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慧
【摘要】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教育的起始階段,也是一個人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應當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對于孩子來說非常的重要。好習慣終身收益,壞習慣終身受其累。而基于寄宿小學生的特殊特點,對其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尤其重要?;诖?,本文將著重分析探討寄宿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以期能為以后的實際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寄宿小學生 良好習慣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1-0193-01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歸屬感
全寄宿制學校要從實際辦學條件出發(fā),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對寄宿學生的管理和照顧,讓學生能夠在寄宿制學校里找到歸屬感和安全感,從而積極地配合教師進行學習。比如初次來到寄宿制學校,很多學生不愛刷牙和洗澡,不會合理利用零花錢,不注意保護校園環(huán)境等,我們可以在宿舍里懸掛帶有“宿舍是我家,人人都愛它”“宿舍之文源于友愛,宿舍之明源于潔凈”的條幅,讓學生在生活中注重宿舍衛(wèi)生和個人衛(wèi)生,也可以在校園的宣傳欄內張貼具有鼓勵性和啟發(fā)性的征文,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動機,自覺配合學校的養(yǎng)成教育,還可以在教室的學習園地展示三好學生的先進事跡,以激發(fā)全體學生共同進步。
二、理解熱愛學生,用“寬容”的心去包容他們
記得著名教育家歐陽代娜說過:教育是愛的事業(yè),用愛才能點燃學生的心靈。師愛-令人崇敬的師德之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責任就干不好教育。要當好一名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顆愛心,熱愛學生是班主任的職責與幸福之源,仁者愛人,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最重要的莫過于熱愛學生,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可能許多教師都有這樣的感覺:愛品學兼優(yōu)的“尖子”學生容易——這種愛常常是自然而然地,由衷產(chǎn)生地,而對所謂“差生”就不那么容易愛得起來了。這樣的班主任在孩子眼中,學生會打心眼里尊重他嗎?那教師的尊嚴,不知不覺是否也已失去了呢?尤其是寄宿小學生,他們平時缺乏家人時時的關愛,往往身心都更為柔軟、脆弱,所以,教師對自己的態(tài)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自己的成長記學習情況。
三、拓寬路徑,豐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老師要在日?;顒又邢刃袠淞娏遗囵B(yǎng)意識,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制定與生活相關的“小學生團體游戲輔導課”,進行各種生活能力方面的教育干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由于寄宿生以寢室為單位居住,非常有利于團體輔導,學生可以通過每天的課外活動做趣味游戲,舉行能力比賽,由于游戲或活動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符合兒童心理年齡特點,它能培養(yǎng)兒童一定的技能。通過開展大量趣味游戲和活動,比如:“握手活動”、“小動物的優(yōu)點”、“站報紙”等等游戲和比賽,寄宿生輕松愉快地學會了生活方面的知識,同時各種行為能力明顯得到提高,孩子們在體驗活動中快樂成長和自己身心潛移默化的得到健康發(fā)展。
四、家校聯(lián)合進行教育
寄宿制學校在對學生進行行為養(yǎng)成教育時需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家長,采取家校聯(lián)合的模式,形成教育合理,共同促進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很多學生的家長常年外出打工,將孩子放到寄宿制學校學習,交由爺爺奶奶照顧,所以很容易導致學生感染不良的行為。對此,寄宿制學校要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邀請學生家長到學校共同探討培養(yǎng)學生的策略,爭取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得到提高。通過家長會能夠讓,家長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得到與孩子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可知道如何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圍,如何給孩子做出行為榜樣,也可以與教師共同探討教育的經(jīng)驗和方法,找到更好調動教育方法。總之,學校要與家長攜手,并和家長在教育上保持一致性,增強互訪,以使寄宿制學校發(fā)揮最大的作用,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適宜的學習和成長環(huán)境。
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學生的習慣培養(yǎng)要從點滴抓起,生活課是從少年兒童的實際和特點出發(fā),符合他們發(fā)育成長的規(guī)律,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少年兒童應提出不同內容的衛(wèi)生習慣要求。從身邊小事做起,從生活習慣抓起,從學習用品的擺放、坐立姿勢、作業(yè)、書寫的規(guī)范到升旗、進出門的禮儀,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進行訓練,看見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地行走,看見老師主動行禮問好,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是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基礎。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反復強化是必不可少的。小學生正處在成長過程中,由于年齡小,認識水平較低,自控能力較差等原因,其行為總是在不斷變化的,在形成習慣的過程中也極易出現(xiàn)反復。
六、個別談話,因材施教
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過程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存在差距的。對于習慣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個別談話的方法,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和所處的困難,幫助學生盡快形成良好的習慣。比如,我經(jīng)常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與學生聊天,多問、多關心。小學生天真,我一問,他們就會互相說出對方的不良習慣。在你一言我一語之后,我便清楚了每一個學生在宿舍的狀況。但我從不在他們的面前直接指出其缺點,而是利用與他們個別相處的時間,幫他們分析不良習慣給他們成長帶來的弊端,幫他們制定改掉不良行為習慣的計劃,學生會欣然接受。這種做法與當眾揭穿相比,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會收到較好的督促效果。
總而言之,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研究,本著反復抓、抓反復的原則,學校、教師、社會、家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參考文獻:
[1]王娜.培養(yǎng)寄宿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J].黑河教育,2015,05:10
[2]何玉梅.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J].考試周刊,2011,29:215
[3]馮顯偉.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J].學周刊,2014,17:201
[4]陳輝先.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4卷)[C].:,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