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北周宣帝死亡時間辨析

2016-11-07 01:29:28李兆宇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8期
關(guān)鍵詞:楊堅

【摘 要】 本文通過分析楊堅篡權(quán)的過程以及北周宣帝朝政局,認為《資治通鑒》、《隋書》的記載較為可靠:即,周宣帝乙未日(11日)不豫,當日去世,丁未(23)楊堅等人矯詔追五王回宮,己酉(25)才發(fā)喪。認為《隋書·姚僧垣傳》與《周書》、《北史》有關(guān)周宣帝死亡經(jīng)過的史料取材均來自隋代官修史書,偽造了楊堅受周宣帝遺囑輔政的假象,掩蓋了史實。

【關(guān)鍵詞】 北周;周宣帝;楊堅;篡權(quán)

一、周宣帝死亡時間的兩種版本

關(guān)于北周宣帝死亡事件,歷史上說法種種,疑點重重,其中一點就是他的死亡時間問題的爭論。關(guān)于周宣帝的死亡時間,《周書》、《隋書》、《資治通鑒》、《北史》均有記載,但內(nèi)容并不一致。現(xiàn)按陳垣先生《二十史朔閏表》推算,作大象二年五月的日歷表如下:

(初一)乙酉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十一)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任寅 癸卯 甲辰

(廿一)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據(jù)《資治通鑒》卷一七四太建十一年五月條下記載:

乙未,帝不豫而還……是日,帝卒。秘不發(fā)喪……諸衛(wèi)既受敕,并受堅節(jié)度……堅恐諸王在外生變,以千金公主將適突厥為辭,征趙、陳、越、代、滕王入朝。[1]

《通鑒》記載很明確,乙未(11日)宣帝感覺不舒服回宮,這一天宣帝就去世了,并且秘不發(fā)喪,而楊堅引五王回朝的理由不是宣帝去世而是趙王之女千金公主出嫁突厥。

而《周書》卷七《宣帝紀》載:乙未,帝不豫,還宮……丁未,追陳、越、代、滕五王入朝。己酉,大漸。[2]

《周書》載乙未(11日)宣帝感覺不舒服回宮的時間與《資治通鑒》記載相同,但是到了丁未(23日)時宣帝還召五王入朝,隔了一日,到了己酉(25日)的時候去世,與《通鑒》所載:“乙未,帝不豫而還……是日,帝卒?!辈顒e較大。再看《隋書》卷一《高祖紀》記載:

乙未,帝崩……稱趙王招將嫁女于突厥為辭以征之……丁未,發(fā)喪。[3]

《隋書》載宣帝在乙未去世,后來死訊被隱瞞,并且楊堅以趙王嫁女為由召五王入京,直到丁未(23日)才發(fā)喪。

再看《北史》卷十《宣帝紀》的有關(guān)記載:

乙未,帝不悆,還宮……丁未,追趙、越、陳、代、滕五王入朝。己酉,大漸。[4]

雖然《通鑒》、《周書》、《隋書》、《北史》四部史書中記載的互有出入,但可以看出《通鑒》與《隋書》記載的大致相同,都記載宣帝于乙未(11日)不豫而還,當天去世,且楊堅密不發(fā)喪,以千金公主出嫁突厥為由召五王回宮。而與之不同的便是《周書》和《北史》的版本,它們都記載乙未(11日)宣帝不豫而還,丁未(23日)追五王,但原因不明,己酉(25日)去世,從“不豫而還”到去世中間只隔了短短的一天。另外,還有一個重要日期“丁未”(23日),《周書》與《隋書》都提到了這個日期,《周書》記載在這一天周宣帝發(fā)布命令“追五王回宮”,而《隋書》記載這一天“發(fā)喪”。所以目前周宣帝去世便出現(xiàn)了兩種版本,且關(guān)于丁未日的記載《周書》與《隋書》也有差別,那么當時的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二、楊堅篡權(quán)的阻礙

我們知道周宣帝病危時他的親信鄭譯、劉昉已經(jīng)與楊堅聯(lián)合起來,當周宣帝去世后,楊堅在他們的幫助下已經(jīng)完全掌握政權(quán),[5]因此我們就需要考察楊堅能否在《周書》、《北史》所記載的宣帝病危到去世所相隔的僅僅一日里完成篡權(quán)工作。

