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本祓
?藍天奇葩陽光動力2號
小e提示:甘老師在他的名著《茫茫宇宙覓知音》的結(jié)尾這樣高呼:“幻想是美好的,而探索則更加美好……”在這里,甘老師繼續(xù)接著第8期的內(nèi)容講解,而本期甘老師講的則是探索的故事
勇做開拓者,立下探索志。
幻想變現(xiàn)實,激勵后來人。
“我想以科學探索的方式來激勵大家,如果你有開拓者的精神,就沒有什么是你做不到的?!?/p>
在宣講“陽光動力”項目時,貝特朗·皮卡爾如是說。
是的,他就是一個以開拓者的精神去奮力進行科學探索而取得成功的勇士。追本溯源,皮卡爾家族就有探索的傳統(tǒng),他們祖孫三代都是熱情的開拓者、勇敢的探索家。更難得的是三人都以大無畏的精神,用生命挑戰(zhàn)極限,并創(chuàng)造了世界紀錄,成為探索的典范,名留青史。
他的祖父奧古斯特·皮卡爾(Auguste Piccard)是向“高”探索,成為“飛得最高”的人。他提出了用增壓密封艙和熱氣球飛到平流層的基本原理,并于1931年5月27日,與助手保羅·基弗(Paul Kipfer)一起用自己研制的增壓艙乘氣球飛往平流層創(chuàng)造了紀錄,高度為15781米,成為首位用肉眼看到地球曲度的人。
奧古斯特共飛了27次,并曾創(chuàng)造23000米的紀錄。后來,他的探索又轉(zhuǎn)向海洋,發(fā)明并建造了一種深海潛水器。于1953年,他和兒子雅克·皮卡爾(Jacques Piccard,也就是貝特朗·皮卡爾的父親)一起下潛到海底3150米處,成為當時世界上既飛得最高,又潛得最深的人。
貝特朗的父親雅克是向“深”探索,成為“潛得最深”的人。雅克繼承父志,于1960年1月23日,與美國海軍中尉唐·沃爾什(Don Walsh)一起駕駛他參與設(shè)計的深海潛水器—的里雅斯特號(Trieste),史無前例地下潛到海洋最深處的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底部,成為潛得最深的人,深度為10916米。
本文主角貝特朗·皮卡爾則是向“遠”探索,成為“航得最遠”的人。1958年3月1日,皮卡爾生于瑞士沃州的洛桑( Lausanne) ,畢業(yè)于洛桑大學精神病專業(yè),成為一名精神科醫(yī)生。但家族開拓者的探索傳統(tǒng)使他自幼就是個滑翔飛行迷,1985年他就成為歐洲特技飛行冠軍,后來他又迷上熱氣球飛行,并于1999年3月1日(這天是他41歲生日)至20日,與英國人布萊恩·瓊斯(Brian Jones)一起駕駛百年靈軌道飛行器3號(Breitling Orbiter 3,它是一種特制的混合型氣球,“百年靈”是贊助商的名字)實現(xiàn)了人類首次不間斷乘氣球環(huán)球飛行。歷時19天21小時47分,航程45755千米,成為20世紀最后一個飛行紀錄的締造者。百年靈軌道飛行器3號則珍藏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供世人觀賞。
傲人的遠航成績并未使皮卡爾停步,而是向更新、更難的領(lǐng)域探索。他高喊出“探索改造世界”的口號,夢想著用更環(huán)保的方式環(huán)球飛行。不久,他倡議研發(fā)一款能載人飛行的太陽能飛機,并用它完成載人太陽能飛機的首次環(huán)球飛行。整個旅途僅由太陽能驅(qū)動,不用航油、又無污染。他不僅希望以此創(chuàng)造新的飛行世界紀錄,而且想借此行動為探索利用清潔能源和提倡創(chuàng)新精神作出貢獻。這就是“陽光動力”項目。在該項目的官方網(wǎng)站的首頁頭條就驕傲地寫著:“陽光動力:一個始于瑞士的夢想”。它的能源為太陽能。那么,大家對太陽能了解多少呢?
?人類首飛平流層紀念銀幣,正面是兩人頭像,左為奧古斯特,右為保羅;反面刻有飛升的日期、高度、氣球形狀和出發(fā)地德國奧格斯堡(Augsburg)
白 話 太 陽 能
說起太陽能,人們也許會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梢哉f,自從人類懂得觀察宇宙以來,就已受到太陽能的“恩惠”。太陽能的本質(zhì)就是太陽的電磁輻射能,它是一個全波譜的輻射,不僅有紅橙黃綠青藍紫的可見光,還有看不見的無線電波(如長波、中波、短波、微波)和射線(如紅外線、紫外線、伽馬射線、X射線)。
其實太陽輻射,也會或多或少地對人類造成一定的傷害,特別是紫外線、伽馬射線、X射線都會極大地傷害人體,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太陽輻射毫無阻擋地傾瀉到地球,那我們?nèi)祟惡偷厍蛏系囊磺猩锒紝⒉粡痛嬖冢?/p>
幸好,我們的地球已經(jīng)在“身上”裹了一層厚厚的“氣毯”——空氣(學術(shù)上更習慣稱之為“大氣”)。這層大氣就成了一個有效的過濾器。它只開了兩個天窗,一個是“光學天窗”,它“放進來”可見光、絕大部分紅外線和極小部分紫外線;另一個是“無線電天窗”,它主要“放進來”微波。歸納起來,太陽輻射到地球大氣層外沿的能量,只有一半(51%)穿過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主要是可見光波和紅外線),即主要送來了光和熱。
小e提示:關(guān)于太陽輻射與地球的關(guān)系是一個異常復雜而有趣的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可參看甘老師的《生活在電波之中》(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1年1月),下面我們還是從能源的角度聽聽甘老師怎么說?
