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
摘 要: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關系到對人才的培養(yǎng),國力的增強。對中學生來說,高考是他們未來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所以在進行教學時也會將高考試題作為教學的側重點。因此,就高考語文試題對中學語文的影響進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為日后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高考語文;中學語文;影響
由于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日新月異,所以對于高中語文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探索改革中。為了改變學生的錯誤觀點和有效進行高中語文學習,教師在對語文知識進行教學的同時,也不能缺少與高考語文試題的結合,對于語文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陣地——語文課堂來說,如何更好地利用高考語文試題來進行中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中學語文教學與高考語文試題的現(xiàn)狀
目前,不管是學生還是家長,對語文學科的學習并不重視。語文學科的學習一直都是游離在主課之外的,這種情況不能否認。為了改變學生的錯誤觀點和有效進行高中語文學習,教師在教學語文知識的同時不能缺少對高考試題的融入,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加以重視,進而更好地學習。
而就目前的高考語文試題來說,閱讀是試卷中最關鍵的難點,更是出現(xiàn)問題較多的部分。首先,就是較難文字的識讀;然后,就是對文章系統(tǒng)、整體性以及段落的理解;最后,就是利用思想政治道德的解讀方式來進行文學性與詩性的解讀。這些都會對中學生的閱讀產生一定的思維導向。關于文學性的文本,所呈現(xiàn)出的是一種多元化與彈性化,但是關于答案有非常強的定向性。這也能造成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削足適履”。如此一來,中學語文的學習勢必會造成很大影響。
二、高考語文試題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啟示
1.夯實基礎,重視教材
在中學的語文教學時,不管是寫作還是閱讀。打好基礎才能做到真正的“受益于課外”。雖然在中學教材中能與高考試題聯(lián)系起來的部分非常少,但是放棄課本忽視教材還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在相關的考試大綱中,里面所有的考點和知識點全部都源于教材。
首先,高考試題中文言文的翻譯、名句默寫以及成語試題都是來自于教材。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也都是來自于中學語文教材。比如,《滕王閣序》中關于“芝蘭玉樹”的注釋就是在教材中有所體現(xiàn)的。關于高考試題中的重點詞語,也是教材中所包含的。所以,如果學生不能將教材中的知識加以重點掌握,高考中的閱讀理解也會非常困難,反之亦然。
其次,利用教材完成“授之以漁”。在高考的語文試題中,關于古詩詞閱讀、思想之情的表達以及對小說的情節(jié)分析,這都是中學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學生會在教材的學習中掌握相關的方法。
最后,教材也是寫作中需要的重要素材。學生如果能夠將教材的深層知識加以挖掘和研究。根本就不需要再好高騖遠,舍近求遠,你就會發(fā)現(xiàn),身邊的好例子比比皆是。
2.加強積累,重視讀書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高中生的閱讀量有一定的要求。學生的自讀課外作品應該是五部以上,總字數也要達到150萬。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種要求根本就無法達到。在高中人教版中的五本教材中,關于名著導讀的著作共有十部??墒钦n堂對于學生的閱讀布置卻少之又少。學生的閱讀量不夠,感悟能力和語言能力就會相對有所缺乏。目前高中生經常出現(xiàn)“閱讀理解能力差”“詩歌鑒賞能力差”等情況,都是因為他們對文章的理解過于片面,理解不透。沒有了理解的基礎,教師所講的“意境”“物象”就都是空中樓閣。所以,基礎年級的語文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書目推薦,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另外,在高中時期的寫作過程中,其實就是一個對素材進行累積的過程。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學習下,學生在相對自由的環(huán)境中進行不同事件和故事的討論,得到更多新鮮素材。語文教師就可以在這種模式下,學生通過對熱門事件的挖掘和探討,對故事案例進行分析,這也是對學生分析思考能力的另一種培養(yǎng),使文化素質得到提高。
總體來說,要想將優(yōu)化中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徹底實現(xiàn),首先就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學習觀,不單單以成績?yōu)槭滓繕?,對新課標教學的理念進行迎合和發(fā)展,教學任務也要以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掌握和實際能力來制定,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在讓學生更好學習語文的同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學能力,再加上對高考語文的融入,我相信未來中學語文的教學一定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曹群.高考語文試題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啟示[J].教育教學論壇,2014(39):251-252.
[2]殷偉.語文教學反思:淺析高考語文之回歸課本本源[J].中學語文,2014(3):136-137.
[3]周小兵.撩開試題變化面紗把握語文學科本質:2014年江蘇高考語文試卷評析[J].中學語文,2014(36):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