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陳旖旎 攝影 林四五
霍童線獅臺上臺下一“線”牽
本刊記者陳旖旎攝影林四五
每年農歷“二月二”,寧德霍童都會舉辦燈會,線獅表演是反響甚好的保留節(jié)目之一。
中國的舞獅藝術源遠流長,全國各地各種舞獅表演爭奇斗艷,唯獨福建寧德的霍童線獅享有“中華一絕”之美譽。作為南派線獅的代表,霍童線獅這樣歷史悠久、鄉(xiāng)情濃郁、過程完整的表演活動,目前仍是全國罕見。
到了這天,鎮(zhèn)上各種民俗踩街活動熱鬧非凡。盡管燈會的開路先鋒通常都是舞龍燈,但同為保留節(jié)目的霍童線獅,可是絲毫沒有遜色。
斑斕絢爛的燈光下,線獅在獅椆上或坐立、或蹲臥、或搔首、或舐毛、或顧盼、或咆哮、或蟄伏、或上柱、或鉆空、或出洞……它們靈活地起騰挪躍,左右翻閃,時而相互嬉戲,時而群起搶球。而光是表現(xiàn)獅子戲球,就有尋球、追球、爭球、得球、踩球、銜球、抱球、拋球等動作,直叫人目不暇接。
最令人驚嘆的是,這些栩栩如生的獅子,竟是由幾根特殊的線“激活”的。
這些線一頭系在線獅的各關節(jié)部位上,構成全身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另一頭則穿過幾米見方的舞臺,由后方的表演者控制。在鑼鼓聲的指揮下,表演者根據(jù)情節(jié)需要抽動這些線,樂動手動,手動線動,線動獅動,隨著臺上獅動,臺下觀眾也不禁怦然心動。
雖然叫“線獅”,但是所謂的“線”,實際上叫“繩”更準確些——因為比較粗,不然可提溜不動這些數(shù)十斤重的大家伙。
這線繩大有講究。它不是塑料繩,也不是普通的麻繩,而是取霍童當?shù)靥禺a的一種麻類植物的纖維手工打制而成,有小拇指粗細,結實耐用,卻不像普通麻繩那樣重,線獅能夠活靈活現(xiàn)地完成各種動作,全靠它。
線獅表演早期是門“街頭藝術”,走街串巷,沿途行進,邊走邊舞,后來漸漸轉為固定搭臺表演。
1945年,霍童線獅被寧德城關群眾請進城里連演三天,慶賀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1956年,它代表福安專區(qū)參加福建省群眾業(yè)余文藝匯演,亦是轟動一時。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霍童線獅更是名氣大增。
而今,霍童線獅亮相的舞臺,也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開發(fā)資產管理應用程序時,我們首要任務之一是幫助客戶完全掌控過程知識。為此,我們首次允許用戶靈活地借助收集的情報快速創(chuàng)建自己的資產模型?!盇BB設備管理和資產優(yōu)化全球產品經(jīng)理Neil Shah說到,“包括根本原因分析在內的資產分析是幫助客戶在當今工業(yè)市場中保持競爭力的另一個關鍵因素?!?/p>
2015年年末,北京衛(wèi)視推出全國首檔傳統(tǒng)文化展示真人秀《傳承者》,霍童線獅作為首期開場表演的節(jié)目,贏得了滿堂喝彩。擔任導師的陳道明評價道:“那種協(xié)調精神,其實是一個宗族精神,要發(fā)展起來,也就是整個福建文化的精神,發(fā)展到全國,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所以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精神傳承?!?/p>
陳道明可是說到點上了。線獅是項集體表演,一頭獅子至少需要3位表演者操控。一場表演下來,一般需要十幾二十個訓練有素的表演者分成數(shù)組,每組一人為主,其他人為輔,按照各自不同的節(jié)奏和頻率拉動繩索。因為表演者全場都在后方操控,根本無法看到前臺的情況,整個過程除了要求所有人必須同心協(xié)力、配合默契外,每人還須得熟練掌握控繩的各項技巧要領且熟諳劇本。
另外,過硬的體格也是關鍵。每一頭線獅的重量從30斤到70斤不等,而表演者與獅子的距離,遠則10米開外,近的也要5米多,一拉一放,沒有百來斤的臂力是抽不動的。曾經(jīng)就有人在線獅表演中,臂力不夠卻還強撐著,結果胸部拉傷大吐血。
因而,線獅的表演者基本都有些功夫底子。拉動繩索牽動線獅的動作看似平常,但其實里面融合了很多武術的招式。為了增加身體的柔韌性以及強度,避免在表演時受傷,南拳是線獅表演者必練的基本功。
線獅表演者必須身強體壯,兼?zhèn)涔Ψ虻鬃?,不然很容易受傷?/p>
27歲的線獅表演者黃振霄表示,他12歲就開始接觸線獅,到了15歲才首次正式登臺。扎馬步、練腰功、提臂力,“光是這些基本功,就得練個兩三年”。
霍童線獅的技藝傳承,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經(jīng)過歷代民間藝人的不斷實踐和創(chuàng)造,至清朝,分流出黃氏線獅與陳氏線獅兩派。
這黃、陳兩派,均有十數(shù)代優(yōu)秀的傳人。其中,陳氏線獅第九代傳人陳新發(fā),是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而帶隊亮相《傳承者》的黃氏線獅第十四代傳人黃振鍵,則是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就像鳳凰衛(wèi)視中文臺臺長王紀言說的:“霍童線獅是中華一絕,更是家族一絕?!被敉€獅的傳人都是同宗本家,其傳承方式,是家族內部口授身傳。
關于線獅技藝的秘傳,當?shù)厮赜小瓣P門關燈”之說。
所謂“關門”,是指平日訓練時,大門須緊閉,避免遭外姓人窺見偷藝;而“關燈”,則是為了嚴防族內女子觀后將技藝暗地里傳給婆家——祖宗傳下來的規(guī)矩,霍童線獅只傳男,不傳女。
有趣的是,《傳承者》上霍童線獅表演后,導師之一的臺灣女藝人侯佩岑與幾位青年坐不住,上臺試耍了一番。要說侯佩岑能夠得償所愿與線獅近距離接觸,可得感謝她老公——她的老公姓黃。黃振鍵打趣道,雖然線獅技藝不傳女,但黃家的媳婦兒是可以碰的。
沉淀了千百年歷史的線獅,至今仍然鮮活,靠的不只是繼承。
近年來,為了讓這門非遺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霍童線獅的傳人們已經(jīng)開始嘗試“破舊立新”。如黃振健等人就通過改良線獅結構,讓一些在校學生空閑時也參與訓練。如今,霍童已經(jīng)有了由中小學生組成的線獅隊,他們時常到附近學校演出,拉起小獅子來也是有模有樣。
陳、黃兩家的技藝祖輩相傳、世代承繼,卻不墨守成規(guī),而是在良性競爭中共同發(fā)展、攜手前進。據(jù)當?shù)厝私榻B,每年的“二月二”燈會,陳氏、黃氏的線獅都要打一場火熱的擂臺,在精彩的比拼中,不斷地尋求突破與創(chuàng)新。
2012年,霍童線獅表演館開館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