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職場八難,你躲得過嗎

2016-10-18 10:08:54關鑒
人力資源 2016年8期
關鍵詞:人師職場初心

關鑒

佛經里有這樣一句話,一切眾生最大的災難是沒有機會聞佛法。這難以見佛聞法、不能修道的八種處境被后人總結為:“一者地獄,二者畜生,三者餓鬼,四者盲聾喑啞,五世智辯聰,六佛前佛后,七郁單越國,八者壽天?!睍x代凈土宗高僧慧遠將前四難稱為“苦障”難?!坝魡卧絿奔此拇笾拗械谋敝?,意為“勝處”,有福無慧;“長壽天”人有壽無慧。以上二難稱為“樂障”之難。此外,“世智辯聰”者自以為是,稱為“惡增”之難;“佛前佛后”者無從見佛聞法,稱為“善微”之難。

讀書至此,長期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我浮想聯(lián)翩:職場處境與此何其相似,職場八難,大多數(shù)人是躲不過的。

苦障:苦難未必是祝福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給其友人任安的一封信中寫道:“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边@些故事激勵著司馬遷受刑后忍辱著《史記》,兩千多年后仍是膾炙人口的勵志故事。

但是,勵志故事往往被企業(yè)的培訓師歪曲了。我見過這樣一位培訓師,他引用司馬遷的名言侃侃而談:“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吃苦,沒有雙休日,沒有五險一金……我們就是要體驗苦難并在苦難中得到鍛煉祝福!”喝小便池里的水、被當眾打屁股、眾目睽睽之下爬行、上街乞討……各種奇葩培訓和懲罰背后往往有一個共同的邏輯:苦難中才能有成就。

“文王拘”不是“演《周易》”的充分條件,“仲尼厄”也不是“著春秋”的因,“屈原放逐”和“左丘失明”都是因為無奈;如果不受臏刑,孫臏會有更大成就,就是能寫出更好的兵法;呂不韋不會為著《呂覽》遷蜀,韓非不會為著《說難》和《孤憤》而請求被囚于秦……司馬遷的偶像們都不是“自討苦吃”。偶像之所以成為偶像,是因為身處苦障之中仍然意志堅定、砥礪前行。

職場中的血汗工廠和奇葩培訓,使員工片刻不得休息、自由被剝奪、待遇無保障,無異于佛教八難中的三惡道之苦,苦得讓人沒心思修行。但無良企業(yè)愿意這樣打著勵志的口號行剝削、壓榨之實。

盲聾喑啞,相當于自身條件太差,無法理解企業(yè)文化、難以學到工作技能,也就無法適應工作,甚至有些工作比失業(yè)還要苦。但一些企業(yè)對不圖掙錢只圖有個地方上班的員工也來者不拒,只要待遇足夠低就行。他們可以成為企業(yè)里的分母,最終吃虧的還是員工。

樂障:消磨人間英雄氣

“樂障”之一:有壽無慧。工作環(huán)境不錯,管得也不嚴,無需加班,甚至接送孩子也不耽誤。簡單說:離家不遠,工作不累 ……無論賺錢多少,這樣的環(huán)境是最易“消磨人間英雄氣”的。

“樂障”之二:有福無慧。就職于某壟斷部門,競爭不激烈,普通員工收入高過外企白領。如此條件,誰還想修習本領?

佛教《四十二章經》中說:“貧窮布施難,富貴學道難?!卑凑辗鸾浝锏恼f法,六道眾生唯有人道容易得度。為什么?天上太樂,沒有苦,也就少了憂患意識和進取之心,整日忙著去享福,對于佛苦口婆心的教誡不太容易接受。三惡道太苦,一日三餐飯都吃不飽,你叫他修行他不相信。人道是小康之家,不太富,但生活還過得去,容易覺悟。人道苦多樂少,有心思也有能力去修行,所以諸佛示現(xiàn)成佛一定是在人間。

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要取得非凡成就應盡量遠離過于優(yōu)越的工作環(huán)境,要吃些苦,正如孟子所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p>

