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參法師
有個故事:某青年向禪師請教去除煩惱的辦法,禪師便請青年幫忙修剪環(huán)繞禪寺的樹籬笆。青年于是每天埋首工作,用了一周時間終于剪完了。但他很快發(fā)現(xiàn),一周前剛修剪過的枝丫,已經(jīng)枝繁葉茂了。
青年跑去問禪師:“籬笆生長的速度超過我修剪的速度,怎么辦?”
禪師回答:“繼續(xù)剪?!?/p>
青年只好從頭開始。又一周過去,青年再度詢問禪師,還是得到相同的答案,繼續(xù)剪。青年剪了一圈又一圈,皮膚曬黑了,手掌生出厚繭。當禪師又叫他“繼續(xù)剪”的時候,青年叫起來:“自從我來到禪寺,您從未告訴我怎樣去掉煩惱,只是叫我剪樹,我受不了了!”
禪師反問:“你為什么不繼續(xù)剪樹?”
“因為永遠都剪不完??!”青年說。
“你的煩惱也是如此,”禪師微笑說,“煩惱永遠會不斷增生,我們只能盡力修剪。”
人生在世幾十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學會修剪日常的煩惱也是生活的必修課。
當一個人心里口里不斷重復的是“我想”“我要”“我覺得”“我喜歡”時,那就是用一顆有染的心去看世界——他正在把自己變成煩惱的加工廠,煩惱由此綿綿無絕期。
一個人,“我”心太重,認不清自己是何許人,抱定自己正確、做得對,習慣于用自己的觀念想法去衡量他人與外在世界,一葉障目,煩惱當即現(xiàn)前。
人為什么煩惱?沒有為什么。煩惱是一個人用心制造的自我傷害,就是人們常說的“自尋煩惱”。帶著無明的心去生活,見利生貪心,見憎生嗔恨,見好色難免癡迷,見不如己者又傲慢自大;當生活稍有挫折,又懷疑一切,在欲望中跌打滾爬,夾纏不清,能不煩惱嗎?扔掉貪嗔癡慢疑,守一顆簡單的心去生活,不給煩惱留靠山。
世界還是那個世界,生活還是這般生活,明了生活里的煩惱不是生活本身而在于你對待煩惱的態(tài)度,才能從煩惱中走出來。同樣的外在環(huán)境,接收到煩惱還是快樂取決于我們內(nèi)心的取舍。
如果人生注定要充滿煩惱,那么就讓我們學會與煩惱和睦相處。笑對煩惱,不回避,不動氣,以一顆平常心去面對;縱然紛擾紛至沓來,我心仍可清凈無染。
煩惱去哪兒了?煩惱在心外,事來無所受,青天過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