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支
誦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要注意從教材角度展開深度挖掘,通過適度講解,為學生創(chuàng)設誦讀情境,拓展教材內涵,激發(fā)學生誦讀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到詩文中感知體驗,形成個性誦讀認知,提升詩文學習品質。
一、適度講解,引導學生初讀感知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名言警句、諺語等內容,都屬于經(jīng)典詩文范疇,這些詩文大多具有語言精練、節(jié)奏明快、韻律整齊等特點,非常適合展開誦讀訓練。教師要對教材學習內容展開適度講解,引導學生采用自主閱讀、合作朗讀、多元賞讀等方式,對經(jīng)典詩文展開學習感知。教師在對詩文展開解讀時,不僅要從不同視角進行設計,還要關注學生學習認知特點。學生誦讀基礎、誦讀習慣存在個體差異,教師在具體講解時要針對不同群體學生需求設計有針對性指導方案。
在學習《古詩兩首》時,教師對《江南春》詩句進行解讀: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隨處可見水村山郭,酒旗招展,好一幅春色圖畫。南朝統(tǒng)治者希望獲得神靈的庇護,當年建造的四百八十座寺廟,還有多少掩映在煙雨樓臺之中呢?朗誦這首詩,要注意前面寫景是鋪陳,后面抒懷才是作者真正意圖所在。學生開始朗讀,教師矯正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朗讀古詩不可太急,要注意節(jié)奏變化,給人以尋味的余地。學生朗讀漸漸找到感覺,朗讀效果顯示出來。
教師對古詩內容進行適度講解,讓學生明確古詩內涵,掌握朗讀需要在哪些地方呈現(xiàn)起承轉合。教師不斷矯正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適當傳授一些朗讀的技巧,學生對古詩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教師要從古詩內容方面展開教學突破,這對改變學生朗讀習慣有重要幫助。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誦讀熱情
小學生誦讀詩文時很容易陷入習慣認知之中。很多學生認為誦讀就是大聲朗讀,要注意情感投入,甚至要“拿腔弄調”,這樣會將誦讀引入“死胡同”。為提升誦讀引導效果,教師不妨多進行一些誦讀示范,通過教師的親自朗讀展示,讓學生產(chǎn)生更直觀感知?;蛘呤墙柚嗝襟w播放配樂朗讀音頻,也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誦讀教學情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感染。經(jīng)典詩文都屬于名家名作,有很多精美的語言和深刻的哲理,讓我們去誦讀體驗感知,引導學生從模仿開始,這也是誦讀教學的重要選擇。
在學習《三顧茅廬》時,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然后展開示范朗讀,并給出具體的引導:這篇課文中有三個人物,諸葛亮、劉備和張飛,他們性格特點鮮明,在朗讀時要體現(xiàn)不同個性特征。學生展開朗讀訓練,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跟進糾正。為提升朗讀氣氛,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分角色朗讀,學生參與熱情很高。
教師為學生進行示范朗讀,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都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朗讀情境,學生朗讀積極性被有效調動起來,朗讀訓練自然進入佳境之中。這篇文章雖然是用現(xiàn)代文手法寫的,但內容設計古文名著,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誦讀時,需要運用不同的引導策略,幫助學生盡快建立誦讀認知。
三、拓展內涵,提升學生誦讀品質
經(jīng)典詩文誦讀不僅要關注誦讀技巧,還要注意拓展詩文內涵,探尋更多認知渠道,以提升學生誦讀品質。小學語文教材,都是按照單元主題展開的,每一個單元都有比較統(tǒng)一的主題內涵,針對單元主題內涵拓展誦讀訓練,也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詩文內質核心。同一單元內容都有相似性,不管是古典詩詞還是現(xiàn)代散文,都會圍繞一個中心展開組。教師從單元角度引導學生展開誦讀,學生會感覺有章可循,學習效果也會更顯著。
如,教師在引導學生誦讀古詩《小兒垂釣》時,利用多媒體播放朗讀音頻,然后組織學生對配樂朗讀進行評價討論。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朗讀節(jié)奏快慢掌握很好,給人以回味無窮的感覺。也有的學生說:古詩朗讀最講究抑揚頓挫,朗讀者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完美,我們需要好好學習體會。教師給出觀點:這首詩內容是寫兒童的,朗讀者讀出了活潑、可愛、稚嫩的感覺。在學生展示朗讀時,很多學生都能夠有不同的進步表現(xiàn)。
教師組織學生對范讀進行集體討論,就是要讓學生對照自己找不足,學習人家朗讀的長處,這對提升自身朗讀水平有重要促進作用。誦讀是一門藝術,讓學生從不同維度展開認知體驗,這是引導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方略。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冊都會安排比例相當?shù)慕?jīng)典詩文,促使學生閱讀學習感知體驗經(jīng)典的無窮魅力。小學生誦讀基礎比較單薄,教師要從不同角度展開教材解讀,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涵,以便形成誦讀感知基礎。教師適當示范朗讀、創(chuàng)設課堂演繹朗讀情境、展開誦讀競賽等活動,都可以提升學生誦讀感知體驗,形成重要誦讀成長力量。
(作者單位:江蘇連云港市沙河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