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著家族和社會地位的文萊人名
雖然姓名只是一種符號,是人們借以相互區(qū)別的標(biāo)志,但它卻是父母親經(jīng)過慎重斟酌、反復(fù)挑選后送給子女的第一件禮物,而且是享用一生,最長久耐用的永恒禮物。因此,人們總希望通過名字來表達(dá)某種愿望,賦予某種精神,象征某種事物,極力讓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名字,從而寄托對未來的無限希望,讓別人從名字中立即得出美好的第一印象。
各個國家,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在姓名的形式、起源及詞義方面,既有相似之處,又存在著顯著差異。中國人的名字大多富含寓意,長輩給新生兒取的名,往往就是他們最高遠(yuǎn)的期望,“龍”、“鳳”、“文”、“武”、“財”、“?!?,等等,承接這個名字的孩子,同時就背負(fù)了他們的使命。
說起文萊馬來人姓名,容易讓人感到頭痛,因為他們的姓名較長,既不好記,又容易搞錯,而且同名同姓的特多。有時收到一個請?zhí)?,不知道到底是誰發(fā)來的。后來請教了一些朋友,才知道:文萊的馬來人只有本身的名字,沒有固定的姓,一般都以父親的名字作姓。在一長串名字中,前半部分是本人的名字,后半部分是父親的名字,中間以“bin”(意為“之子”)或“binti”(意為“之女”)斷開。名字里有名有姓有性別還不夠,一般人的名字前要加尊稱,男性名字前面尊稱“阿旺”(Awang),朝圣過的男子通常在名字前加“阿旺?哈吉”(Awang Haji)。女性名字前要加尊稱“達(dá)揚”(Dayang),朝圣過的通常稱“達(dá)揚?哈賈”(Dayang Hajjah)。名字前面還有封號,文萊人的名字里可以反映出其家族和社會地位。
皇室成員及與皇室有親戚關(guān)系的人的名字前加“本基蘭”(Pengiran),非皇室成員的達(dá)官顯要和有功人士被蘇丹授予“佩欣”(Pehin)或“達(dá)圖”(Dato)等封號,他們的夫人被稱為“達(dá)丁”(Datin)。
當(dāng)面稱呼時,一般不直呼其名,可簡單稱“本基蘭”、“佩欣”、“達(dá)圖”、“達(dá)丁”、“阿旺”、“哈吉”、“哈賈”等。比如,文萊前文化、青年和體育部長全名為:佩欣?達(dá)圖?哈吉?艾哈邁德博士?哈吉朱馬特(馬來文為:Pehin Dato Seri Setia Dr. Awang Haji Ahmad)。
來源:旅游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