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王玉磷
(1.沈陽豐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100;2.遼寧禾豐牧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100)
不同代謝能水平的日糧添加復合酶對蛋雞產(chǎn)蛋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
王麗娟1,王玉磷2
(1.沈陽豐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100;2.遼寧禾豐牧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100)
旨在探討不同代謝能水平的日糧中添加復合酶對蛋雞產(chǎn)蛋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選用1 440只體重和產(chǎn)蛋率相近的300日齡的海蘭褐蛋雞,隨機分為6組,試驗1組為基礎日糧正對照組,試驗3、5組分別為基礎日糧降低代謝能0.16 MJ/kg和0.33 MJ/kg的負對照組,試驗2、4和6組分別為在1、3和5組基礎上按每噸全價料400 g的比例添加復合酶的試驗組。正式試驗期為45 d。試驗結束時,測定并比較各組蛋雞的產(chǎn)蛋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標。結果表明,試驗2組的T淋巴細胞轉化率顯著高于試驗1組(P<0.05),但二者的其他產(chǎn)蛋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標差異均不顯著(P>0.05);試驗4、6組的產(chǎn)蛋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標與相應的試驗3、5組相比均有顯著改善(P<0.05)。添加復合酶可以提高蛋雞對飼料的利用率,能夠挖掘飼料潛在的營養(yǎng)價值。
代謝能;復合酶;產(chǎn)蛋性能;血液生化指標;蛋雞
復合酶廣泛應用于家禽日糧以提高其生產(chǎn)性能。眾多報道顯示,在家禽日糧中添加適量的植酸酶、碳水化合物酶及其他酶類,可以提高玉米、豆粕和其他飼料原料的營養(yǎng)價值,進而提高經(jīng)濟回報。由于玉米—豆粕型日糧中植物性原料所占比例較大,因此,細胞壁成分含量較高是提高飼料原料養(yǎng)分利用率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在飼料原料中,蛋白質(zhì)、糖類等養(yǎng)分通常被細胞壁所包裹,而動物本身不合成和分泌破解細胞壁的酶類,這一原因?qū)е聞游锢闷渲袪I養(yǎng)物質(zhì)的效率降低。目前,在蛋雞生產(chǎn)中復合酶制劑和單一酶制劑均有飼用,二者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飼料養(yǎng)分消化率和蛋雞生產(chǎn)指標。 董瀅等[1]和蘇子峰等[2]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玉米—豆粕型日糧中添加復合酶能提高平均蛋重、平均產(chǎn)蛋量,降低料蛋比。以往的研究主要探討復合酶在一種代謝能水平上對蛋雞產(chǎn)蛋性能等的影響,而對于不同代謝能水平下蛋雞玉米—豆粕型日糧的研究鮮有報道。筆者旨在通過評價不同代謝能水平的玉米—豆粕型日糧中添加復合酶對蛋雞主要產(chǎn)蛋性能和血液指標的影響,為擴大酶制劑的利用以調(diào)節(jié)家禽日糧的配方組成和降低配方成本提供參考。
1.1 試驗材料 復合酶制劑由遼寧省沈陽市豐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復合酶的酶譜組成及酶活含量見表1。
表1 復合酶的酶譜組成及酶活含量 U/g
表2 各處理組玉米—豆粕型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選用1 440只300日齡、體重和產(chǎn)蛋率相近的海蘭褐蛋雞,隨機分為6組(試驗1組~試驗6組),每組5個重復,每個重復48只雞。試驗1組為基礎日糧正對照組,試驗3組和5組分別為基礎日糧降低代謝能0.16 MJ/kg和0.33 MJ/kg的負對照組,試驗2、4和6組分別為在1、3和5組基礎上按每噸全價料400 g的比例添加復合酶的試驗組。在制作預混料時,將復合酶按每噸全價料400 g的比例分別添加到試驗2、4和6組玉米—豆粕型日糧中。各處理組日糧的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2。
