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
傅園慧是個簡單的人,她游完里約奧運會女子一百米仰泳半決賽后,記者問是否有所保留,她說:“沒有保留……已經(jīng)用了洪荒之力了!”其實,她應(yīng)該說:當然,此乃小兒科,決賽見!這多霸氣!一者嚇唬對手,不戰(zhàn)而屈之;二者讓全國人民和自己先快樂幾小時,快樂的過程最重要。
采訪畫面播出后,傅園慧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愛。這年月,誰要是發(fā)達了,旁人恨不得一人一口唾沫淹了她。而傅園慧何以引起“公愛”?
有意思的是,這回西方媒體與中國人民一樣,也熱愛傅園慧,據(jù)說好評報道百分百——真是太愛她啦!真是一張讓人快樂的臉,對我來說,她已經(jīng)拿到金牌了……
西方人喜歡傅園慧,是因為西方人也簡單,大家都簡單,聊天不累。西方人的簡單我是領(lǐng)教過的,早年我跟老外記者時有來往,他們老問我“北京人為什么要儲存大白菜?”我煩了,不理他們了,請吃面條也不去了。這些簡單的西方人如何能匹配我等敏銳縝密深刻的思維?比如這次里約奧運會,美國人的奧運牌牌“噌噌”往兜里揣,是不是有什么陰謀?比如給裁判塞點兒什么?
說句公道話,這不大可能,因為美國人不大在乎奧運會,不會為這下大功夫,而且塞錢很危險。美國和巴西沒時差,但看奧運直播的人不到10%,且只是看自己喜歡的項目。
但美國人為何還能在奧運大撈金銀呢?就是因為美國人簡單,太愛運動了,愛到瘋。某夏在美國紐約,就在環(huán)海街道上,彪男俊女,成群結(jié)隊,不為錢不為利,不怕苦不怕累,或赤身跑,或騎車攆,個個都曬成了大紅蝦。頭腦一簡單,海邊起旋風(fēng)。在哪都是跑,莫如跑里約,焉能不拿牌?
這股旋風(fēng)不止在紐約的海邊,而是無處不在。美國人喜歡腦體倒掛,你要是沒個體育愛好,都不好意思跟人聊天。一個美國孩子如果在某個體育項目拔尖,能在州里的比賽拿到名次,那家長老開心了,孩子上名牌大學(xué)不愁了,還會有大把獎學(xué)金跟著。注意,孩子不是去讀體育系,文學(xué)、商學(xué)、法律,隨便挑。瞧瞧奧巴馬吧,我懷疑能當總統(tǒng),和他會打球有關(guān)。
正是因為整個國家都崇拜體育,美國政府省心了,不用開會動員,不用撥出經(jīng)費,百姓兀自就滿世界瘋玩了。政府也樂得省事,連主管體育的衙門都不要。
別介,美國有奧委會。但這個機構(gòu)不是官方的,是民間的,不拿政府一分錢。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前腳美國奧委會拿到奧運會舉辦權(quán),后腳洛杉磯議會就舉手表決,每一分錢都是納稅人的血汗,不給。
政府不給錢,美國奧委會如何生活?原來,美國奧委會主要吃贊助,同時從奧運會和相關(guān)賽事的電視轉(zhuǎn)播權(quán)、網(wǎng)店銷售、授權(quán)加工銷售產(chǎn)品提取版稅等獲得資金。如2004年雅典奧運會,美國奧委會總收入兩億三千九百六十六萬美元,其中捐贈兩千零五十六萬美元,商業(yè)合作收益三千六百六十萬美元,電視轉(zhuǎn)播權(quán)一億九千一百九十萬美元;總支出一億一千八百零三萬美元,其中付給成員組織三千三百四十九萬美元,運動員保險兩百八十八萬美元,藥物控制三百七十萬美元。
在咱這兒,哪個事兒不用政府管,民眾兀自就旋風(fēng)了?其實近來也有了,看北京長安街,時有成群紅男綠女騎車瘋跑。為這,連電動車都禁了,我猜。
【原載2016年8月19日《青年商旅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