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田,孫新君,張榮峰
(解放軍第八十九醫(yī)院創(chuàng)傷骨五科,山東濰坊 261021)
?
·經驗交流·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6.27.033
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與腓骨重建鋼板治療C型pilon骨折療效觀察*
張福田1,孫新君1,張榮峰1
(解放軍第八十九醫(yī)院創(chuàng)傷骨五科,山東濰坊 261021)
目的探討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與腓骨重建鋼板固定治療C型pilon骨折的臨床療效。 方法對25例合并腓骨骨折的C型pilon骨折患者使用脛骨有限內固定、跨關節(jié)單臂外固定架結合腓骨鎖定解剖鋼板治療。 結果21例至少獲隨訪18個月,所有患者骨折完全愈合,沒有皮膚壞死、畸形愈合、骨質吸收或固定失敗,在最后的隨訪中,按美國骨科的腳和腳踝學會分數(shù)(AOFAS)進行評定:療效優(yōu)16例,良3例,可1例,差1例,優(yōu)良率90.5%(19/21)。結論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與腓骨重建鋼板固定是治療C型pilon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可明顯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形成。
外固定器;腓骨;pilon骨折;鎖定鋼板;有限內固定
因踝部皮膚軟組織覆蓋少,血運差,使脛骨pilon骨折成為最難治療的創(chuàng)傷之一,C型pilon骨折多是由高能創(chuàng)傷引起的,骨折特征是經常伴隨脛距關節(jié)面的粉碎、塌陷,骨折線延伸到干骺端, 踝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損傷嚴重[1-2]。因此,C型pilon骨折的治療對于一位有經驗的外科醫(yī)生也是一個挑戰(zhàn)[3]。1969年,Rüedi等提出的有限切開復位內固定的AO原則被廣泛應用于治療pilon骨折。然而,單純內固定治療C型pilon骨折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概率較高,作者從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應用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與腓骨重建鋼板固定治療C型pilon骨折,療效滿意。
1.1一般資料本組25例符合入選標準的患者,4患者失訪被排除在外,男17例,女4例,年齡19~67歲,平均36.7歲,車禍傷12例,高處墜落傷9例,閉合性骨折14例,開放性骨折7例,合并骨盆骨折者4例,所有患者均合并腓骨骨折,所有患者踝關節(jié)軟組織損傷嚴重;pilon骨折按AO分型:C1型骨折11例,C2型骨折7例,C3型骨折3例,開放性骨折給予急診手術,閉合性骨折,根據(jù)局部軟組織條件,給予急診或擇期手術,傷后手術時間2 h至 14 d,平均9.5 d。
1.2手術方法患者平臥位,手術采用硬腰聯(lián)合麻醉,首先以腓骨骨折斷端為中心,于腓骨后緣的小腿外側做一小切口,以顯露腓骨骨折斷端,準確復位后采用鎖定解剖鋼板固定,恢復腓骨長度。于踝前做一長約3~5 cm脛骨前內側切口,弧向內踝處,暴露脛骨骨折斷端,充分暴露脛骨遠端關節(jié)面,兩切口相距7 cm以上,防止兩切口間皮膚壞死,適當撐開踝關節(jié)間隙,將內踝骨折復位并用螺釘固定,必要時可用克氏針撬撥復位關節(jié)內骨折并用克氏針固定,力求關節(jié)面解剖復位。術中骨折端有壓縮伴有骨缺損,一期給予自體髂骨植骨,植骨能填充壓縮的空間及持久支撐,能縮短骨折愈合時間[4]。在脛骨骨折斷端近段和跟骨外側平行于脛骨遠端關節(jié)面分別打入2枚外固定架螺釘,牽引延長脛骨,維持力線,保持踝關節(jié)背伸,并安裝單臂跨關節(jié)外固定架。
1.3術后處理術后抬高患肢,依病情適當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給予低分子肝素鈣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酌情用20%甘露醇脫水3~5 d,3 d后釘?shù)纼壤w維管道形成,釘孔滴乙醇,每天數(shù)次。功能鍛煉方案根據(jù)術后X線照片骨質恢復情況給予個體化指導,所有患者膝關節(jié)在術后3 d左右就開始早期進行功能鍛煉,8~12周后開始逐漸完全負重并去除克氏針、外固定架。所有的患者定期隨訪至少18個月。臨床和影像學復查一般被安排在6、12周,6、12、18個月。
1.4療效評價標準每例患者在X線片上出現(xiàn)連續(xù)性骨痂之前均進行無負重的功能鍛煉,當X線上骨折斷端之間出現(xiàn)連續(xù)性骨痂后,患者被允許負重進行功能鍛煉,負重的力量逐漸增加。踝關節(jié)活動范圍被記錄到最后隨訪結果。美國骨科的足和踝學會(AOFAS)根據(jù)患者的疼痛和功能制定評分標準,優(yōu):>80分,良:60~80分,可:40~60分,差:<40分。Bacon等[5]提出了骨折愈合的定義,它包含臨床愈合和影像學愈合,臨床上骨折處沒有疼痛或壓痛、完全負重行走,影像學上骨折線消失。治療時間超過6個月為延遲愈合,骨折不愈合為骨折術后9個月時仍無臨床和影像愈合征。本組25例符合入選標準的患者,4患者失訪被排除在外,21例患者沒有發(fā)生延遲愈合或骨折不愈合,在16個月內骨折均愈合。骨畸形愈合被定義為內外翻大于7°、前后成角大于10°。感染歸結為表面的針孔和皮膚的傷口感染以及深部的深傷口感染、骨髓炎、化膿性關節(jié)炎。
本組25例患者,21例至少獲隨訪18個月。沒有出現(xiàn)皮膚壞死、畸形愈合、減少損失、骨折不愈合或固定失敗等現(xiàn)象。隨訪患者骨折均完全愈合,骨折愈合的平均時間6.8個月,外固定架于術后6~8周便被摘除(圖1~4)。AOFAS評分:療效優(yōu)16例,良3例,可1 例,差1例,優(yōu)良率為90.5%(19/21)。并發(fā)癥包括深部和表面的感染和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7例患者患有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僵硬或疼痛;僅有1例患者Gustilo ⅢA型開放骨折發(fā)生深部感染,經過積極清創(chuàng)和持續(xù)沖洗后,感染得到控制,骨折完全愈合;4例患者發(fā)生輕微的表面感染,經過抗生素應用,切口愈合好,感染率為23.8%(5/21)。