筆者認為楊堅在篡權(quán)前有這樣幾個問題必須解決:一是楊堅陣營內(nèi)部對核心人事安排的意見并不同一。楊堅曾說“微劉昉、鄭譯及賁、柳裘、皇甫績等,則我不至于此。”[6]在篡權(quán)過程中主要產(chǎn)生作用的是鄭譯和劉昉,但《資治通鑒》卷一七四太建十一年條下記載:

始,劉昉鄭譯議以堅為大冢宰,譯自攝大司馬,昉又求小冢宰,堅私問德林曰:欲何以見處?德林曰:宜作大丞相,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不爾,無以壓眾心。及發(fā)喪,即依此行之。[7]

楊堅與劉昉、鄭譯的政治聯(lián)盟是臨時組成的,并不穩(wěn)固。劉昉和鄭譯并不出自在北周處于統(tǒng)治核心地位的關(guān)隴北鎮(zhèn)集團,他們出自漢族豪強,一人是小御正、一人是內(nèi)史上大夫,是北周宣帝在加強皇權(quán)過程中所依靠的近臣力量,他們只能依附于皇權(quán)并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宣帝所賜,如果宣帝去世他們會成為新的統(tǒng)治者最先驅(qū)逐的對象,所以他們需要在宣帝病危的情況下物色一名合適的,能夠最大程度保障自己利益的人來做自己的代理人,因此與鄭譯私交甚好,且名位甚高(身為周宣帝岳父、擔(dān)任高官),背景過硬(出自關(guān)隴集團)的楊堅走入了他們的視野。但楊堅卻非等閑之輩,不甘愿作二人的傀儡,尤其在對自己身份的安排和北周六官中的關(guān)鍵職位大司馬、小冢宰的任職問題上無法與他們妥協(xié),但這些有關(guān)這次篡權(quán)成敗的關(guān)鍵問題卻必須在周宣帝發(fā)喪之前安排妥當,發(fā)喪之后立即實行??梢钥闯鰲顖耘c劉昉、鄭譯等人在篡權(quán)后對人事安排產(chǎn)生了不同的意見是周宣帝死訊被拖延的一個原因。

二是顏之儀等近臣的阻撓。《隋書》卷三八《鄭譯傳》記載:“帝不豫,遂與御正下大夫劉昉謀,引高祖入受顧托。既而譯宣詔,文武百官皆受高祖節(jié)度。時御正中大夫顏之儀與宦者謀,引大將軍宇文仲輔政,仲已至御座,譯知之,遽率開府楊惠及劉昉、皇甫績、柳裘俱入,仲與之儀見譯等,愕然,逡巡欲出,高祖執(zhí)之?!盵8]這里記載顏之儀與宮內(nèi)宦者謀,引宇文仲輔政被發(fā)現(xiàn)后受到驅(qū)逐。檢《周書》發(fā)現(xiàn)宇文仲“德皇帝從父兄也。卒于代,保定初,追贈使持節(jié)、太傅、柱國大將軍、大司徒、大都督、燕平等十州諸軍事、燕州刺史、封虞國公,邑三千戶。子興嗣?!盵9]周宣帝時宇文仲早已去世,怎么會和顏之儀勾結(jié)入宮預(yù)備輔政呢?《隋書》卷三八《盧賁傳》載隋文帝對太子說:“當周宣帝時,以無賴得幸,及帝大漸,顏之儀等請以宗王輔政,此輩行詐,顧命于我?!盵10]而《周書》卷四〇《顏之儀傳》也載:“之儀厲聲謂昉曰:主上升遐,嗣子沖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賢戚之內(nèi),趙王最長,以親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備受朝恩,當思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儀有死而已,不能誣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儀署而行之?!盵11]看來這里的“宗親”并不是宇文仲,而應(yīng)是趙王招。趙王招為宇文泰第七子,曾經(jīng)參與討齊和對稽胡的作戰(zhàn),有軍功,并且曾經(jīng)在中央任太師,可以說是輔政的較佳人選,但是周宣帝于大成元年五月辛亥“令趙王招、陳王純、越王盛、代王達、滕王逌并之國?!壁w王招此時并不在中央,而且楊堅登基后顏之儀竟還被召還進京進爵新野郡公。由此看來,我推測顏之儀當時確實有聯(lián)合宮內(nèi)宦官召某王進京輔政的想法,但是遭到楊堅一伙人的壓制而沒有付諸具體的行動,正如《資治通鑒》所記“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儀署而行之?!弊罱K,顏之儀無可奈何的默認了劉昉等人的行為,但他的反對仍是楊堅篡權(quán)初期的一個不小的阻礙。

