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蔣匪幫的黑暗統(tǒng)治和美國腐朽文化的毒害,臺灣許多青少年感到悲觀苦悶,前途無望,以致走上絕路。下面是臺灣報紙最近報道的一個悲慘的故事:
基隆中學一年級學生李重輝、成永裕、余容賢,年齡同是十五歲,又同一班級。4月27日晨返校后即一去不回。
后有人在山谷中首先發(fā)現(xiàn)成永裕服毒不醒,接著發(fā)現(xiàn)李余二人同樣情形,乃報警送醫(yī)救治,幸得活命。在學校中,老師在李重輝的書包里發(fā)現(xiàn)一張繪有自殺地點的圖紙,上面并寫有“別了,一切一切的”等字,顯見三人事先已經(jīng)準備去自殺。
三學生在校功課很好,家里的人對他們也不錯,為何自殺?該校訓導主任說:余容賢在自殺前一周(4月20日)的一篇題為“課外活動”的作文中寫道:“……在操場上轉了半個圈子,沒有什么好去的地方,還是到?jīng)鐾だ锶ネ嫱姘?,我走上亭子,坐在椅子上,舉頭望著蔚藍的天空,望著碧綠的青山,唉!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什么意思呢?……人生就像一堆火,必定要熄的,匆匆地來,又匆匆地去,到底有什么意義呢?又何必在這個人生舞臺上演戲呢?又何必要在痛苦呻吟中掙扎呢……”
臺灣報紙說,自殺的三個學生平素在言談中都有“人壽幾何,人生如夢”“懼我太早熟”等悲觀論調?;疑娜松^在臺灣青年有為的沉重頭腦中生了根,他們對未來滿懷失望,欲以自殺求解脫。
(1962年7月10日《中國青年報》)
◆點評:精神空虛厭世自殺的案例并不鮮見,社會教育機制的偏頗和生命教育的缺失也許要承擔相當?shù)呢熑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