?皮卡爾(左)與瓊斯駕駛百年靈軌道飛行器3號降落在離埃及首都開羅約500千米的沙漠中
我們將從兩方面來講講太陽能:
從能源的數(shù)量來說,可以做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太陽每秒鐘輻射到地球的能量全部轉(zhuǎn)換為熱量,大致相當于500萬噸標準煤在完全燃燒后產(chǎn)生的熱量總和?,F(xiàn)在人類每年從地下開采出來的化石燃料,如果都折合為標準煤,大約是100億噸。也就是說,如果能把到達地球的太陽能全部用上,只需半個多小時的太陽能就夠人類一年之需了!而且還是源源不斷、免費地供應(yīng)著。遺憾的是絕大部分太陽能都未加利用,真可惜!
從能源的形式來說,太陽輻射到達地球,大約把它能量的千分之三傳給植物,植物的葉綠素才能進行光合作用,轉(zhuǎn)化為生物能,以合成各種物質(zhì)。據(jù)估計,全球植物全天大約可產(chǎn)生4億噸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同時還釋放出近5億噸氧,為人和動物提供了必需的食物和氧氣,而其余的大部分能量則傳給了大氣、陸地和江河湖海。太陽輻射不僅造就了萬千氣象,左右著地球冷暖,帶來了晝夜和季節(jié)的輪回,而且轉(zhuǎn)化成風能、雷電能、水力能、海洋能等。目前人們把這些能源統(tǒng)稱為“可再生能源”,而它們都是由太陽能轉(zhuǎn)化而成。至于人們目前主要使用的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也是幾百萬年前,被埋在地下的動物和植物轉(zhuǎn)化來的。若沒有陽光,哪會有動物和植物。從這個意義上說,化石燃料也是由太陽能轉(zhuǎn)化來的!一句話,除地熱能和潮汐能之外,太陽能是地球上的一切能源之母。
如今,人們常說的“利用太陽能”,并不包括上面提到的由太陽輻射(在自然界中)天然轉(zhuǎn)換成的能源。而只是狹義的指,通過人造的器件和設(shè)備,人為地把太陽輻射的光和熱轉(zhuǎn)換為可再生能源。學者們把它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與上述各種能源并列。
?歡呼!皮卡爾(上左)、波許博格(上右)和項目團隊的部份隊友
夢 想 成 真
皮卡爾的夢想就是把太陽能轉(zhuǎn)換為電能,去驅(qū)動飛機,從而既不用航空油料、又無污染,就可實現(xiàn)晝夜兼程地載人環(huán)球飛行。你猜,他的這一想法提出后,主流飛機制造商的直覺反應(yīng)是什么?
那就是:不可能!
皮卡爾決心向“不可能”挑戰(zhàn)!用他的探索熱情去“感動”世界,贏得了許多志愿者和企事業(yè)單位的熱情支持,終于眾志成城,使夢想成真。
皮卡爾在埋頭完善自己計劃的同時,還努力向社會宣傳他的理念。2003年,皮卡爾向瑞士洛桑聯(lián)邦理工學院詳細介紹了他的計劃,后者立即同意由波許博格牽頭開展可行性研究。波許博格比皮卡爾大6歲,畢業(yè)于該學院,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拿下了管理學碩士,還當過瑞士空軍的戰(zhàn)斗機飛行員,集工程師、企業(yè)家、飛行家之名于一身。他與皮卡爾真是絕佳的搭配。
果然,經(jīng)過一段緊鑼密鼓地研究和籌備,2003年11月28日,他倆對外界公布:正式創(chuàng)立“陽光動力”項目。皮卡爾是項目的發(fā)起人兼主席,波許博格為項目的首席執(zhí)行官,兩人也將作為未來的太陽能飛機駕駛員進行環(huán)球探索之旅。接著當然就是緊張的創(chuàng)業(yè)和創(chuàng)新。
他們用了兩年時間(2004-2006年),一邊尋求合作伙伴,進行創(chuàng)業(yè)融資;一邊組織科技骨干和自愿者進行創(chuàng)新開發(fā)。據(jù)稱,“陽光動力”項目自創(chuàng)辦以來,已獲得全球8個國家的80多家企業(yè)和100多位顧問的資金與技術(shù)支持。如今該項目團隊的總?cè)藬?shù)為136人,其中包括30名工程師、25名技術(shù)員和22名飛行控制員等。他們喊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
“腳踏實地行動,共創(chuàng)清潔未來?!?/p>
他們用了兩年時間(2007-2009年),進行原型樣機的建造。2009年6月26日在瑞士杜本多夫空軍基地(Duebendorf) ,皮卡爾和波許博格在800多位嘉賓的見證下,為原型樣機陽光動力1號(Solar Impulse 1,縮寫為Si1,注冊名稱為HB-SIA)的亮相揭幕。接著,就是緊張地試飛和不斷地改進設(shè)計,終于在5年之后(2014年4月9日),皮卡爾在瑞士貝耶納空軍基地(Payerne)舉行新聞發(fā)布會正式宣布:造出了正式成品機—陽光動力2號 (Solar Impulse 2,縮寫為Si2,注冊名為HB-SIB)。
歡呼吧!Si2建成,夢想成真!填補了能晝夜兼程地飛行的載人太陽能飛機的空白,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正如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所說:“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步,為全球所有人都傳遞了一個積極的信號”。
正是:
腳踏實地加油干,夢想成真戰(zhàn)果現(xiàn)。
五年磨出原型樣,再磨五年劍鋒展。
小e結(jié)語:從2004年到2014年,“太陽動力”團隊,真是“十年磨一劍”。下面就該駕著它完成環(huán)球之旅了。要知還有那些精彩,且看甘老師下期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