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艷
把握文章的精髓,從文本解讀入手,這是進行閱讀教學的根本。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解讀文本意涵。
一、緊抓文眼,涵泳咀嚼
文章的題目往往就是文章精髓所在。教師要緊抓文眼,帶領(lǐng)學生涵泳文字,感受其中的意義所在。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教材《夾竹桃》這篇課文時,我先帶領(lǐng)學生找到文章的題眼:“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的勾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而后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深入文本,組織教學活動:
其一,理解夾竹桃的韌性特征。我以詞句品析作為主要途徑,讓學生領(lǐng)悟課文的內(nèi)涵:這篇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現(xiàn)出夾竹桃的韌性?學生自讀第三、四自然段,抓住第三自然段中描寫院中花的十三個成語,而后朗讀并勾畫第四自然段中描寫夾竹桃的詞語,進行對比思考:夾竹桃與院子中的十四種花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礎(chǔ)上,我組織學生對文本中的“無不”“無……不……”這兩種表達方式進行訓練,使學生對夾竹桃的可貴韌性有深刻體會。
其二,想象并感悟夾竹桃的月下幻境,理解夾竹桃的幻象之美。在文本中,唯美而富有情致的文字,描繪了一個葉影參差,花影迷離的幻想之境。在這里,只要你想那是什么,那就是什么。夾竹桃的影子制造出來的幻境,亦真亦幻,若想象那是地圖,那就是地圖;想象那是亞洲,那是非洲,那就是亞洲和非洲,甚至里邊還有海洋,海洋里還有航行的海輪;想象那是水中的荇藻,那么眼前就會真的出現(xiàn)一個小池塘。
其三,我引領(lǐng)學生再次總覽文本,關(guān)注文題,領(lǐng)會作者之所以狀寫夾竹桃,并不僅僅是介紹一種植物,而是有感于夾竹桃的可貴品性,并借此傳達和抒發(fā)自己的特定情感,這樣使學生對夾竹桃的韌性和神奇有個心靈內(nèi)化的過程,將文本的情感得以升華。
二、加強朗讀,感知文本的語境
文本朗讀,是把握一篇課文的關(guān)鍵所在,也是閱讀課堂的靈魂。教師要強化朗讀,把握文本的節(jié)奏,引領(lǐng)學生從節(jié)奏中感知語境,體會蘊藏的情感意涵。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課文《孔子游春》時,我?guī)ьI(lǐng)學生吟讀體會:好一個“不知細葉誰裁出”,讓觀者瞬間便能感受到春風的調(diào)皮、可愛,仿佛眼前清風撲面,柳枝輕搖,禁不住心馳神往。學生一邊吟讀,一邊感受那和美的春風,猶如悅耳的琴聲,正在為這春天伴奏,為這美景歌唱。此時我讓學生走進課文語境,感知文心造境的獨特性:泗水河畔的春光給你什么樣的感受?自由朗讀并體會其中的情感。學生在朗讀時抓住其中的形容詞“飄逸、明亮、甜蜜、寬廣、茂密、溫暖、廣袤、和煦”,進行語調(diào)變幻,將語氣賦予情感之中細致表現(xiàn)出來,從中領(lǐng)會到春天的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動靜皆宜。此時此刻,在這孕育無限生機的和暖春光里,孔子又為何陷入沉思?他有什么深刻的感悟?學生找到孔子的一句真情表達,并傾情抒發(fā):“水,才是真君子?。 庇纱祟I(lǐng)悟到原來在孔子的心目中,孕育這萬紫千紅一派盎然生機的,是那司空見慣流于低處富有德行的水。它雖沒有形狀,沒有顏色,卻有情有義,和順溫柔;它充滿志向,毫無畏懼。正是這無形的水,善施教化,賦予了大自然無限蓬勃的生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學生在朗讀中不知不覺走進詩境。
三、感悟品味,體語境悟表達
王尚文先生指出,語文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是言語形式。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通過言語形式的品讀和習得來提高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這是一個涵泳文字、體悟語境的有效途徑,功用遠遠大于對言語內(nèi)容的學習。
例如,《孔子游春》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深入言語內(nèi)部,感受語言的鮮活,文字的脈動,在文本中走一個來回,理解并把握言語表達的秘妙。第二自然段句式結(jié)構(gòu)雍容華麗,豐富多彩,我讓學生仔細朗讀后從分析入手,感受這一語境蘊含的深刻內(nèi)涵:想一想,泗水河畔的春光無限美麗,文本是圍繞哪一句來寫的?作者具體描寫了哪些景物?學生認為,文本圍繞“大自然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這句話來寫,具體抓住大地,森林,太陽,還有清風這些景物,作者將大地比作母親那寬廣的胸懷,森林比作母親那飄逸的長發(fā),太陽比作母親那明亮的眼睛,春風比作母親那甜蜜的絮語,創(chuàng)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語境,讓人身臨其境,獲得深刻的文字感染。學生感受到眼前仿佛站著一位慈愛的母親。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關(guān)注言語細節(jié)的獨特之處,在朗讀感知的基礎(chǔ)上啟發(fā)分析,既能夠讓學生體悟精準的言語語境,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言語表達能力,釋放了閱讀課堂的教學精彩。
(作者單位:江蘇東臺市時堰鎮(zhèn)后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