第三個困難,就是如何處理被周宣帝在大象元年發(fā)配出中央的五王問題。周宣帝即位后繼承了武帝加強皇權(quán)的政策,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從人員實力和人事規(guī)模兩方面對六官的配置進行弱化。[12]自從齊王憲去世后,宗室力量不斷減弱,但無論是論資歷還是論輩份以上五王在朝中還是一股值得注意的宗室勢力,他們是支撐宇文氏統(tǒng)治的最后支柱。即使宣帝不測,北周宗王只要身處中央,那么皇權(quán)還是要回歸宇文宗室,此時的宗室還有能力接管權(quán)力,因此只要他們在朝中,就一定輪不到楊堅輔政,權(quán)力會繼續(xù)在宇文氏內(nèi)部傳遞,所以武帝臨死遺詔就專門強調(diào)了“不準濫殺宗室”,但是宣帝卻沒有遵循。大象元年五月辛亥,宣帝令趙王招、陳王純、越王盛、代王達、滕王逌就國,親手切斷了皇權(quán)與宗室的聯(lián)系,所以楊堅就曾對宇文慶說過:“天元實無積德視其相貌……又復(fù)諸侯微弱,各令就國,曾無深根固本之計,羽翮既剪,何能及遠哉?”[13]也正如顏之儀所說“主上升遐,嗣子沖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賢戚之內(nèi),趙王最長,以親以德,合膺重寄”。五王回朝穩(wěn)定大局,然后由五王中出一王擔(dān)任輔政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但是這也是楊堅和劉昉等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周宣帝死訊是瞞不住的,所以他們只能拖延,這樣可以在五王回京之前將朝政完全掌控,但是他們也必須召五王進京,如果容留五王在外,有可能在外部形成對抗勢力,所以楊堅隱瞞了周宣帝的死訊,以千金公主出嫁突厥為由召五王入京,這樣既可以掌控住政局,也可以掌控五王。因此再考慮到周宣帝與五王的關(guān)系,所以《周書》和《北史》所記的丁未(23日)追五王的原因不是周宣帝已經(jīng)預(yù)料到自己將不久人世而召五王輔政,也不是在這一天發(fā)喪,而是楊堅等人矯周宣帝之詔以千金公主嫁突厥之事召五王,唯有以這件事召五王進京才不會引起他們的懷疑,再加上周宣帝正值英年,五王壓根沒有預(yù)料到周宣帝已經(jīng)去世,所以輕而易舉的中了楊堅一伙的計策而被制服。

最后一點就是朝內(nèi)大臣的反抗,周宣帝的去世是突發(fā)事件,而楊堅的輔政更是出人意料,勢必會招致朝中大臣的激烈反對,而楊堅也正是利用了周宣帝去世到發(fā)喪的十一天時間內(nèi)大力拉攏培植親信,這一段時間被拉攏的朝內(nèi)大臣大致有盧賁、竇榮定、李禮成負責(zé)維護朝中穩(wěn)定和楊堅的安保工作,李德林、楊惠、高熲、元諧、元胄、陰壽、楊雄等暫則作為參謀為楊堅出謀劃策。而在朝外,楊堅也積極聯(lián)系北周各地的最高行政軍事長官大總管,主要有盧慶則、韋孝寬、王誼、宇文忻、梁士彥、賀若誼、豆盧勣、源雄、元景山等,這樣安排好一切之后,“既而譯宣詔,文武百官皆受高祖節(jié)度”,在楊堅的逼迫下大臣們也只好就范,《隋書》卷三八《盧賁傳》記載:

及高祖初被顧托,群情未一,乃引賁置于左右。高祖將之東第百官皆不知所去……往往偶語欲有去就,賁嚴兵而至,眾莫敢動。[14]

所以如果按《周書》和《北史》所記載,乙未宣帝不豫而還,丁未追五王,己酉去世,那么楊堅等人正式宣告輔政前就根本沒有時間去解決這些矛盾更無談準備,而所記丁未日周宣帝本人追五王回宮一事也與史事相違背。因此《周書》、《北史》所記周宣帝去世的事情經(jīng)過是不正確的。

