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一座座新興城市拔地而起。城市不斷擴大的同時,人們對建筑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大空間建筑的防火分區(qū)設計方式便是當前消防設計的一大挑戰(zhàn),該設計直接影響著建筑物安全性能,因此這個問題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一項內容。該文將圍繞“大空間建筑的防火分區(qū)設計方式研究”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空間建筑 防火分區(qū) 設計方式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3(b)-0090-02
隨著時代發(fā)展需求的變化以及我國建筑設計理念的不斷完善,大空間建筑在近幾年開始大量涌現,與其他建筑設計相比,其在建筑美感與使用功能上更具特殊性,主要體現在結構方面以及內部功能上。大空間建筑往往需要內部空間造型高大、通透,并且其內部空間不能進行分割,這樣的建筑內部一般都人員密集,設備繁多,很容易引發(fā)火災。因此,現在建筑設計越來越注重大空間建筑的防火分區(qū)設計,以降低不必要的火災事故發(fā)生率。
1 了解相關概念
1.1 大空間建筑
所謂大空間建筑,就是在一定社會經濟與技術條件下,人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從而獲得空間場所,與普通建筑相比,其尤其具備“大”的特點,并且其在美觀方面與使用功能方面更具特殊性。
1.2 防火分區(qū)
所謂防火分區(qū)就是指在某個場所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從而達到抑制火災蔓延的目的。在大空間建筑進行防火分區(qū)的劃分,可以將火勢進行一定程度的控制,為工作人員疏散人群爭取最大時間,進一步減少火災造成的損失。
2 大空間建筑的火災特性分析
與普通建筑相比,大空間建筑具有結構特殊、功能復雜的特點,因此,其火災預防與其他建筑相比具有明顯差異性,具體分析如下。
2.1 空間太大,難以按照規(guī)范進行防火分隔
對于大空間建筑而言,常用的防火墻、防火卷簾等防火分隔措施不但會影響大空間的使用效果,而且會破壞其建筑語言。另外,活動隔斷就更為復雜了,其需要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相聯(lián)動才能起到防火效果,綜上,大空間建筑在進行防火隔離時要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避免因此失彼。
2.2 人員密集,難以疏散
大空間建筑往往人員密集,一旦火災發(fā)生,疏散工作困難重重。一方面人們普遍缺乏對疏散線路、消防設備與知識的了解;另一方面在此聚集的人員往往較為分散,這些因素的存在提高了疏散工作的難度。因此,大空間建筑設計中一定要對其防火分區(qū)進行科學、合理地劃分,有效預防火災的出現及蔓延,為消防人員贏取最大的疏散時間,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護人們生命、財產安全。
2.3 普通火災探測技術與自動噴水裝置難以在大空間建筑中發(fā)揮作用
由于大空間建筑高度設計過高,常見的型感煙探測器和閉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最大設置高度無法滿足大空間建筑滅火要求。另外,火災發(fā)生時,煙氣達到頂棚時,其溫度與濃度大大降低,致使火災探測器難以啟動,即使勉強啟動,下方火勢已經燃到一定規(guī)模,導致滅火的有效時機延誤。同樣道理,水滴噴出從高空落下,其達到燃燒物表面時已經延誤了滅火的最佳時機,使得其滅火作用大大減弱。
3 大空間建筑的防火分區(qū)設計方式分析
為了防止火災發(fā)生時火勢的迅速蔓延,應對大空間建筑進行合理的防火分區(qū)劃分,從而將火勢控制在某一區(qū)域內,以防火勢朝著水平或者垂直方向蔓延。當前,針對大空間建筑的防火分區(qū)劃分主要分為水平劃分以及豎向劃分兩種。
3.1 水平防火分區(qū)劃分
