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世絨
(廣西醫(yī)科大學(xué) 廣西南寧 530000)
車前子多糖對人外周血來源的樹突狀細胞免疫活性的影響
魯世絨
(廣西醫(yī)科大學(xué) 廣西南寧 530000)
目的:探討車前子多糖對樹突狀細胞免疫活性的影響。方法:從健康人外周血獲得單個核細胞,貼壁后的單核細胞加入GM-CSF、IL-4誘導(dǎo)為成熟的樹突狀細胞,在誘導(dǎo)過程中加入不同濃度車前多糖(PSP)作比較,用倒置顯微鏡及流式檢測其細胞形態(tài)、表型變化。結(jié)果:各組經(jīng)不同濃度PSP作用后,細胞表面CD80、CD86表達升高,在PSP作用濃度為40ug/ml時,表面分子表達量明顯高于其他對照組。結(jié)論:在體外培養(yǎng)時,車前子多糖能促進樹突狀細胞的成熟。
車前子多糖 樹突狀細胞 免疫活性
DC是生物體內(nèi)功能最強的一種抗原提呈細胞,在機體免疫調(diào)控中發(fā)揮重要作用[1]。有關(guān)DC的免疫治療已有大量報道,各種免疫療法對腫瘤患者產(chǎn)生一定影響。研究表明許多中藥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免疫調(diào)節(jié)活性,本文探究了車前子多糖在體外促進DC成熟,為研究車前子多糖免疫調(diào)節(jié)機制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1.1 主要試劑與藥物
淋巴細胞分離液購自北京索萊寶公司,rhGM-CSF 、rhIL-4, 購自德國R&D 公司,F(xiàn)ITC標記的鼠抗人CD80單抗、PE標記的CD86單抗購自BD-PharMingen,藥材取自江西。
1.2 主要方法
1.2.1 外周血單核細胞分離
采取健康人外周血200ml,用同等比例PBS稀釋后加入淋巴細胞分離液,1500rpm,20min離心,分為四層:血清、白膜層、淋巴分離液、紅細胞[2]。取白膜層單個核細胞于離心管中,用PBS洗兩次,用無血清的RPM1640重懸細胞,貼壁1h,取貼壁的細胞即單核細胞進行計數(shù)。
1.2.2 DC的體外誘導(dǎo)分化及培養(yǎng)
將單核細胞分為兩組,車前子多糖組和對照組,加入完全1640,同時加入GM-CSF 1000 u/ml 、IL-4 450u/ml ,鋪于六孔板中,PSP組分為五個作用濃度(10ug/ml、20ug/ml、40ug/ml、60ug/ ml)。
2.1 DC形態(tài)的觀察
用倒置顯微鏡觀察細胞形態(tài)。
2.2 DC表型的鑒定
采用流式細胞儀,在D C培養(yǎng)的第1 0天,收集細胞分別加入CD80,CD86單抗染色,室溫避光作用15min。加PBS洗兩次后用500ulPBS重懸細胞檢測。
c o n t r o l C D 8 0 C D 8 6 c o n t r o l 1 8 7 2 . 1 6 0 . 3 P S P 1 0 u g / m l 1 0 8 1 . 6 7 8 . 9 P S P 2 0 u g / m l 1 5 8 5 . 3 8 2 . 1 P S P 4 0 u g / m l 1 7 8 9 . 0 8 6 . 2 P S P 6 0 u g / m l 0 6 5 1 . 3 6 2 . 7
3.1 DC形態(tài)的改變
d1天細胞體積較小,d2天細胞開始聚集,部分懸浮。d3天細胞體積變大,形狀變?yōu)闃渫粻罨蚍派錉畹?。d4天大量細胞懸浮且呈突刺狀。d7天可見大量突刺狀細胞,為典型的DC形態(tài)。
3.2 DC的免疫表型分析
各組細胞共培養(yǎng)7d,流式檢測其表型,結(jié)果見下表。
組間表達:各組DC分子表面CD80、CD86均有表達,車前子多糖作用組均高于對照組。但當(dāng)PSP濃度高于40ug/ml時,CD80、CD86的表達呈下降趨勢。
組內(nèi)表達:當(dāng)PSP濃度≤40ug/ml時,隨著PSP的增加,DC表面分子表達增加。當(dāng)60ug/ml濃度時,表面分子表達降低。
各濃度PSP組及對照組流式檢測結(jié)果%
車前子是我國傳統(tǒng)中藥之一, PSP由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等組成,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和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的作用[3]。
DC作為抗原提呈免疫細胞,在抗腫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4]。成熟DC吞噬功能較弱,而共刺激分子和MHC-Ⅱ分子表達增加,從而獲得提呈抗原和活化T細胞的功能,啟動特異性免疫應(yīng)答[5]。
實驗證明,DC經(jīng)PSP刺激后,CD80、CD86的表達均增強,。研究發(fā)現(xiàn)PSP對免疫活性細胞無直接作用,DC表面存在多糖受體, PSP可與DC 表面存在的多糖受體結(jié)合,從而啟動和活化DC使其分泌細胞活性因子,活化的DC及活性因子增強T細胞等免疫活性細胞的功能。
本研究通過上述幾種實驗證明車前子多糖能進樹突狀細胞成熟。但其具體的分子生物學(xué)機制尚需進一步的研究。
[1]許峰,王彬,葉穎江,等.異源DC融合瘤苗在抗人結(jié)腸轉(zhuǎn)移癌細胞免疫中的作用[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6,23(12):1497-1498.
[2]李幼平. 樹突狀細胞與移植免疫耐受研究進展.生物醫(yī)學(xué)工程學(xué)雜志,1997;14(4)∶383
[3]魏吳普.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3:18.
[4]Shimauchi, T. and V. Piguet, DC-T cell virological synapses and the skin: novel perspectives in dermatology. Exp Dermatol,2015.24(1):p.1-4.
[5]陳蘊穎,步宏.樹突狀細胞的表面標志及其免疫學(xué)意義. 生物醫(yī)學(xué)工程學(xué)雜志,1998;15(4)∶409.
Q2
A
1674-2060(2016)02-01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