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萍 高俊峰 李曉娜
摘 要:食用菊花是兼具觀賞和食用功能的菊花品種,從栽培特性入手對食用菊花盆栽技術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詳細的介紹,包括苗木繁殖、定植上盆、上盆后的管理和采收等方面。
關鍵詞:技術;盆栽;菊花;食用
菊花原產(chǎn)于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栽培歷史。菊花不但可以觀賞,還可以食用和藥用,戰(zhàn)國時期就有菊花食用的記載,現(xiàn)代醫(yī)學也證實菊花具有降血壓、消除癌細胞、擴張冠狀動脈和抑菌的作用,長期飲用菊花茶具有補充人體鈣質、調節(jié)心肌功能、降低膽固醇、養(yǎng)肝明目、疏風清熱的功效,同時還有很好的美容護膚作用。
食用菊花又名甘菊,為菊科中以花器官為食用部分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兼具觀賞和食用功能的菊花品種,花大色艷,觀賞期較長。食用菊花保健功效顯著,且口感清脆,是現(xiàn)代餐桌的上乘食品,其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泡茶、泡酒、熬粥、做餡、煲湯、涮鍋、涼拌等。盆栽食用菊花不僅可供觀賞,還可隨人們意愿采摘食用?,F(xiàn)將食用菊花的盆栽技術介紹如下。
一、苗木繁殖
菊花的繁殖以扦插為主。
1.扦插基質的準備。扦插容器選用10 cm×10 cm的黑色塑料營養(yǎng)缽,扦插基質用蛭石、草炭和珍珠巖按1∶1∶1的體積比配制,基質要充分混拌均勻,并用75%百菌清1 500倍液噴淋消毒,基質含水量以50%左右為宜。
2.扦插枝條的選擇與準備。春季回暖,越冬保存的母本植株附近會滋生一些嫩芽,即為菊花的腳芽。扦插時要選擇離植株遠、長勢壯的腳芽,且以芽頭飽滿、節(jié)間均勻的為佳。選用腳芽上部6~8 cm作為扦插枝條,留2~3片葉,其余葉片摘掉。將扦插枝條下口靠近節(jié)位處剪成45°的斜面,放在1 000 mg/kg的ABT生根粉溶液中蘸30 s,然后扦插。
3.扦插。5月初在棚室內(nèi)進行扦插。扦插時,由于枝條較嫩,為了避免造成損傷,可以先用比扦插枝條稍粗一些的小木棍在營養(yǎng)缽中間插出1個深3 cm的孔,再把蘸過生根粉的扦插枝條插入孔內(nèi),將下部兩個節(jié)位插入基質中,插好后將基質壓緊,不要留下孔縫,然后澆透水,再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淋,進行全面的殺菌處理。
4.扦插后的管理。扦插后搭建小拱棚,覆蓋塑料薄膜進行保溫保濕,并覆蓋遮陽網(wǎng)以減少光照。扦插后每天澆1次水,3 d后每2~3 d澆1次水,將空氣濕度保持在90%左右,溫度保持在30 ℃左右。
5.生根后的管理。扦插后約20 d開始生根,生根后的幼苗葉片舒展,枝條生長,此時可去掉覆蓋物,將幼苗移到室外遮陰處煉苗,忌強光直射。當枝條新生出1~2片葉時,留下基部的3~4片葉后將上部嫩梢摘掉,即為第1次摘心,然后等待側芽萌發(fā)。
二、定植上盆
1.場地選擇。菊花喜較涼爽、光照充足、土壤潤濕的環(huán)境條件,不耐干旱,但又怕積水濕澇,故應選擇地勢高燥、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塊。
