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悌+丙丁
根據(jù)加拿大學者費立鵬2001年~2005年間的調研,中國抑郁癥的患病率為6.1%。費立鵬的這項研究于2009年刊登在《柳葉刀》上。根據(jù)這個發(fā)病率的數(shù)據(jù)推算,中國的抑郁癥患者或已經(jīng)達到數(shù)千萬。
遺憾的是,在全球3.5億抑郁癥患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接受了有效治療,在中國這一比例甚至更小。而造成這個糟糕局面的重要原因是,對包括抑郁癥在內的精神類疾病的污名化,和對這一疾病缺乏恰當?shù)睦斫?,使得多?shù)人既不愿意積極治療,也不信任專業(yè)幫助。
請看國外權威醫(yī)學科普網(wǎng)站對關于抑郁癥的許多流言和真相的解說。
流言之一:努力工作能戰(zhàn)勝抑郁
近1/6的人在他們生命中的某一時段會受到抑郁癥的影響,因此關于這種常見疾病的種種民間偏方和半真半假的說辭比比皆是。有這樣一種說法:全力投入到工作中吧,你慢慢會感到好起來。對于輕微的抑郁病例,這可能確實有所幫助,但抑郁癥根本不是這樣一種疾病。過度工作實際上是臨床抑郁癥發(fā)作的一種跡象,尤其對男性而言。
流言之二:這不是一種真正的疾病
抑郁癥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它是造成美國成人失能的首要原因,但它仍然會與普通的悲傷感相混淆。抑郁癥在生物學上的證據(jù)可以通過大腦掃描獲得,在大腦掃描中會顯示異常活動水平。攜帶神經(jīng)信號的關鍵腦化學物質(如下圖所示)也在抑郁人群中失去平衡。
真相之一:男性往往竭力避免別人的關注
一個罹患抑郁癥的男性,連他的家人,甚至他的醫(yī)生都可能不知道他的病情。這是因為,男性比女性更加不會主動談論自己的感覺,有些罹患抑郁癥的男性也不會表現(xiàn)出悲傷或沮喪。相反,男性可能是敏感、易怒的或心神不安的。他們甚至可能會攻擊別人,有些男性則試圖通過魯莽的行為,飲酒或吸食毒品來對付抑郁癥。
流言之三:抑郁癥只是自憐而已
我們的文化崇尚意志力和心理韌性,往往很快把情緒低落者歸為愛抱怨的人。但罹患臨床抑郁癥的人并非天性懶散,也不是僅僅沉浸于自責情緒。他們不能擺脫抑郁癥的糾纏。抑郁癥是一種醫(yī)學疾病,是與大腦變化有關的健康問題。像其他疾病一樣,它通常經(jīng)適當治療會得到好轉。
真相之二:任何人都可能罹患抑郁癥
不管你是詩人還是運動員,不管你性格內向還是外向,任何種族、背景的人都可能罹患抑郁癥。抑郁癥往往在接近20歲或者20多歲的人身上首先被注意到,但有些癥狀可能在任何年齡得以發(fā)展。罹患這種疾病的女性通常是男性的兩倍,但這可能是因為女性更愿意尋求幫助。抑郁癥可能會從一般的抑郁感發(fā)展而來,艱難的個人經(jīng)歷有時會觸發(fā)抑郁癥。
真相之三:抑郁癥可能慢慢地偷襲你
抑郁癥會逐漸蔓延,這使得它比其他突然發(fā)作的疾病更難識別。心境糟糕的一天變成了慣例,你開始從工作單位跳槽,或從學校退學,或退出社交場合。有一種類型的抑郁癥,被稱為惡劣心境型抑郁癥,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可以持續(xù)多年,心情始終萎靡不振,默默地破壞你的事業(yè)和人際關系。抑郁癥也可能演變成為一種嚴重的、導致失能的疾病。經(jīng)過治療,很多患者會在4~6周內有實質性的緩解。
流言之四:治療就意味著終生服藥
盡管關于治療抑郁癥的藥物“百憂解”及其不良反應有不同的意見,但藥物僅僅是使抑郁癥得以緩解的工具之一,而且尋求醫(yī)生幫助并不意味著你被迫去服用處方藥。事實上,研究表明,“談話治療”的效果在治療輕度至中度抑郁癥時與藥物相同。即使你服用抗抑郁藥,很可能不需要終生服藥。醫(yī)生會幫助你確定在正確的時間點停止服藥。
流言之五:抑郁癥患者常常痛哭流涕
并非如此。有些抑郁癥患者在病情發(fā)作時并不哭,甚至并不表現(xiàn)為心境極度惡劣。相反,他們也許在情感上“一片空白”,可能會覺得人生毫無價值。所以,即使沒有突發(fā)的癥狀,對于那些未經(jīng)治療的抑郁癥患者,要防止他們把每一天當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從而給家庭帶來重創(chuàng)。
