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
一
面前縱橫交錯的路,每一條都通往不同的地點。那心中只有一個物質目標而沒有幻想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條上,其余的路對于他等于不存在。那心中有幻想而沒有任何目標的人,漫無頭緒地嘗試著不同的路線,結果只是在原地轉圈子。那心中既有幻想又有精神目標的人,他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時始終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
二
一個人年輕時,外在因素——包括所遇到的人、事情和機會——對他的生活信念和生活道路會發(fā)生較大的影響。但是,在達到一定年齡以后,外在因素的影響就會大大減弱。那時候,如果他已經(jīng)形成自己的生活信念,外在因素就很難再使之改變,如果仍未形成,外在因素也就很難再使之形成了。
三
孔子說:“三十而立?!蔽覍Υ嗽挼睦斫馐牵阂粋€人在進入中年的時候,應該確立起生活的基本信念了。所謂生活信念,第一是做人的原則,第二是做事的方向。也就是說,應該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要做怎樣的人,想做怎樣的事了。
當然,“三十”不是一個硬指標,孔子畢竟是圣人,一般人也許晚一些。但是,“立”與不“立”是硬道理,無人能夠回避。一個人有了“立”,才真正成了自己人生的主人。那些永遠不“立”之人誠然也在生活,不過,對于他們的生活,可用一個現(xiàn)成的詞形容,叫做“混”。這樣的人不該再學孔子的口氣說“三十而立”,最好改說“三十而混”。
四
我走在自己的路上了。成功與失敗、幸福與苦難都已經(jīng)降為非常次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東西是這條路本身。
五
他們一窩蜂擠在那條路上,互相競爭、推搡、阻擋、踐踏。前面有什么?不知道。既然大家都朝前趕,肯定錯不了。你悠然獨行,不慌不忙,因為你走在自己的路上,它僅僅屬于你,沒有人同你爭。
六
我不是一個很自信的人,但我的自信恰好達到這個程度,使我能夠不必在乎外來的封賜和獎賞。
七
我曾經(jīng)也有過被虛榮迷惑的年齡,因為那時候我還沒有看清事物的本質,尤其還沒有看清我自己的本質。我感到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站在一個最合宜的位置上,它完全屬于我,所有追逐者的腳步不會從這里經(jīng)過。我不知道我是哪一天來到這個地方的,但一定很久了,因為我對它已經(jīng)如此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