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中國足球的男足和女足形成多方面的鮮明對比。比如成績上,男足始終無法亮相世界大賽;女足則是大賽的???,即便后來成績下滑,也經(jīng)歷過低估,但至少是亞洲一流球隊;比如待遇上,男足隊員年薪動輒百萬,而女足月薪只有4位數(shù)的反差引來了外界的熱議。
隨著國家愈發(fā)重視足球運動,特別是重視女足。女足隊員們的待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在中國女足對陣瑞典女足的比賽中,央視評論員在轉(zhuǎn)播間隙便透露了女足目前的待遇,“聯(lián)賽中最好的能拿到30萬-40萬/年,國腳級的球員,能有50、60萬年,雖然與男足還是沒法比,但女足姑娘們還是挺滿意的。而且最近幾年,中國足協(xié)對于女足的比賽津貼也一直在提升,已經(jīng)有過3-5次的調(diào)整。”
是的,比起男足的情況,女足隊員們的收入依然是小巫見大巫。但比起過往女足的收入,確實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善。解決了后顧之憂的女足,近來成績確實有著較為明顯的進步。在外界并不看好的情況下,女足在法國主帥布魯諾-比尼的帶領(lǐng)下,力壓日韓,從奧運會亞洲區(qū)預選賽提前出線便是最好的例子。而到了奧運賽場上,女足姑娘依舊給力。即便首戰(zhàn)0-3輸球,依然可以迅速調(diào)整狀態(tài),憑借勝南非平瑞典的表現(xiàn),以小組第二的成績晉級八強,完成了既定目標。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清晰告訴我們,如果最低層次(生理上的)的需要無法滿足,那么何談更高層次(尊重、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如今,女足隊員的收入普遍提高了,女足國腳的待遇都上去了,解決了基本生存問題之后,為國爭光反而是更為水到渠成的事情。都說待遇和成績不能直接劃等號,但激勵理論指引下,好的待遇當然是讓成績起色的有力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