高層建筑的相關防火規(guī)范設計中明確規(guī)定了建筑內部不同地方火災報警系統(tǒng)與消防設備的設立。如果建筑裝修時采用的不燃燒或難以燃燒材質,則地上與地下部分防火分區(qū)允許設置的最大面積分別為4 000 m2、2 000 m2。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中指出,對于一級與二級耐火建筑分區(qū)而言,其允許的最大防火分區(qū)建筑面積為2 500 m2,其自動滅火系統(tǒng)則可以擴大一倍;對于展覽建筑的展廳而言,其防火區(qū)面積則可以進行適當放寬,設立在單層建筑或者建筑首層,按照相關規(guī)范進行消防設備與報警系統(tǒng)的裝置,并且其內部裝修設計應與相關規(guī)定保持一致。
大空間建筑防火區(qū)劃分時如果采用防火墻困難重重,可采用特級防火卷簾或者單獨設置防火分隔水幕進行分隔處置,需要注意的是,防火墻在與其他部位連通的情況下需要設置相應的防火門窗等。
3.2 豎向防火分區(qū)劃分
大空間建筑常常在上下口連通中間設置中庭、走廊、扶梯等,這些地方在不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的情況下,可進行上下連通作為一個防火分區(qū),即豎向防火分區(qū)。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對大空間建筑進行豎向防火分區(qū)面積劃分的時候,一定要遵守相關規(guī)范中的面積要求。
盡管在上文中將水平和豎向防火分區(qū)進行區(qū)別說明,但是兩者是相互聯(lián)系的。例如,豎向防火分區(qū)在劃分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面積重疊情況,從而極易造成防火分區(qū)劃分超過國家相關規(guī)定,于是在開口部位進行防火墻以及不燃燒體封隔管道井等措施顯得十分必要。
3.3 防火分區(qū)分隔形式
防火墻、防火卷簾以及防火水幕是防火分隔的3種形式。對于大空間建筑而言,如果采用防火墻進行分割,勢必影響整個空間的平面效果,并且不利于空間內商場等的經營;如果采用水幕進行防火隔離,那么將極大提高噴水用水量;綜上所述,防火卷簾的使用是大空間建筑防火分隔最常見的一種方式。
防火卷簾在大空間建筑中的具體使用分為普通卷簾加冷卻保護與特級防火卷簾兩種方式。前者在實際使用中仍舊存在用水量大的問題,并且在具體的情況下,火災現場極有可能出現多個地點同時著火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用水量將急劇增加,然而如此多的用水量并不是用來主動地滅火,而是被動地阻止火勢的蔓延,這未免有些資源浪費。特級防火卷簾與普通卷簾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耐火性與隔熱功能的強大,該卷簾結構經過特殊處理,其耐火極限可達到3 h以上,從而滿足了大空間建筑防火分區(qū)分隔的要求。另外,特級防火卷簾無需使用自動噴水系統(tǒng)進行保護,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
4 結語
對于一般大空間建筑而言,采用普通的防火分隔措施即可,但是對于部分具有特殊功能的大空間建筑則需要采用特殊的防火設計。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功能特殊的大空間建筑都應結合自身建筑的實際情況與空間特點針對性地進行防火分區(qū)的設計。
提高大空間建筑的安全性,還需縱觀全局,在進行防火分區(qū)設置的基礎上,合理利用火災報警系統(tǒng)以及各種消防設備,在火災發(fā)生的第一時間對現場人群進行及時安全疏散,撤離。另外,建筑師應密切加強與設備工程師之間的合作,不斷學習新知識,涉及不同領域,促使建筑設計更具科學性與合理性。
參考文獻
[1] 王進,鈕彬.江蘇沿海典型氣候區(qū)大空間建筑自然通風技術研究[J].江蘇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1):15-17,59.
[2] 杜健.淺議大跨度大空間建筑火災處置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16(4):69.
[3] 林立春,黃思怡,馮良.大空間建筑燃氣紅外輻射采暖系統(tǒng)的設計研究[J].上海煤氣,2016(2):32-35,39.
[4] 劉鋒.關于大空間建筑暖通空調設計與節(jié)能的分析[J].科技與企業(yè),2015(23):118.
[5] 陳素華,張明亮.某大空間建筑暖通空調設計研究[J].科技資訊,2013(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