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要去西域“尋寶”,媽媽和她進行著這番對話:“需要什么裝備,寶貝兒?”
“你猜!”
“洛陽鏟吧?我看看哪里有賣。女兒放心,你在前方?jīng)_鋒陷陣,媽媽在后方一定做好補給,說吧,還要啥?”
這位媽媽跟其他家長有些不一樣,別的家長聽到孩子稀奇古怪的想法,都采用打壓的方式,但這位媽媽卻跟著孩子一起瘋。為了做好“尋寶”功課,媽媽還翻出了女兒學過和沒學過的課本,運用各種無厘頭的關(guān)聯(lián),和她一起攻堅克敵。
之后,她在同事面前得意地宣揚:“還真別說,這么一折騰,女兒連帶著復習了很多知識,成績提高了不少!”眾人紛紛為媽媽豎起了大拇哥,說她快進入女兒那個次元了。
沒想到,午休時,女兒來電話說,她和她的小伙伴們不去尋寶了。因為她沒心情——作為文藝委員的女兒,本應是這次校園藝術(shù)節(jié)的組織者,但老師卻委派女兒去做其他的輕松活,組織者……花落別家了。
媽媽不禁聯(lián)想起自己上次在家長會上,當著所有家長的面給老師提了很多“刺耳”的建議:孩子的作業(yè)太多了,導致學習效率不高,睡眠不足……該不會是老師把這些放在心上,才讓女兒……
不過,女兒又很快帶回消息,班里的服裝表演還是她來組織,雖然這只是全班節(jié)目中的一項,卻足以讓媽媽松一大口氣。媽媽拍拍心口:“有什么能為你效勞的嗎?”
“當然,我們需要幾個小配飾。最好是買不到的,所以只好勞駕母親大人親自做了?!迸畠喝鰦傻馈?/p>
媽媽的幸福感此時已經(jīng)肆意蔓延了,哪有不答應的道理?
演出很成功,亮點就在服裝秀上,女兒高興得合不攏嘴,媽媽也甜透了心。
不久后的一天,女兒又笑嘻嘻地告訴媽媽,她把文藝委員的交椅讓給了這次藝術(shù)節(jié)的組織者。媽媽聽后,擔心地說:“你真的舍得放棄那種指揮家的享受?”
“我把文藝委員讓出去,除了人家有能力外,還因為我想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服裝,我發(fā)現(xiàn)自己對做衣服有著巨大的興趣。”
媽媽有種不祥的預感,但她的不祥感很快消失了。因為女兒說:“媽媽,我之所以研究服裝,是因為我利用課余時間做這些,就相當于復習語文、數(shù)學、美術(shù)、物理了,你看,哪種工藝離得開課本知識呀?”
媽媽愣神了,她沒想到女兒說出這么有道理的話。而女兒接下來的話更讓她感動:“媽媽,其實這種方法都是我跟你學的。每次你為了我的各種想法都要學習一遍相關(guān)知識,正因為有了知識,做足了準備功夫,才能在家長會上說起話來有條有理,我們同學的家長都羨慕媽媽呢!媽媽,我也要做像你一樣的人。”
媽媽一把摟住女兒,她想,比起大人的生活,還是在二次元里比較簡單、幸福。
李江紅摘自《少年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