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洪強
“人文崇敬,國魂育人”,是東大街第二小學對建校60余年的歷史沿革和文化底蘊進行深入剖析,對溫江地方特色文化進行深度挖掘的基礎上提出的辦學理念。圍繞這一理念,學校首先提出了“崇敬為先,國魂注之,以成其筋骨;追本溯源,以人為本,以豐其血肉”的思想,繼而倡導學生四敬:孝敬父母、恭敬師友、親敬仁德、恪敬學業(yè);教師三敬:敬人、敬事、敬規(guī)則。
學校決定攻克以往少先隊活動“散”“亂”“針對性不強”的現(xiàn)象,少先隊工作緊扣“四敬”內(nèi)容,確立了“12+12”的少先隊活動序列,即每學年上下兩學期,在校內(nèi)各年級開展12項少先隊主題活動;每年寒暑假,為隊員在校外設計12項校外實踐活動。這一序列的推開,為學校少先隊工作注入了蓬勃的活力。
一、推出“12+12”的活動序列,讓學校少先隊活動彰顯辦學理念
以德為先,兼顧能力的“12+12”活動序列,力求彰顯學校“四敬”的教育愿景,通過少先隊活動序列的組織教育、自主教育和實踐活動,培養(yǎng)少先隊員“孝敬、文明、安全、感恩、實踐、創(chuàng)新、友善、環(huán)?!钡确矫娴牡滦泻筒偈?。
12項校內(nèi)活動:一年級上學期“組隊建隊活動月”(10月);一年級下學期“感恩孝敬活動月”(5月);二年級上學期“文明禮儀活動月”(11月);二年級下學期“經(jīng)典誦讀活動月”(4月);三年級上學期“安全教育活動月”(11月);三年級下學期“清明祭掃活動月”(4月);四年級上學期“科技創(chuàng)造活動月”(12月);四年級下學期“學雷鋒樹新風月”(3月);五年級上學期“愛國主義教育月”(10月);五年級下學期“植樹護綠植樹月”(3月);六年級上學期“尊師敬師活動月”(9月);六年級下學期“告別母校畢業(yè)季”(6月)。
12項校外活動:一年級寒假“好習慣早養(yǎng)成,做生活小主人”;一年級暑假“小體驗大發(fā)現(xiàn),走近父母工作”;二年級寒假“讀弟子規(guī),踐行孝敬父母長輩”;二年級暑假“親近先賢,探尋一處名勝古跡”;三年級寒假“成長規(guī)劃,合理支配零花錢”;三年級暑假“愛我家鄉(xiāng),實地調(diào)查家鄉(xiāng)特色”;四年級寒假“小鬼當家,動手過個潔凈年”;四年級暑假“小志愿者,主動為社區(qū)服務”;五年級寒假“體恤父母,為父母做一頓飯”;五年級暑假“關注環(huán)保,為環(huán)境做調(diào)查報告”;六年級寒假“走進大社會,我的零錢自己掙”;六年級暑假“走近新學校,追逐我的學習夢”。
實踐證明,“12+12”活動序列的開展,隊員在小學六年的活動參與中,得到了不同的生活體驗,情志受到了個性化的熏陶。
二、抓好“12+12”的活動序列,讓學校少先隊活動呈現(xiàn)體系
12項校內(nèi)實踐活動,從熱愛少先隊教育到熱愛祖國的教育;從感恩母親到感恩老師;從安全教育到科技活動,活動自成系列。12項校外活動則是以家庭體驗和社會實踐為主。寒假關注隊員學習家庭生活技能、簡單生活體驗;暑假重視外出探尋、感受祖國大好河山,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就每一學年來說,學校呈現(xiàn)的12項活動逐月推開,豐富多彩;學生在校就讀六年中,每一年參加的活動各不相同,又層層推進。無論作為輔導員,還是作為少先隊員,到了一個年級,就知道這一年少先隊要開展的重點活動,應該從哪一點去入手,便于找到突破口。六年的小學生活,少先隊員可以從多維度參與、多層次體驗中,得到全面發(fā)展。
三、落實“12+12”的活動序列,讓學校少先隊活動避免空洞
幾年來的實踐,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學校的少先隊活動內(nèi)涵得以充實,避免了空洞的說教,校內(nèi)活動呈現(xiàn)了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局面。
比如一年級的組隊建隊活動月中,首先由學校大隊部的大隊委對新生進行少先隊知識培訓,接著各中隊輔導員根據(jù)學生表現(xiàn)和家長意見,陸續(xù)發(fā)放少先隊入隊申請,再經(jīng)少先隊大隊部批準后,在建隊日當天,舉行隆重的新隊員入隊儀式。在活動中,少先隊員受到了集體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團隊意識教育。再如二年級的經(jīng)典誦讀活動月,年級組依據(jù)活動方案,安排每周星期三早晨進行中隊誦讀,借助學校國學經(jīng)典校本教材進行中華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熏陶;在集中展示現(xiàn)場,二年級隊員以中隊為單位,身著唐裝,或吟或頌,或坐或立,時而低吟時而高歌,再伴以優(yōu)雅的音樂,在誦讀中感受到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往,每年一到假期,孩子們往往無所事事,少先隊教育出現(xiàn)“真空”。為此,學校依據(jù)活動計劃,組織展開了寒假的“小鬼當家”系列、暑假的“小鬼看世界”系列活動。放假前,各中隊創(chuàng)造性地布置活動,開展家長工作體驗、生活技能學習、社區(qū)志愿服務、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等活動。假期結束后,隊員們通過家長寄語、照片展示、繪畫、實踐活動心得等多種形式進行反饋。通過實踐參與,少先隊員的假期活動,不但教育目的性更強,而且形式更多樣。
例如五年級寒假安排的“體恤父母,為父母做一頓飯”活動,當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后,隊員們親自買菜、上灶,動手為父母做一頓飯。輔導員布置的特殊作業(yè),讓隊員體會到父母的艱辛,感受到勞動的喜悅,懂得應該孝敬父母。再如:三年級的“成長規(guī)劃,合理支配零花錢”活動中,隊員們在春節(jié)期間和家長一起制定好“成長規(guī)劃”,將每一筆收入、每一筆支出做好登記;每周制定一次下周用錢計劃;開學前一天,對自己的零花錢收支進行小結。用錢計劃的制定、用好壓歲錢的體驗,都是任何說教都代替不了的教育。
四、通過“12+12”的活動序列,讓學校少先隊評價逐漸成型
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有效的評價,“12+12”的活動序列的開展,對學校少先隊活動的評價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學校大隊部提出了“標兵+獎章”評價模式。即每周堅持以“標兵”的形式,圍繞少先隊活動評選出安全標兵、環(huán)保標兵、禮儀標兵、學習標兵、藝體標兵,在升旗儀式上頒發(fā)標志,樹立榜樣;期末,各中隊評出“四敬”獎章獲得者,頒發(fā)“孝敬父母”的孝敬章、“恭敬師友”的禮儀章、“親敬仁德”的君子章、“恪敬學業(yè)”的博學章。從“標兵”到“獎章”評價體系,將學校少先隊活動與學校辦學理念緊密結合,逐漸成為了學校特色。
少先隊活動的序列化以及活動評價的基本形成,讓我校少先隊工作不斷開拓向前。誠然,少年兒童是活生生的個體,我們只有不斷摸索、思考、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期少先隊工作改革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