1.2.2 飼養(yǎng)管理:各處理組飼養(yǎng)管理方式相同。正試期45 d,預試期7 d。采用舍飼方式,上下2層階梯式籠養(yǎng)。各重復均勻分布于雞舍,以消除位置效應。自由飲水,自由采食,每天清糞,定期消毒,人工補充光照,自然通風,日喂3次,撿蛋2次。試驗過程中仔細觀察雞群健康狀況,認真做好各項記錄,其他飼養(yǎng)管理按蛋雞飼養(yǎng)手冊和試驗場管理制度進行。
1.2.3 測定指標與方法
1.2.3.1 產(chǎn)蛋性能:以重復為單位,每天記錄產(chǎn)蛋數(shù)(包括軟蛋數(shù)和破蛋數(shù))、日產(chǎn)蛋量、死亡淘汰雞數(shù),每周記錄各組蛋雞的耗料量。以周為單位,計算各組的產(chǎn)蛋率、總蛋重、平均蛋重和料蛋比。
1.2.3.2 血液生化指標:飼養(yǎng)試驗結束前1 d,各處理組每個重復選取1只精神狀態(tài)良好、健康的蛋雞,在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使用一次性抗凝采血管和促凝采血管分別采血3 mL和5 mL。輕輕搖動抗凝管中的血樣使其均勻,制備成全血,4 h內(nèi)分離T淋巴細胞并培養(yǎng),測定T淋巴細胞轉化率,具體操作參考劉永祥等[3]報道的方法。促凝管中的血樣,讓其在管中自然凝固,析出血清,3500r/min離心30min,收集血清并分裝于0.5 mL離心管中,-20℃保存待測。血清總蛋白質(zhì)含量測定采用雙縮脲法,葡萄糖含量測定采用己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法,甘油三酯含量測定采用磷酸甘油氧化酶法。
1.3 數(shù)據(jù)處理 試驗數(shù)據(jù)利用Excel軟件進行初步處理,然后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采用 Duncan′s法進行組間多重比較。試驗結果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表3 不同代謝能水平下復合酶對蛋雞產(chǎn)蛋性能的影響
表4 不同代謝能水平下復合酶對蛋雞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
2.1 不同代謝能水平下復合酶對蛋雞產(chǎn)蛋性能的影響 由表3可知,試驗2組與試驗1組相比,產(chǎn)蛋率、總蛋重、平均蛋重和料蛋比并沒有得到顯著改善(P>0.05)。試驗 4、6組與相應的試驗 3、5組相比,產(chǎn)蛋率、總蛋重、平均蛋重明顯提高(P<0.05),試驗4組的產(chǎn)蛋率、總蛋重、平均蛋重分別比試驗3組提高1.75%、0.13%、1.50%,試驗6組的產(chǎn)蛋率、總蛋重、平均蛋重分別比試驗5組提高3.33%、0.14%、1.45%;同時料蛋比顯著降低 (P<0.05),分別降低了0.13和0.14。結果表明,該復合酶在代謝能為11.21 MJ/kg的玉米—豆粕型日糧中應用并沒有明顯改善產(chǎn)蛋率、總蛋重、平均蛋重及料蛋比,但是在代謝能分別降低了0.16 MJ/kg和0.33 MJ/kg的日糧中應用明顯提高了產(chǎn)蛋率、總蛋重和平均蛋重,同時顯著降低了料蛋比。由此可知,該復合酶對試驗3、5組日糧的應用效果較明顯,且產(chǎn)蛋性能均能達到正對照組的水平,說明添加復合酶最大可挖掘0.33 MJ/kg的代謝能。
2.2 不同代謝能水平下復合酶對蛋雞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 由表4可知,試驗2組與試驗1組相比,血清總蛋白質(zhì)、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并沒有得到顯著的改善(P>0.05),但是T淋巴細胞轉化率有顯著的提高(P<0.05),提高了 1.24%。試驗 4、6組與相應的試驗3、5組相比,T淋巴細胞轉化率和血清總蛋白質(zhì)、葡萄糖、甘油三酯含量均有顯著的提高(P<0.05)。結果表明,在代謝能為11.21 MJ/kg的玉米—豆粕型日糧中添加復合酶雖然對血清總蛋白質(zhì)、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沒有顯著改善,但是顯著提高了T淋巴細胞轉化率,說明添加復合酶對蛋雞免疫功能有顯著的提高作用。試驗4、6組與相應的試驗3、5組相比不僅T淋巴細胞轉化率顯著提高,同時血清總蛋白質(zhì)、葡萄糖及甘油三酯含量都有顯著的提高,說明復合酶不僅增強了蛋雞的免疫功能,同時對蛋雞體內(nèi)物質(zhì)代謝有顯著的改善作用。
