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肖鋒
60后當然頗為自戀,自戀自己當年憑一本薩特的《存在主義》或朦朧詩集就能騙到女孩
本刊學術召集人,趨勢觀察家,著有《少數(shù)派》《在大時代,過小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不是姜文的自傳電影,他歲數(shù)不夠。作為63年生人,他文革時不過是三五歲的小屁孩。電影原著是王朔,一個58年屬狗的叛逆者的回憶。
從思維和情感源代碼上看,王老師其實不屬于50后,他是個主動洗脫文革源代碼的自省者。記得老王在一次電視節(jié)目上與母親相坐而泣,一點頑主的勁頭都沒了。洗脫記憶中的源代碼那么容易嗎?那是個嘔吐過程?!案赣H就是一件軍大衣,母親就是一件白大褂”就是他們對父母的記憶。反擊和調(diào)侃是王朔減輕痛苦的方式,沒成想這一方式領一時風氣之先,成惡搞派鼻祖。
王朔開了個頭,多數(shù)60后開始倒戈,相信你能從《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姜文假借傻子罵的那句“傻×”看出:我們度過了一個多“傻×”的年代。
60后雖與70后歸為一代人,但60后更代表承上啟下,一頭批判繼承著計劃經(jīng)濟的福利,一邊又在市場化、全球化、互聯(lián)網(wǎng)中如魚得水、左右逢源。
是的,60后是“什么都沒落下的一代”:文革、改革開放、全球化、互聯(lián)網(wǎng)、福利房、情場得意、職場霸氣……事實上,他們是胡潤百富榜上人數(shù)最多的群體。
我把60后統(tǒng)稱為“486一代”:60年代出生,80年代接受開放洗禮,40來歲?,F(xiàn)在怕是升到五張了吧,但仍都不想退位,他們是公司領導或至少混個“資深”,他們是政商各界的一方領導。
60后的時代命題是,如何在一個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時代,延長兌現(xiàn)自己價值的時間。
60后在形成世界觀時,面朝世界,春暖花開,80年代是中國人離世界最近的時光。今天,我們在外形上離世界最近,但在觀念上卻出現(xiàn)分離,一部分人擁抱世界,另一部分人選擇回到舊時代去。
媒體總說現(xiàn)在90后怎么自我自主,那是因為他們的父母60后給了相對寬容的成長環(huán)境??偟膩碚f,60后占位不錯,職場兼情場得意。不像50后靠《紅色娘子軍》等革命舞蹈來性啟蒙,60后青蔥時光在大學宿舍貼上劉曉慶,出門就親她一口。劉當年聲稱要為中國電影獻身當?shù)谝粋€女裸。
60后是現(xiàn)貨,80后是期貨??梢哉f這幫家伙該趕上的都趕上了。有錢、有權、有品位。無論在哪方面都取得最好資源,處于權力、財富、聲望和體力的最佳組合期。這就難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了。女人是專為男人定制的一桿秤,可以準確量出男人們的價值和走勢。據(jù)調(diào)查,中國女性擇偶“要現(xiàn)貨不要期貨”(所謂“大叔控”) ,她們拋棄掉多年來秉承的職業(yè)、學歷、容貌、年齡等擇偶標準,首選事業(yè)成功作為壓倒性條件。青年女性熱捧中年成功男士成了這時代沒出息的標志之一。
在權力、位置和性資源上霸著不放手,實質(zhì)上是緣于一種揮之不去的地位恐慌癥。60后畢竟青春揮霍殆盡,他們像精明的風險投資家,十分懂得何時及時兌現(xiàn)。因為他們知道,現(xiàn)貨之后是跳樓貨。
馮小剛在《非誠勿擾》里曬寂寞,主角秦奮還傷春悲秋的。那片子分明是代際情場戰(zhàn)爭,60后搶70后80后的,70后搶80后90后的,80后再去搶90后的……一直搶下去。誰有資源誰搶。這么說,學生時代的愛情才是對等的,管它大學中學還是小學的呢。
每代人都會對自己的少年時光自戀,“每個老頑童心中都有個少年”。60后當然頗為自戀,自戀自己當年憑一本薩特的《存在主義》或朦朧詩集就能騙到女孩?!缎轮芸吩谧觥断虬耸甏戮础穼n}時遭到小字輩們反諷,你們的那個時代該拜拜啦吧,現(xiàn)在這些拼爹拼資源的事兒不都是你們干出來的?年輕人一方面指責老家伙應當對現(xiàn)在社會固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另一方面報怨他們擋了自己的道。
60后當知足,得退且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