“有福無慧”和“有壽無慧”的共同點是“無慧”?!坝懈!焙汀坝袎邸辈皇恰盁o慧”的必然條件,但“有?!焙汀坝袎邸眳s容易讓人安于現(xiàn)狀,喪失進取之心,這也是孟子所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我的MBA同學王春雷說:“我的員工薪酬高于行業(yè)平均水平,工作也不累,但今年以來還是有多名員工主動離職了。原因終于找到了:工作太安逸也是對員工的傷害,不利于個人成長。更何況離職的員工也是好員工,一是不想自己像溫水里的青蛙一樣意志消沉,二是不想成為公司的負擔。離職員工給我上了一課:好的公司就是要為員工搭建一個盡情施展的舞臺,要有苦有樂、苦中作樂!”

世智辯聰:一丑遮百俊

如果說苦障和樂障是環(huán)境的問題,那么世智辯聰則完全是自己的問題?!笆乐寝q聰”之“智”,表面上是智,實則“一丑遮百俊”,正如孔子說的那樣:“即使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能,如果驕傲自大而又吝嗇小氣,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庇兄芄胖?,其實不會“驕且吝”的?!笆乐寝q聰”之“智”,佛家指外道的“智”,是修習佛法的障礙。職場“世智辯聰”之“智”,只能“聰明反被聰明誤”,終將自討苦吃。

世智辯聰,相當于有點小聰明,但不能用到正地方,也就學不到真功夫,是有才無德,懷才不遇并不偶然。自恃比領導還高明,實則“只知其一 ,一無所知”。換一個工作,還是為“聰明”所累,難以融入工作中。自己單干,則“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工作無人助。“我被聰明誤一生”,但此聰明非彼聰明。

如果說老板最需要的是“忍受孤獨、無助和背叛”的能力,那么員工就應該思考:自以為很聰明的時候是不是沒有站在老板的高度。所以職場中堅持到最后的不是“世智辯聰”的人,而是“三分智慧七分忠誠”的人。真正的職場智慧,一定是站在企業(yè)文化、公司戰(zhàn)略高度去思考。

《六祖壇經》說:“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沒意智?!甭殘鲋械氖乐寝q聰,就是“上上人沒意智”。

孔子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鬃诱J為人的性情大都是可以改變的,只有上等的聰明人與下等的愚笨的人才是不可改變的。在HR管理中,上智之人不需要改變,因為他們真正理解企業(yè)的戰(zhàn)略,是真正的智者。下愚之人也不需要改變,他們可能對戰(zhàn)略并不了解,但可以作為堅定的執(zhí)行者。處于中間的人,如果能認為自己并不聰明,但又認為自己能改變,而且堅信能改變的人,才可以改變;如果是“世智辯聰”,就只能以“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方式離場。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

最后一難是“佛前佛后”的“善微”之難,工作環(huán)境不錯、待遇尚可、平臺也很好,但缺少一個良師益友一樣的好領導 。之所以稱為“善微之難”,因為這是“八難”中最輕的一難,工作沒有苦到食不果腹,也沒有幸福到不思進取,苦障、樂障都沒有。員工本人也非“世智辯聰”,有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稍微差一點的是要么企業(yè)管理者資質平庸,要么自身的崗位很難接近管理者。

《禮記》有云:“經師易得,人師難求?!苯泿熓墙棠阒R的老師,而人師更主要是教做人。南懷瑾說:“人師是用自己的行為、品行、言語影響學生,有道德、有品性,一輩子給孩子們效法,這叫人師。”企業(yè)里從來不缺經師,企業(yè)文化、職業(yè)培訓,“經師”都能做到。但如果能遇到一位能做“人師”的企業(yè)老板或者HR經理就太難了,即使在聯(lián)想工作,可以領受聯(lián)想的文化和制度,也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柳傳志或者楊元慶身邊被耳濡目染。

