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軍社 李偵
摘 要:狄更斯的成長歷程和社會經(jīng)歷決定了他的作品之中滲透了濃厚的人道主義色彩,他對于人道主義的闡釋和弘揚體現(xiàn)在了作品的方方面面,值得深究其精神內(nèi)涵。本文較為全面地分析了狄更斯作品中人道主義的具體表現(xiàn),并且對狄更斯人道主義內(nèi)涵進行了解讀。
關(guān)鍵詞:狄更斯 人道主義 《大衛(wèi)·科波菲爾》
一、狄更斯作品中的契約倫理思想——公正、自由、民主
人道主義是一種對于人本身做出探討的思潮和理論,它強調(diào)人的本質(zhì)與使命,注重價值的發(fā)掘和個性發(fā)展。15世紀以后,人道主義思想開始廣泛滲透于文學藝術(shù)領(lǐng)域,形成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學思潮。狄更斯的所有作品都洋溢著對當時英國現(xiàn)實社會不公正、專制、偽民主的批判、痛斥,對公正、自由、民主倫理價值的追尋。
(一)對社會不公的抨擊,對公正社會的向往
狄更斯對于當時社會不公的批判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有體現(xiàn),這種批判通過小說中人物的遭遇,直指維多利亞時代在婚姻、教育、政治和法律方面的重大問題。在狄更斯最負盛名的《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這種對于社會不公的批判通過反面人物希普的塑造顯現(xiàn)得淋漓盡致。希普是一個徹底的偽善者,他嘴里不停地說著“我是這個世界上最卑微的人”,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奸詐、極度自私、玩弄陰謀的卑鄙小人。他通過偽造證件與簽名騙取威克菲爾的家產(chǎn),他用盡手段占有安妮斯,挑撥勃朗特夫婦的關(guān)系。這些卑劣的行徑反映出了在資本主義商品經(jīng)濟浸潤下的社會,對于經(jīng)濟的向往壓倒一切,對于占有的渴求甚至遮蔽了善良、正直的美德。在《匹克威克外傳》中,匹克威克在獄中所遭受的不公正司法審訊足見英國政治制度的黑暗。監(jiān)獄淪為維護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利益的工具,因為匹克威克無權(quán)無勢,只能受盡欺侮,這種監(jiān)獄迫害好人,是狄更斯對于社會不公的真實寫照。然而,在他的這幾部作品中,害人者無疑又被送入監(jiān)獄,這種對于監(jiān)獄的矛盾心理,實際上是狄更斯對于公正社會向往的表達,是其懲惡揚善的一種方式。
(二)對專制社會的痛訴,對自由社會的希冀
狄更斯對于專制社會的痛恨,尤其體現(xiàn)在《游美札記》中。狄更斯將矛頭直指美國的黑人奴隸制度,他用大量的篇幅敘述了從波士頓到洛厄爾的火車上,黑人白人一定要分開的場景。費城的監(jiān)獄之中,白人兒童與黑人兒童也受到了截然相反的對待。狄更斯對于維護奴隸制者的心理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并分成三個類型:“一類是把人當牛馬而態(tài)度溫和、心里明白的主人;一類是不顧一切占有、蓄養(yǎng)、買賣奴隸的人;還有一類是不甘心居于別人之下,也不允許別人和他們平起平坐的嬌氣的文雅紳士,他們把倨傲在奴隸身上得到滿足,靠凌虐黑人而顯示他們的價值?!钡腋拐J為奴隸制是世界上最丑惡的制度,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社會輿論的偽善,對于社會不公的憤怒吶喊,足見其對自由價值的無限訴求。在《尼古拉斯·尼克爾貝》中,狄更斯對寵兒學堂進行批判,就是因為寵兒學堂對于兒童自由和自尊的摧殘。同時,我們也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對自由的訴求。
(三)對偽民主制度的批判,對真民主制度的追尋
在《匹克威克外傳》中,狄更斯通過匹克威克這個正直善良的中產(chǎn)階層人物的游歷過程,將英國的社會現(xiàn)實體現(xiàn)了出來。《匹克威克外傳》中批判了英國不健全的民主制度的偽善性,以及政客們?yōu)榫鹑?quán)力而不擇手段的做法。匹克威克在伊頓斯威爾鎮(zhèn)經(jīng)歷了一次城市的國會議員選舉,“藍黨”和“淺黃黨”為在選舉中獲勝,互相攻訐。兩黨之間不惜在選舉中進行謾罵和打斗,選舉變得名存實亡,嚴肅的政治制度變得烏煙瘴氣,民主成為種種陰謀詭計的遮羞布。小說對這種資本主義政治中假民主的虛偽性進行了很好的揭露,狄更斯有力地批判了這樣的偽民主,強烈呼喚真民主。
二、狄更斯作品中的德行倫理思想——人道主義
(一)典型人物之個體美德
在作品中,高尚、誠實、仁愛的美德是道德體系的核心層次,正直、勇敢、無私、利他、厚道、真誠、通情達理是道德譜系的中間層次。在《匹克威克外傳》中,匹克威克是人道主義和樂觀精神的體現(xiàn)者,他具有熱心助人、天真善良的個體美德。狄更斯賦予了他精致的外表,他穿著考究,眼睛銳利,頭腦清楚靈活,他在演講的時候自信從容。在外出游歷中,他不停地幫助他人,雖然總是好心辦壞事,看似到處吃虧,蒙受了許多不白之冤和挫折,但是在這一切背后,匹克威克的樂觀開朗、風趣幽默是令讀者印象最為深刻的。在《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狄更斯更是塑造了他筆下最完美的女性安妮斯。她集美貌與美德于一身,她用愛與善保護著可憐的老人,她與大衛(wèi)的結(jié)合便是因為二人都用“愛”來度量世界,而非金錢與物質(zhì)。她有著高尚無私的情感和意志,與大衛(wèi)在貧困的生活中互相扶持。