2.整地做畦。定植上盆前深耕土壤,整平后做成寬1.2 m,高20 cm,長度隨場地而定的高畦備用,并挖通排水溝以便排水防澇。
3.上盆。6月下旬進行定植上盆。選擇口徑為25 cm,底部排水孔多且大的花盆。上盆基質用園土和草炭按2∶1的體積比進行配制,每立方米基質加入腐熟有機肥15 kg、復合肥5 kg,基質要充分混拌均勻。將營養(yǎng)缽內(nèi)的幼苗連同基質一起栽入花盆內(nèi),基質填充高度控制在花盆1/3處即可,為以后分層加土留出空間,然后將已經(jīng)栽植好的花盆整齊擺放在高畦上。
三、上盆后的管理
1.水肥管理。澆水以見干見濕為原則,宜在上午澆水。施肥濃度與次數(shù)隨著植株的生長逐漸增加,煉苗至8月上旬第1次分層加土期間,葉面噴施0.3%的尿素或磷酸二氫鉀等肥料,每周噴施1次,肥料要交替使用;8月中旬,即第1次分層加土后,交替灌施尿素、復合肥(15-15-15)和磷酸二氫鉀肥液,每10~15 d灌施1次,以后可逐漸增至1周灌1次,濃度也可由0.3%增至0.5%,并輔以葉面施肥。根據(jù)植株在生長各階段對營養(yǎng)元素的不同需要進行適當?shù)淖贩剩捌谝缘?、鉀為主,后期以磷、鉀為主?;ɡ佻F(xiàn)色后須停肥,或只施很淡薄的肥水。
2.摘心定頭。第1次摘心后,當側芽萌發(fā)成枝、長出4~5片葉時,留3~4片葉摘心,即為第2次摘心。若菊花頭數(shù)不夠或所留枝條不符合要求,則需進行第3次摘心。盆栽食用菊花經(jīng)過2~3次摘心后,選留5~9個花頭。摘心定頭要在立秋前完成。
3.分層加土。立秋前后分兩次進行分層加土。用園土和草炭按2∶1的體積比配成營養(yǎng)土,每立方米營養(yǎng)土加入腐熟有機肥10 kg、復合肥(15-15-15)2.5 kg、磷酸二銨2.5 kg。第1次分層加土添加到花盆1/2處,第2次分層加土添加到距盆沿2~3 cm處。
4.打杈、舒蕾。9月初開始打杈。菊花每片葉的葉腋處都會滋生腋芽,腋芽若不及時打掉會長成側枝,側枝不但消耗營養(yǎng),而且影響花朵品質,因此當腋芽長成2~3 cm長的側枝時必須及時打掉,此工作要一直持續(xù)到10月上旬。
菊花花蕾由主蕾和側蕾組成,頂部中間較大的為主蕾,主蕾四周較小的為側蕾,將側蕾疏除的過程即為疏蕾。主蕾長成的花大、色澤鮮亮、形狀美觀、品質上乘,若側蕾不及時打掉或不打掉,會影響所留花或整株花的大小和品質。9月下旬開始疏蕾,每個枝條上只留1個主蕾,疏蕾工作在10月上旬完成。
5.綁扎。由于菊花為草本花卉,直立性較差,尤其是現(xiàn)蕾后會出現(xiàn)“頭重腳輕”的倒伏現(xiàn)象,所以需要用細竹竿進行綁扎固定,以保證菊花的直立性。竹竿的一端插入花盆中,用綠色尼龍繩每隔15 cm綁扎一道,竹竿長度以綁扎好后看不見竹竿為宜。
6.防寒及溫度管理。食用菊花雖然有一定的耐寒性,但不耐霜凍,因此在10月20日左右,即霜降前須將菊花移入棚室。棚室內(nèi)的溫度控制在白天20~25 ℃,夜間10~15 ℃。溫度超過25 ℃會造成花蕾干癟,溫度超過30 ℃,菊花則會進入半休眠狀態(tài)。
四、采收
食用菊花花蕾開放至3~4成時即可采收銷售?;ɡ匍_到7成時可采摘食用,此時花芯飽滿、花瓣鮮嫩、口感清脆,食用效果最佳。食用菊花花瓣在3~5 ℃的條件下可保存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