真相之四:有抑郁癥家族史的人并非命中注定會罹患抑郁癥
如果你有抑郁癥家族史,那么你更有可能會罹患這種疾病,但也有可能你不會罹患抑郁癥。有家族史的人可能會注意到抑郁的某些早期癥狀,并及時采取積極的行動:比如減輕心理壓力、進行更多的運動鍛煉、進行咨詢或接受其他專業(yè)治療等。
流言之六:抑郁癥是衰老的一部分
大多數(shù)人經(jīng)歷年齡的挑戰(zhàn),逐漸衰老而并未罹患抑郁癥。但當你真的罹患抑郁癥時,它很可能被忽視。老年人可能隱藏自己的惡劣心境,或者有某種不典型的、模糊的癥狀:覺得食物不好吃、疼痛惡化,或者睡眠狀況發(fā)生變化。某些疾病會引發(fā)老年人的抑郁癥,而這種抑郁癥也可以在心臟病發(fā)作或手術后慢慢痊愈。
真相之五:抑郁癥往往被誤認為癡呆癥
在老年人中,抑郁癥很可能是發(fā)生記憶障礙、思路混亂的根本性原因,在某些情況下還是妄想癥的根本性原因。照料者和醫(yī)生可能錯誤地把這些問題歸咎于癡呆癥或者與變老相關聯(lián)的記憶障礙。對大多數(shù)罹患抑郁癥的老年人進行治療,便可撥開這種迷霧。心理療法對那些不能或不愿接受藥物治療的老年人是特別有
用的。
流言之七:談話療法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人們曾經(jīng)被建議,不要在談論患者是否罹患抑郁癥的問題上“糾纏不休”。今天,有證據(jù)表明,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的討論可以使病情向好的方面轉變。不同類型的心理治療能夠消解消極的思維模式和無意識的感覺,或解決人際關系中的麻煩,從而有助于治療抑郁癥。當然最重要的是選擇一位心理健康專家來進行心理治療。
真相之六:積極思維可能有助于治療抑郁癥
強調“積極思維”已被認為是可以緩解抑郁癥的優(yōu)先方法。它被稱為認知行為療法(CBT)。它引導患者學習新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使消極的“自我對話”和行為模式被更樂觀的想法和更積極的情緒所取代。單獨使用認知行為療法或與藥物治療相結合,對許多患者都有效。
流言之八:青少年不快樂很正常
雖然許多青少年喜怒無常,好與人爭論,沉迷于事物的“黑暗面感”,但他們若常常心境惡劣、悲傷或煩躁不安,那就是不正常的。當這種不快樂持續(xù)兩個多星期的話,這可能是抑郁癥的征兆,1/11的青少年會發(fā)展為抑郁癥。青少年可能需要幫助的其他跡象包括:持續(xù)的心境惡劣或煩躁,甚至與朋友在一起也如此;對本來喜歡的活動毫無興趣,或感興趣程度突然下降幾個檔次。
真相之七:運動是一貼好藥
許多研究表明,定期、適度的運動可以改善抑郁癥的癥狀,其效果對輕度至中度抑郁癥患者和藥物同樣好。與一個小組或一個好朋友一起參加運動,會增加社會支持的因素,這是激發(fā)好心情的另一個助推器。
流言之九:抑郁癥是很難治的
實際情況是,大多數(shù)人接受治療后遠離了他們的抑郁癥,狀況變得更好。在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進行一項大型研究中,70%的人通過藥物治療消除了癥狀,盡管這并非總是一服藥就好。許多研究表明,最好的治療方法是藥物和談話療法相結合。
真相之八:不會總是抑郁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事件引起悲傷或失望,但不要因此變成臨床抑郁癥。一個人經(jīng)歷家人死亡、離婚、失去工作,或被診斷出有嚴重的健康問題,悲傷是正常的。但某種癥狀是需要治療的:每天心境惡劣,或在大多數(shù)日子持續(xù)。當人們遭遇困難且心態(tài)正常時,他們通常在很短時間內會心煩意亂,不久就會撥云見日。
真相之九:希望在明天
在抑郁癥患者的心靈深處,可能認為未來的生活毫無希望。這種無望是疾病的一部分,而不是現(xiàn)實。隨著治療的深入,積極的思維會逐漸取代消極的思維。睡眠和食欲會隨著抑郁情緒遠離而得到改善。進行談話治療的輔導員都具備更好的應對技巧來幫助患者緩解生活中的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