(二)典型人物之個體惡性
狄更斯筆下的惡人,大多是受當時英國社會資產(chǎn)本主義的影響,具有極度自私、陰險狡詐、厚顏無恥等特征。在《董貝父子》中,董貝是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商人的典型代表,他冷酷、高傲、倔強,是一個極端利己主義者,一切以自己為中心。對他是否有用、有價值是董貝先生衡量他人、他物是否有價值的最高判斷依據(jù)。這種惡性是資產(chǎn)階級的惡性,他們認為金錢可以統(tǒng)治世界,從而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最后,董貝失去了繼承家業(yè)的兒子和摯愛的妻子,失去了最信任的職員卡克,他的董貝公司也不復(fù)存在。
在《艱難時世》中,作者從龐得貝對罷工工人的處理、與斯蒂芬的談話、對待婚姻的態(tài)度以及龐得貝母親的被發(fā)現(xiàn)四件事情揭示了龐得貝的粗魯、缺乏仁慈、狡詐、高傲、卑鄙、厚顏無恥的惡性。龐得貝的處世哲學也是利益至上的功利主義,他惡意挑唆工人斯蒂芬和同伴的關(guān)系,用卑劣的手段娶到了露意莎,還盤剝工人壓榨勞動力,這種種卑鄙的伎倆都顯示出了當時資本家的惡性。
三、狄更斯作品中道德行為的現(xiàn)實原則——善惡必報
(一)典型肯定性人物與善報原則
《霧都孤兒》中,奧利弗是一個孤苦伶仃的孩子,母親早逝,他寄身在貧濟院里,而這種貧濟院是偽善的,它條件惡劣,并不會承擔培養(yǎng)貧窮兒童的責任,而是兒童變相死亡的一種方式。奧利弗被送上船成為童工,又被轉(zhuǎn)讓給殯儀承辦人當學徒,這一切的一切都滲透著社會對于善良兒童的壓迫和殘害。在這樣的艱難中,奧利弗從不做茍且偷生之事,不做害人之事,始終保持著純真善良的天性。《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的主人公大衛(wèi)的童年是極為不幸的,他軟弱善良的母親在家庭中沒有地位,人面獸心的繼父給了他難以忘卻的屈辱和虐待。大衛(wèi)就是在這樣的屈辱中孤獨困苦地度過了自己的童年。但他并不氣餒,勤奮學習,他與安妮斯相愛,最終取得了事業(yè)的成功,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二)典型否定性人物與惡報原則
否定性人物的惡報原則在狄更斯的很多小說里都得到了體現(xiàn),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董貝父子》。董貝的助手卡爾是一個陽奉陰違、十惡不赦的壞人,最后與董貝新任妻子私奔,在董貝追捕時,其失足跌入鐵道被火車壓死。還有《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作惡多端、暗中作梗的希普,最后也是鋃鐺入獄得到了懲罰。這種惡報是狄更斯嫉惡如仇的情感體現(xiàn)。
四、狄更斯的人文主義精神在當代社會的價值功用
狄更斯在作品中揭示的契約倫理思想,對公正、自由、民主倫理價值的追尋,正是現(xiàn)代性社會的特質(zhì)。狄更斯通過文學這一形式表達不僅促進了當時英國社會的一系列改良,也對今天我們現(xiàn)代性社會的建設(shè)會起到積極的啟迪意義。而對于個體美德的弘揚與惡性的批判,是我們現(xiàn)代社會對于人性探討必須關(guān)注的一個問題。狄更斯通過作品中主人公的復(fù)雜生活經(jīng)歷,塑造了社會上善良和罪惡的兩種人,作品從頭至尾都表現(xiàn)了善惡的平衡,體現(xiàn)了道德的育人、教化功能。
五、結(jié)語
狄更斯用他的作品為我們揭示了人道主義的光芒所在,指出了人道主義是個體生命的寶貴財富,也是化解社會矛盾,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良藥。我們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更應(yīng)該保持一顆正直善良的心,這對于我們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韓彥枝.從大衛(wèi)·科波菲爾給希普的痛快的一巴掌談起——狄更斯小說對反面人物的刻畫探析[J].小說評論,2010(S1).
[2] [英]查爾斯·狄更斯.游美札記[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
[3] 謝微.淺析《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J].環(huán)球人文地理,2014(16).
[4] 韓瑩.論狄更斯作品的人道主義精神[J].芒種,2013(10).
[5] 王珂.從狄更斯作品解讀其人道主義精神[J].長城,2013(8).
作 者:毛軍社,碩士,贛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從事英語語言文學及跨文化交際方面的研究;李偵,贛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從事語用學和教學法方面的研究。
編 輯: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