按佛教的說法,佛陀是眾生的老師,是完全覺悟的人。眾生無需懷疑,只要學習就行了。企業(yè)里如果有這樣的老師,稍微有一點悟性,成功就不難。得遇人師,他一聲肯定的贊美,一句溫馨的問候,就能使你的人生與眾不同,光彩照人。正如網傳的李嘉誠的司機:跟著百萬賺十萬,跟著千萬賺百萬,跟著億萬賺千萬。雖然生在“佛前佛后”,但“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可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娑婆職場,不忘初心

“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根據(jù)佛教的說法,世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雖然苦多樂少,但有利于修行。職場也是苦多樂少,但卻最利于成長。職場八難,大部分人躲不過。

佛家有句箴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所謂初心,大概是所有人最初的理想、目標和準則。每個人步入職場,都是懷揣夢想而來的。但因為職場八難的干擾,很多人的初心便隨著時間煙消云散了。只有那些“不忘初心”的人才能“方得始終”。

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十九歲出家,苦行求道十二年,并沒有悟道。后來他明白了“苦行非道”的道理而“知非即舍”,出來接受人家的供養(yǎng)。王子得到補充營養(yǎng),才能在菩提樹下一坐七天而觀星悟道。所以,佛教不主張苦行,也不主張過度享樂,而是行中道。

人在職場,也要行中道,不要太苦,也不要太輕松。但是求職難,難于上青天。要我的我不要,我要的不要我。求生存謀發(fā)展,怕誤了情懷;求理想求熱愛,怕誤了青春。怎么辦?

如果條件苦一點,不忘初心,生于憂患;如果條件安逸,不忘初心,生于安樂??嗾?、樂障都不是問題。

生與佛陀同時代,長在佛陀身邊,這樣的幸運可遇而不可求。釋迦牟尼佛滅度的時候,教給弟子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以老師所講的法好不好為主,不是看老師這個人好不好;第二,依義不依語:把經文的義理,像吸收營養(yǎng)似的吸收,不死守經文的文字語言作標準;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了義是徹頭徹尾的通達圓滿,不了義乃是佛因人因事因時因地對宇宙生命問題的方便說法,了義法才是根本的法;第四,依智不依識:不能依我們的心意識,不能用習慣的思想推理來解釋佛經,而是要用般若智慧。娑婆職場,縱有“佛前佛后”的“善微之難”,只要像四依法一樣向書本學、向歷史學、向身邊的人和事學,也能學到“佛法”的本質。

俗語說:“藥醫(y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世智辯聰被稱為“惡增之難”,就是因為自以為是,妄執(zhí)堅固,縱然初心不改,也會自我封閉起來,終究驕傲使人落后。

娑婆職場,苦障、樂障在所難免,但只要以學習的能力彌補“佛前佛后”的“善微之難”,以謙卑的品質遠離“世智辯聰”的“惡增之難”,也一定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責編/齊向宇

猜你喜歡
人師職場初心
職場Z世代為何這么跩
永遠的初心
人大建設(2020年2期)2020-11-17 02:09:45
職場劇需要去除虛偽與虛榮
時代郵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54
職場充電,停還是行?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8:32
論“不忘初心”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2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意林(2017年11期)2017-06-30 10:55:35
加強師德建設,鍛造“經師”兼“人師”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意林(2017年5期)2017-04-05 08:38:19
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機制構建新視角探究
學周刊(2017年4期)2017-03-30 15:54:06
聽于漪老師講如何做“人師”
今日教育(2016年3期)2016-03-23 10:00:42
光山县| 南京市| 金阳县| 宁陕县| 平武县| 南宫市| 华蓥市| 九江县| 宣武区| 桐梓县| 河南省| 台北县| 新乐市| 广宁县| 松潘县| 石泉县| 陕西省| 渭源县| 娄烦县| 融水| 岫岩| 永德县| 新宁县| 望城县| 邓州市| 靖江市| 化德县| 黑水县| 庄河市| 拉孜县| 永春县| 海淀区| 开阳县| 廊坊市| 仪陇县| 泗洪县| 色达县| 旅游| 尚义县| 石楼县| 灵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