,如今,梁巴金老人的國學(xué)造詣達到了相當高度,不輸國學(xué)博士,書法功力也獲得書法大家的認可,而老伴的書畫裝裱技術(shù)和拓片水平,更讓書畫家們贊不絕口。
每天4:30,梁巴金楊素夫婦準時起床,伴著晨曦,用毛筆給書法家寫信。十幾年來,他先后寫了4700多封書信,光郵費就花費了5萬余元,右手的三個手指因此扭曲變形。家人心疼,給他裝了臺電腦,讓他打印,但他堅決不用。梁巴金老人說,書法家們都是用毛筆一筆一筆寫的,用電腦打印,是對書法家的不尊重。
梁巴金老人深知,當今社會浮躁、銅臭之氣泛濫,書畫界更甚。向書法名家求字,寫啥要啥,得看書法家的臉色。但梁巴金老人不茍且,他相信真正的書法家,一定會支持他的想法。于是,千辛萬苦收集書法家的通訊地址后,他親自用毛筆一封封地寫信求字,用自費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公益善舉和真誠感動書法名家。有的書法家開玩笑說,全中國也只有梁巴金敢讓書法家寫命題書法,敢讓書法家按他規(guī)定的尺寸大小、書體、字數(shù)書寫,稍有不符合碑林入刻要求,就堅決退回讓人家重寫。
既然是求人,梁巴金老人為何還這么“敢”拂人“龍鱗”?
他自信書法碑林是一件能夠遺存“千秋萬代”的事業(yè),書藝不精難以傳世,內(nèi)容不好,遺禍更遠。在我國書法歷史上,和《淳化閣帖》《泉州帖》《絳州帖》齊名的《汝帖》,代表了前人在書法藝術(shù)上的巨大成就,成為汝州的文化名片。今天在汝州再建碑林,必須請當今書畫藝術(shù)代表人物親筆,內(nèi)容必須反映時代對正能量的吁求。要有建成代表當代書法藝術(shù)最高水準的《新汝帖》的氣魄,為汝州再打造一個當代書法文化新名片,就必須追求最好。
為何對書法家的要求如此“苛刻”?梁巴金老人說,苛刻,是維護書法家的名聲,是碑林傳世的基礎(chǔ),是為后世留下中華傳統(tǒng)文化字典性遺產(chǎn)的保證,馬虎不得。
梁巴金的“苛刻”,獲得了受邀書法名家們的支持和肯定,許多人因此和梁巴金成了素昧平生的朋友乃至至交。旅日華僑、王羲之第55代孫,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著名書法家王德水先生給皇龍碑林書寫了17通碑文。為精益求精,梁巴金邀請王德水先生親到皇龍碑林現(xiàn)場監(jiān)刻。王德水先生為此專程從日本趕到汝州市。寒冷的冬天王德水、梁巴金披著大棉襖在刻碑工作室忙碌著,王先生對拓印在碑坯上的字逐一用毛筆修改,一連干了16天。其間王德水、梁巴金吃住在刻碑工作室,啃著蒸饃,喝著玉米熬的稀粥,樂在其中……
梁巴金楊素夫婦對書法藝術(shù)的完美追求和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摯愛,感動了那些高傲的書畫名家。獲悉這一文化盛事的書畫家,紛紛應(yīng)要求,精心創(chuàng)作作品,寄給梁巴金楊素夫婦。不少著名書畫家還千里迢迢,親臨碑林鐫刻基地送作品。日本、韓國、新加坡、加拿大、美國等國外書法家也紛紛寄來作品。到目前為止,共有海內(nèi)外近千名書畫名家按要求,書寫了1600多件作品,這些作品少的幾個字,多的有數(shù)千字。上海市82歲高齡的著名書法家孫信德先生應(yīng)梁巴金老人要求,書寫了一幅6000多字的長卷,于2016年5月親自送到汝州。梁巴金楊素夫婦收到后,立即拓片裝裱。孫信德先生2016年在上海舉辦的一次個人書法展上,特意展出這一長卷拓片,引起的轟動“比我所有的作品都大”,孫信德興奮地打電話給梁巴金說。
善事眾人幫。梁巴金建碑林的善舉得到汝州市的大力支持,市委、人大、政協(xié)領(lǐng)導(dǎo)提倡鼓勵,市委宣傳部、市文聯(lián)、市關(guān)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部門領(lǐng)導(dǎo),親臨指導(dǎo)。父老鄉(xiāng)親們聽說要建孝道文化碑林,爭先恐后,義務(wù)幫忙。當?shù)乇汤纤嚾死蠲鞣?、李林朝放棄外出賺大錢的機會,常年吃住在刻碑基地鐫刻石碑。
對書法家寄來的每一件作品,梁巴金楊素夫婦都視若珍寶,收到書稿后,第一時間拓印在石坯上,刻成石碑。石碑刻好,梁巴金楊素夫婦還要親手拓成拓片,連同支持公益事業(yè)的證書回寄給原作書法家。
梁巴金楊素夫婦以愚公移山和精衛(wèi)填海的韌勁和執(zhí)著,堅守著一份心中的追求。十幾年里,他們花光了近百萬積蓄和退休工資,又拉上兒子兒媳一起,不把這件事辦好決不罷休!
如今,眼看著越來越多的碑刻無處存放,游客來了,卻因屋矮地窄,難以看盡碑刻風采,梁巴金楊素夫婦很著急,他們急需為來越來越多的碑找一塊寬敞的地方,也急迫需要為書法家的作品原件找一個安全的收藏所,為慕名而來的游客和書法愛好者,提供一個寬敞的欣賞體驗環(huán)境,為延伸中華皇龍碑林的文化藝術(shù)價值,尋一條路……
每一個晨光熹微中,當刻碑師傅拿起刻刀,舉起小錘,將書法家作品的神韻,通過他們粗糙的大手,再次加工,表現(xiàn)在石頭上的時候,聽著此起彼伏的“叮當”之聲,梁巴金楊素夫婦既多了幾分喜悅,也添幾許憂愁,那塊塊精美的碑刻,就像他們親生的兒女,將家安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