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桂林
淮北的地域佷廣,應(yīng)該是東起漢將韓信的家鄉(xiāng)淮陰,西至捻軍起義的阜陽以及東起連云港,西至張飛兵敗徐州后屯兵芒碭的黃河故道之間的一大片平原。
這一大片平原盛產(chǎn)的小麥、高粱等五谷雜糧是釀酒的絕好原料。較為知名的有“隔壁千家醉,開壇十里香”的口子酒,有“清如水晶,純似幽蘭”的雙溝酒,有“余味綿甜,繞梁不斷”的洋河酒,尤其有一款萬歷年間即以貢品獻給皇帝老兒的古井貢酒,此酒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不止一次拿過金獎。此外淮北的大小釀酒行業(yè)不下幾十家。
但淮北廣大鄉(xiāng)村的老百姓除非有天大的喜事,是絕對舍不得喝上述這種酒的。我下放的時候,見他們喝得多是紅芋干酒。這種酒以紅芋干為原料,價廉、勁大,幾杯下肚,烈火上頭。那時常有老鄉(xiāng)趕集上店,來了酒癮,往往跑到小雜貨鋪里,先買一個變蛋或一塊鹵豆腐干,然后朝柜臺前一站,掏兩毛錢,打二兩散酒,大大的一小盅,看都不看,脖子一伸,臉一昂,一氣喝下,兩分鐘也不要,挑起擔(dān)子或拉起平板車就走。倘如是冷天,把酒喝下肚后,還要用巴掌掩住嘴巴先捂一會兒,說是保氣兒。這種喝法淮北叫柜臺酒。假如這老鄉(xiāng)在集上碰到一些表叔爺兒們,下酒菜還是不講究,甚至盛菜的碗碟也可不必。他到近處,用手捧來一捧五香花生米,一顆顆邊吃邊往嘴里撂。他又會到小攤轉(zhuǎn)一圈回來,用綠綠的蓖麻葉兒,包來一包狗肚繃兒,那用火硝鹵過的狗肚繃兒,紅彤彤的。不僅顏色好看,那味道也無比的鮮美。拿回來,幾個人大碗酒輪流喝,直喝到舌頭直,腿發(fā)飄,搖搖晃晃。他們看不起七大碗八大碟,認為那是“菜酒”。
在淮北農(nóng)村喝酒,老鄉(xiāng)們有凳子也不坐,他們喜歡蹲著。蹲在凳子上。說是舒坦。家中來了客人,只要有酒,菜好菜孬都無所謂。遇有紅白喜事,二三十桌算不得大操大辦。鄰居們的案板、條凳被收集來,一排排很有規(guī)矩的排列開,上面搭起用秫秸做的涼棚,既熱鬧又遮陽。這種酒場,講究的是輩分、年齡。坐北的是年長而德高望重者,然后西東南依次而坐,毫不含糊。倘在屋內(nèi),面對房門的為上座。遇有不能與酒桌相對的角門,則以桌縫為準(zhǔn)。于是在香煙彌漫中,男女端起酒盅,先干兩杯,叫作“喜事成雙”,接著開始勸酒。勸酒詞五花八門。往往婦女老人先離席,剩下的其中一個便自認酒司令。酒司令先給自己倒三大杯,點滴不漏地一一喝下。偶有酒場高手,則把三杯酒一杯接一杯地摞起來,然后放在一起一氣喝下,這叫作樓上樓。接著,酒司令一聲“劃拳”,吆五喝六的酒令便喊將開來,聲震瓦屋。
淮北的酒令,單講劃拳就豐富多彩。電影里的“魁五首”、“桃園三”是最單調(diào)乏味的。最有趣的是花拳。所有的花拳,都是連說帶唱帶猜拳,嘴里念的數(shù)字與手伸的指頭數(shù)必須相符,否則以敗者而喝酒。有些花拳酒令,不僅熱鬧有趣,而且節(jié)奏明快,還有調(diào)門兒,可以說是尚未挖掘的民歌。
今天的日子好了,淮北大地處處飄著酒香。高檔的白酒早已進入了尋常的老百姓之家。各種洋酒啤酒也在市場上琳瑯滿目,可普通的鄉(xiāng)村老百姓還是喜歡白酒。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美酒壯一方人,他們覺得只有那火一樣的白酒才能真正展現(xiàn)出淮北人特有的豪情。
(摘自《新民晚報》 圖/王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