3.1 不同代謝能水平下復合酶對蛋雞產(chǎn)蛋性能的影響 我國蛋雞飼料主要為玉米—豆粕型,其中玉米作為主要的能量飼料,常占到日糧組成的60%左右,而豆粕是家禽日糧中蛋白質(zhì)的主要來源,提供飼料工業(yè)75%的飼用蛋白質(zhì)[4]。但是玉米和豆粕中含有多種非淀粉多糖及蛋白酶抑制因子等,制約著玉米—豆粕型日糧營養(yǎng)的高效利用。消除非淀粉多糖和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影響可提高日糧營養(yǎng)的利用率。木聚糖酶、纖維素酶及甘露聚糖酶等非淀粉多糖酶能消除其對細胞內(nèi)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包裹作用,使細胞內(nèi)養(yǎng)分徹底釋放出來,同時還能降低腸道內(nèi)容物的黏度,加快食糜在腸道中的流通率,從而促進飼料中養(yǎng)分的利用。組合蛋白酶能鈍化蛋白酶抑制因子及凝集素的抗營養(yǎng)作用,提高飼料中蛋白的利用率。該研究中的復合酶不僅含有高效非淀粉多糖酶,同時還含有特效組合蛋白酶及淀粉酶,該復合酶對飼喂不同代謝能日糧的蛋雞產(chǎn)蛋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能量最低組日糧的產(chǎn)蛋性能提高幅度較大,這可能是由于能量最低組粗纖維含量較高,而該復合酶對包裹更多營養(yǎng)物質(zhì)的粗纖維含量較高的日糧作用效果更顯著。
海存秀等[5]研究發(fā)現(xiàn),復合酶制劑具有顯著提高蛋雞生產(chǎn)性能和增加經(jīng)濟效益的作用。吳高風等[6]研究發(fā)現(xiàn),一定量的復合酶制劑能提高蛋雞產(chǎn)蛋率和蛋重,改善腸道環(huán)境,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蛋雞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消化利用。該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即在不同代謝能水平的日糧中添加復合酶后,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蛋雞的產(chǎn)蛋性能。Francesch等[7]研究表明,降低飼糧中的能量水平后添加復合酶制劑,雞只平均日采食量和飼料轉化率與正常組相比無顯著差異,其報道的結果與該研究結果不一致,原因可能是該研究中日糧能量降低的程度過小或過大,另外飼料原料也會影響復合酶的使用效果。在該研究中,復合酶對代謝能最低組的改善效果最佳,飼糧代謝能降低組在添加復合酶后,其表現(xiàn)出與正對照組相近的產(chǎn)蛋性能。
3.2 不同代謝能水平下復合酶對蛋雞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 血液生化指標是反映動物機體營養(yǎng)代謝活動、機體各組織器官功能及機體免疫水平的重要指標。血清中的蛋白質(zhì)參與營養(yǎng)物質(zhì)的轉運,其含量的高低可以反映機體蛋白質(zhì)合成代謝功能的強弱。在該研究中,代謝能低于正常水平的飼糧添加復合酶后,蛋雞的血清總蛋白質(zhì)含量顯著提高,表明復合酶可促使血清蛋白質(zhì)與組織蛋白質(zhì)保持動態(tài)平衡并向組織蛋白質(zhì)沉積的正方向進行,有利于組織器官的生長。葡萄糖是生物體內(nèi)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其氧化反應釋放出的熱量是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在該研究中,復合酶添加組蛋雞的血清葡萄糖含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飼糧中的非淀粉多糖能夠影響腸道對甘油三酯的吸收,使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下降。該研究所用的復合酶中含有高效非淀粉多糖酶,其可增加甘油三酯的吸收,提高粗脂肪的消化率,該結果與許梓榮等[8]報道的研究結果一致。
動物機體的特異性免疫在動物免疫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能夠直接反映動物機體的免疫功能,而動物特異性免疫主要包括2個方面:一方面是動物特異性體液免疫,可以通過檢測體液抗體水平來反映;另一方面是動物特異性細胞免疫,可以通過檢測動物外周血液T淋巴細胞轉化率來反映。該研究評價了不同代謝能日糧中添加復合酶對蛋雞T淋巴細胞轉化率的影響,結果顯示,添加復合酶后,蛋雞的T淋巴細胞轉化率顯著提高,增強了蛋雞的免疫功能。該結果與王金全等[9]和丁雪梅等[10]報道的小麥日糧添加復合酶使肉雞免疫功能優(yōu)于正對照組一致,分析可能是由于酶制劑提高了動物營養(yǎng)物質(zhì)消化率進而改善了動物免疫功能。
在不同代謝能水平日糧中添加復合酶能改善蛋雞產(chǎn)蛋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標,其中復合酶對能量水平最低組的改善效果最佳。
[1]董瀅,薛建國,周慶安,等.日糧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對雞蛋品質(zhì)的影響[J].飼料研究,2014(17):36-38.