A:正位;B:側位。
圖1術前C型Pilon骨折普通X線
圖2術后外固定結合有限內固定正位X線片
圖3術后2個月外固定架拆除后,關節(jié)面解剖復位的正位X線片
圖4 術后踝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情況
C型pilon骨折多是由較高能損傷所引起的,目前也沒有標準的治療方法。單純的切開復位內固定已被證實有較高的術后并發(fā)癥。Bacon等[5]曾報道40%(21/52)的患者經切開復位內固定后發(fā)生并發(fā)癥,需經過數(shù)次額外手術(如:清創(chuàng)、皮瓣覆蓋等)治療并發(fā)癥。陳劍[6]曾報道30例患者中11例(37%)發(fā)生深部感染。Kapoor等[7]曾報道19例接受切開復位內固定術中的3例(16%)接受了截肢術。雖然環(huán)形外固定器是生物比單邊外固定器更符合生物力學原則,但釘?shù)啦课桓腥臼撬囊粋€主要缺點。在本研究中,針孔感染仍然是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感染發(fā)生率23.8%,這遠低于文獻報道環(huán)形外固定架治療pilon骨折的感染率,且1例發(fā)生深部感染的患者骨折也完全愈合。環(huán)形外固定架固定治療pilon骨折時由于固定穩(wěn)定性欠佳,致使骨折畸形愈合率明顯增加。相關文獻報道,跨越踝關節(jié)環(huán)形Ilizarov固定器在治療pilon骨折時有25%的pilon骨折畸形愈合[8]。
有限切開復位內固定,即將關節(jié)面主要骨塊給予固定,有助于關節(jié)面的解剖復位與固定,又避免了延長切口和軟組織的廣泛剝離,從而使傷口不愈合概率明顯下降。外固定架跨關節(jié)功能位固定有利于踝關節(jié)周圍韌帶與肌腱的功能重建,可明顯預防后期踝關節(jié)不穩(wěn)定[9]。有限的切口,避免額外的軟組織剝離,并減少了對骨折碎塊軟組織的剝離,明顯保護了骨塊的血運,使骨折愈合概率明顯增加。術中需確保腓骨外側切口和脛前內側切口兩者間距不得小于7 cm,注意保護周圍軟組織,術后腓骨切口應用腓骨長短肌覆蓋,留置減張口二期縫合,以保證脛前切口給予無張力縫合。術后外固定釘?shù)捞幾⒁鈬娨掖?,注意生活衛(wèi)生,預防感染,術后6~8周給予松解外固定架,進行功能鍛煉,可防止踝關節(jié)強直,減少后期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發(fā)生。
總之,作者認為,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與腓骨重建鋼板固定是治療C型pilon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早期進行踝關節(jié)功能鍛煉,可明顯減少pilon骨折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術后外固定架早期拆除,進行踝關節(jié)功能鍛煉,使踝關節(jié)功能恢復到比較理想的效果,達到骨折端的生物力學與生物環(huán)境雙重優(yōu)化,完全符合治療骨折的BO原則。
[1]Tarkin IS,Cole PA.Pilon fracture.In:DiGiovanni,C,ed.Core Knowledge in Orthopedics[M].Philadelphia,Pa:Mosby,2007:chap 19.
[2]王洪威,于春林,孫鳴曉,等.脛骨Pilon骨折治療方法的臨床研究[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2013,4(6):688-692.
[3]藺文祥,范熙明.脛骨Pilon骨折治療方法及療效分析[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2011,20(4):281-287.
[4]顏斌,閆飛,吳錦隆,等.嚴重Pilon 骨折術后骨不連的原因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7,22(8):693.
[5]Bacon S,Smith WR,Morgan SJ,et al.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omminuted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tibial plafond: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versus external Ilizarov fixation[J].Injury,2008,39(2):196-202.
[6]陳劍.PilonⅡ型及Ⅲ型骨折的手術治療及并發(fā)癥預防[J].中國骨傷,2013,26(9):775-778.
[7]Kapoor SK,Kataria H,Patra SR,et al.Capsuloligamentotaxis and definitive fixation by an ankle-spanning Ilizarov fixator in high-energy pilon fractures[J].J Bone Joint Surg Br,2010,92(8):1100-1106.
[8]朱文剛,吳強.跨關節(jié)單臂外固定架結合鎖定鋼板治療Ⅲpilon[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3,21(5):115.
[9]向福勝,石衛(wèi)星,廖偉,等.腓骨重建治療Pilon骨折(附 105 例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7,22(3):229-230.
軍隊重點項目(BJM3J001)。作者簡介:張福田(1985-),住院醫(yī)師,碩士,主要從事創(chuàng)傷骨科、顯微外科的研究。
R274.12
B
1671-8348(2016)27-3843-02
2016-03-08
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