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摘 要:成熟的設計與好的字體選擇是分不開的。現(xiàn)在移動端的設計無疑讓字體的設計有了更多的選擇性,也提高了設計的自由度,但是人們使用電腦做設計時,幾乎不太會深思,特別是前幾年,設計師們都還沒有對移動端的字體表現(xiàn)出足夠的關注,但是如今這個領域已日趨成熟。合適的字體在屏幕上的易讀性不但起了決定作用,而且它也能表達出設計師的意圖和設計水平?,F(xiàn)在,移動端設計已經(jīng)遠遠超越早期的水平,這個領域已經(jīng)顯露出成熟的跡象,字體是它最形象的例子?,F(xiàn)在主流應用中的大多字體可以用“得體”來形容。無論是Facebook、Mailbox還是Twitter——文字清晰,字體看上去至少還不錯。更有趣的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移動應用在字體的使用上,表現(xiàn)出了震撼的效果。不能再忽視APP中的字體了,移動端的設計已經(jīng)成熟。
關鍵詞:移動端;字體;設計
中圖分類號: J29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4-0278-01
一、移動設備上常用的黑體及特點
中文字體的風格沒有西文字體豐富,具體到黑體而言,恐怕也只能粗略的分成“有喇叭口”、“無喇叭口”這樣的子風格。筆者收集了一些移動端的應用作為參考,發(fā)現(xiàn)移動設備上的漢字以華文黑體,方正蘭亭黑,漢儀旗黑為主,在加上比較流行的思源黑體以及蘋方。而華文黑體一直作為蘋果的默認中文字體,它應該是目前所有中文黑體字體中,字型最正,結構最平衡,風格最優(yōu)雅的字體。iOS用戶之所以對其能產(chǎn)生信賴感也是因為纖細清秀的外貌,同時也非常符合國人的審美。在小字號顯示下,由于其喇叭口的存在,也加強了字體的方頭感,雖然存在和西文等混排問題,但當年毫無疑問是有著獨特審美認識的黑體。但是華文黑體的字重較少,所以經(jīng)常可以看到在系統(tǒng)界面中個各個地方的字體粗細都是沒有分別的,喇叭口設計對某些用戶來說也增加了眼睛的負擔。
蘋方是一款專為UI設計的一款字體,特別是在小字號的情況下進行了“優(yōu)化”。方正蘭亭黑原型初稿在九十年代就已誕生,漢儀旗黑和蘭亭黑體都是字體設計師齊立創(chuàng)作的,所以這兩個字族相似也是正常的。他們最大差異應該是在中宮上。蘭亭黑推出之時,市面上尚無“現(xiàn)代”的黑體,所以蘭亭黑大中宮的取向十分明顯;而漢儀旗黑則更為收斂。具體表現(xiàn),蘭亭黑有更為膨脹的傾向,字距相對更緊。Adobe和Google共同發(fā)布了一款針對中文、日文、韓文的開源字體,也是就思源黑體。由于字體是開源且免費的,用戶還有權修改它。而思源黑體喇叭口和襯線,更幾何化,更容易搭配,應該是為了迎合 Adobe 及 Google 需要讓其與Roboto 等字英文體一起使用的需要。透過比較當今 UI 用字,突顯重視“字體機能”的必要:用字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最好先從視認性、易讀性著手,再考量風格與美感。所以在選擇 UI 用字時,不妨多方比較一些字體,才能選出最合適的字體。
二、移動設備上的宋體——古籍字體
與簡約,嚴肅的黑體不同,現(xiàn)在移動設備上的宋體更具有獨特的氣質。筆者經(jīng)過調研發(fā)現(xiàn),在移動設備中,標準的宋體已經(jīng)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是應用在文藝APP上的古籍字體。這些參考、借鑒古代碑帖、刻本而設計的古籍字體,是“古為今用”的典范,也是對古籍、碑刻、書法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光大。2004年,日本字體設計師今田欣一,以“歡喜堂”的商標,推出了“正調明朝體 金陵”日文漢字字型。這個貌似前所未有的宋體字,欲不是史上未見。它是由南京國子監(jiān)所刊印的《南齊書》刻本為基礎所復刻出的字形。因為是南京刻本,故以南京的美名將此字型命名為“金陵”。
這個字體重新喚醒了古刻本的美。在現(xiàn)代印刷字型中,從來沒有這樣的產(chǎn)品存在。它顯得非常新穎,欲又非常地傳統(tǒng)。它帶有宋體的筆法,極佳的可讀性,欲保有更多楷書的布局和審美。它不強求塞滿整個方塊空間;中宮緊,重心高,偏旁的高低都有其書法配置的理由。金陵的成就,狠狠的敲醒了很多的設計師。許多人猛然發(fā)現(xiàn),古籍字體竟是如此的優(yōu)美。不愿意讓中華文化的自家領域讓日本人搶先,許多受到刺激的設計師,都開始投入了古籍字體的復刻工作中。復刻字體的開發(fā)也同樣是文化的崛起,要從古人那里把被我們遺忘的、仍然存在的那些鮮活的DNA吸取回來,重新與現(xiàn)在的文化進行結合,產(chǎn)生新的一種形態(tài),這像是當代人的一種覺醒。如果說金陵字體是投向中文字體屆的核彈,那么厲向晨因歡喜堂的成績而展開設計的康熙字典體則是泛濫了臺灣的大街小巷。
目前已經(jīng)面世的復刻字體有方正清刻本悅宋、宋刻本秀楷等,這些參考、借鑒古代碑帖、刻本而設計的字體,是“古為今用”的典范,也是對古籍、碑刻、書法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光大。
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中,宋體古籍字體的應用也悄然流行起來。在筆者調研移動端的APP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具有古典氣息,文藝小清新的應用中,設計師都選擇了宋體的古籍字體作為主要的字體,來襯托App的風格。例如APP“詞ci”、“每日故宮”、“黃油相機”、“一種”、“樂活”和“小記”等等。如今的手機分辨率已經(jīng)不在是宋體成為正文字體的阻礙,手機類的應用也不是只靠內容支撐。宋體的發(fā)展也成為了必然,不過不管是黑體還是宋體,他們都是文章內容得到完整清晰呈現(xiàn)的必備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