[2]蘇子峰,廖國周,張紅兵,等.復合非淀粉多糖酶與植酸酶組合使用對蛋雞生產(chǎn)性能和氮、磷消化率的影響[J].飼料博覽,2012(3):1-4.
[3]劉永祥,劉艷麗,徐秋良,等.飼糧添加共軛亞油酸對肉仔雞腸道黏膜免疫反應的影響 [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2,24(1):124-130.
[4]趙敏,李長忠.非淀粉多糖酶在家禽玉米—豆粕型日糧中的應用[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35(11):3269-3270.
[5]海存秀,郭紅玉.復合酶酶制劑對青海地區(qū)蛋雞生產(chǎn)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標影響的試驗研究 [J].飼料工業(yè),2012,33(16):22-24.
[6]吳高風,趙寶慶,趙健,等.復合酶對伊莎褐蛋雞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J].新飼料,2013(8):8-11.
[7]FRANCESCH M,GERAERT P A.Enzyme complex containing carbohydrates and phytase improves growth performance and bone mineralization of broilers fed reduced nutrient corn-soybean-based diets [J].Poul Sci,2009,88(9):1915-1924.
[8]許梓榮,錢利純,孫建義.飼糧中添加復合酶制劑對肉雞生長的影響[J].浙江大學學報,1999,25(6):615-618.
[9]王金全,蔡輝益,陳寶江,等.小麥日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對肉仔雞生產(chǎn)性能、免疫、消化器官發(fā)育和血液代謝激素水平的影響 [J].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5,28(1):73-76.
[10]丁雪梅,張克英.小麥—豆粕型日糧添加木聚糖酶對艾維茵肉雞免疫指標、腸道形態(tài)和微生物菌群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09,21(6):931-937.
Effects of Addition of Compound Enzyme to Daily Diet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Metabolizable Energy on Laying Performance and Bloo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Layers
WANG Li-juan1,WANG Yu-lin2
(1.Shenyang Fame Biotechnology Co.,Ltd.,Shenyang 110100,China;2.Wellhope Agri-Tech Joint Stock Co.,Ltd.,Shenyang 110100,China)
To study effects of addition of compound enzyme to daily diet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metabolizable energy on laying performance and bloo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layers,1 440 healthy and 300-day Hy-Line brown with similar body weight and laying rate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randomly.Trial group 1 was as positive control with basal diets,while trial groups 3 and 5 were as negative controls with metabolizable energy reducing by 0.16 MJ/k and 0.33 MJ/kg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positive control,and trial groups 2,4,and 6 were as experimental groups with addition of 400 g of compound enzyme to one ton of complete feed.The trial lasted for 45 days,and the laying performance and blood biochemical index of layers in various groups were determined at the end of the trial.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rate of T lymphocyte in trial group 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rial group 1 (P<0.05),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other laying performance and bloo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layers (P>0.05);laying performance and bloo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layers in trial groups 4 and 6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rial groups 3 and 5 (P<0.05).In a word,addition of compound enzyme can increase utilization rate of feed by layers and excavate potential nutrient value of feet as much as possible.
metabolizable energy;compound enzyme;laying performance;blood biochemical indicators;layers
S831.5;S816.7
A文章順序編號1672-5190(2016)11-0043-04
2016-09-22
項目來源:沈陽市農(nóng)業(yè)科技攻關項目(F16-127-3-00)。
王麗娟(1982—),女,獸醫(yī)師,碩士,主要從事畜禽用復合酶制劑的研發(fā)及評估工作。
(責任編輯:趙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