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巖
蔣介石手下眾多的高級將領中,大多出身豪門貴族,而出身貧寒的夏斗寅,雖非蔣介石的黃埔嫡系,卻被蔣介石格外器重,當上了國民黨陸軍上將、中央委員、湖北省政府主席、成都行轅上將總參議等要職,原因何在?這可能與他效忠蔣介石并最早積極反共有關,但其好運并不長久。
夏斗寅,1886年出生在湖北麻城縣一戶貧苦農(nóng)民家庭,父親早逝,13歲時母親也因病離世,他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獨自謀生,浪跡至武昌后,進入一所普通學校半工半讀,不久加入同盟會,畢業(yè)后考入湖北新軍三十二標隊從軍。
辛亥革命后,夏斗寅經(jīng)人介紹到湖北陸軍第一師任職,不久,該師師長石川星積極響應孫中山發(fā)起的護法運動,在沙市宣布獨立。由于夏斗寅英勇善戰(zhàn),石川星提拔他擔任工兵營營長。不久湖北督軍王占元下令剿滅石川星部,經(jīng)過激戰(zhàn),石川星部全軍潰敗。夏斗寅騎馬星夜向沙市逃奔,途中忽見水田里有一口大皮箱,他與同行之外甥江運啟打開一看,竟是滿箱鈔票!于是他將大皮箱搬上戰(zhàn)馬,徒步護行。
這時石川星殘部紛紛自沙市渡江而逃,夏斗寅靈機一動,扯起了一塊紅布做團旗,并大呼:“跟我走吧,我這里有飯吃!”潰兵見團旗高舉,以為長官仍在軍中,便緊跟團旗行進。走到湖北公安縣,夏將團旗插在要道口,招兵買馬,聲稱他奉命收容部隊,立即開箱發(fā)餉,有槍的發(fā)5元,無槍的發(fā)1元,又招來不少入伍的。就這樣他在湘鄂邊界成立了武裝,并由此而發(fā)跡,得到了一個“皮包將軍”的綽號。此后他在安徽、湖南、江西、上海、河南等地打了不少仗,名聲鵲起,成為地方武裝的勁旅。
北伐軍占領武漢后,夏斗寅的鄂軍第一師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14師。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政變”后,密電包括夏斗寅在內的各地軍中大員,拉攏其一致反共。夏當即表示愿意按照蔣的意旨行事,立即制訂反共計劃。
夏斗寅認為攻占武昌如同探囊取物,于是甘做“頭炮”搶頭功。1927年5月16日晚,夏斗寅即發(fā)出通電聲討武漢國民政府,稱“共產(chǎn)黨盤踞要津,借口總理容共而喧賓奪主”,同時其前衛(wèi)部隊逼近武昌。國民革命軍獨立第24師師長兼武昌警備區(qū)司令官葉挺當機立斷組織回擊,粉碎了其叛亂陰謀。
這次夏斗寅雖未成功,但也沉重動搖了武漢國民政府,導致后來許克祥敢于在長沙制造“馬日事變”。蔣介石因此認為夏斗寅是有功之臣,將其擢升為新編第10軍軍長。1932年,夏斗寅又登上了湖北省政府主席的寶座。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夏斗寅漸漸認識到蔣介石對內排擠異己,對外消極抗日的本質,開始逐步遠離蔣介石。他在湖北招賢納士,自行設置了一個“省政設計委員會”,專致“強省富民安內攘外事宜”。然而,事未成氣候,蔣介石就已察覺,對他放棄“剿共”“異想天開”之舉大為不滿??箲?zhàn)開始,就將他調往四川成都,給他成都行轅上將總參議的虛職。雖然他曾多次請戰(zhàn)抗日,都被蔣介石借口“以大局為重”拒絕。
抗戰(zhàn)勝利后,成都行轅被撤銷,夏斗寅由四川回到武漢,蔣介石密令他為“中原剿共總司令”,讓他繼續(xù)反共,秘密籌劃全面內戰(zhàn)。夏斗寅借身體有病推托,在武漢致力經(jīng)營自己的私產(chǎn)東湖農(nóng)場及煤礦,蔣介石僅授予其一個空頭的上將軍銜。
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夏斗寅在武漢參加和平運動,簽名迎接解放軍進城。1949年2月,在中共地下黨影響下,參加救濟委員會的籌建工作。當年5月,解放軍攻占武漢后,他被任命為武漢治安委員會委員,當即把房產(chǎn)和農(nóng)場、煤礦捐獻給人民政府。
看到夏斗寅與中共合作,蔣介石便利用軍統(tǒng)特務人員恐嚇他:“共產(chǎn)黨不會容留劊子手,蔣某人也不想失去大將軍?!弊屗宰?。此時的夏斗寅內心非常矛盾,自悔過去反共,心中恐懼難安,1949年7月夏斗寅跑到臺灣。未曾想到他到臺灣后,蔣介石不但不給他薪水,還揚言要查辦他的“通共行為”。1950年7月,夏斗寅不得不連夜與長孫夏漢生搭乘英國輪船經(jīng)上海赴香港,從此在香港以看星相算命為業(yè)。1951年夏斗寅在香港病逝,終年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