三、對于《周書·姚僧垣傳》記載的反駁

盡管如此,有人還是找到了一條史料以用來反駁《隋書》、《通鑒》的記載。[15]《周書》卷四七《姚僧垣傳》:

帝尋有疾,至于大漸僧垣宿直侍,帝謂隋公曰:今日性命,唯委此人。[16]

這條史料印證了楊堅是在周宣帝死之前入宮的,那么就與《隋書》和《通鑒》中記載的楊堅是在周宣帝死后被劉昉鄭譯召進宮中剛好相反的,然而《隋書》、《通鑒》、《周書》和《北史》無一例外的都記載了“五月己丑,以上柱國、大前疑、隋國公楊堅為揚州總管?!彪m說楊堅是宇文赟的岳父,但是在周宣帝死之前他們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極度惡化,史載“高祖位望益隆,帝頗以為忌”,《隋書》卷九中又記載周宣帝每忿怒謂后曰:“必族滅爾家”。這時的周宣帝對楊堅恨之入骨,楊皇后在宮中差點被殺,妻子獨孤氏為女兒求情在宮階上磕頭至流血才得以赦免,楊堅自己也差一點于朝堂上被斬殺,宣帝欲將楊氏一族除而后快。楊堅多虧同窗好友鄭譯相助,才被周宣帝派往揚州做總管,這等于已經(jīng)將他逐出了中央,而在如此情況下周宣帝又怎么可能會召楊堅入朝來侍疾,另外《通鑒》卷一七四太建十一年條下記載:

乙未,不豫而還……天元召昉、之儀入臥內(nèi),欲囑以后事,天元喑,不復(fù)能言。[17]

周宣帝應(yīng)該得的是一種急性病,而在得病當天召見自己最親近的兩位大臣的時候已經(jīng)不能說話了,為鄭譯、劉昉二人矯詔提供了機會,那么周宣帝當天對于立遺詔這么重要的事都已經(jīng)無法交待了,他難道還會對姚僧垣這個御醫(yī)說些不痛不癢無關(guān)緊要的的話?另外《周書》卷四十七《姚僧垣傳》記載姚僧垣在楊堅輔政后被授予上開府儀同大將軍,隋開皇初進爵北絳郡公,而楊堅篡權(quán)后如此優(yōu)待前朝宮內(nèi)一個與自己并沒有什么交往的御醫(yī),讓人難免覺得有些奇怪,再看《姚僧垣傳》記載的整個事件過程:

帝尋有疾,至于大漸。僧垣宿值侍。帝謂隋公曰:今日性命,唯委此人,僧垣知帝診后危殆,必不全濟。乃對曰: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但恐庸短不逮,敢不盡心。帝頷之。[18]

這段對話本身并沒有什么價值,但是卻向世人似乎為了專門透露這樣一個信息,那就是周宣帝病危時楊堅在場,這就從側(cè)面透露出來楊堅后來的輔政是合理合法的是經(jīng)過周宣帝認可的,當時也許在場的只有周宣帝、姚僧垣、楊堅,但在我們已有的史料中并沒有關(guān)于此事的其他記載,那么《姚僧垣傳》中的記載就是一個孤證。結(jié)合姚僧垣在楊堅篡權(quán)后得到的種種優(yōu)待,我們可以猜測有可能此事是楊堅與姚僧垣后來捏造的,目的就是強調(diào)楊堅輔政的正統(tǒng)性。

綜合上述分析,周宣帝去世之事的真實經(jīng)過應(yīng)該取《資治通鑒》和《隋書》記載的那樣,周宣帝乙未日(11日)不豫,當日去世,丁未(23)楊堅等人矯詔追五王回宮,己酉(25)才發(fā)喪。而《周書》、《北史》所取史料應(yīng)為隋朝官方所記,掩蓋了楊堅等人秘不發(fā)喪,暗中準備,矯詔追五王入朝,并配合《隋書·姚僧垣傳》的記載,專門制造了一個楊堅輔政為周宣帝所托的假象,突出了其合法性,掩蓋了楊堅篡權(quán)的事實真相。

【參考文獻】

[1][7][17]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卷一七四宣帝太建十二年五月條5510;5514;5511.

[2][9][11][16][18] [唐]令狐德棻等.周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1.卷七《宣帝紀》124;卷十《虞國公仲傳》160;卷四〇《顏之儀傳》720;卷三七《姚僧垣傳》843;卷三七《姚僧垣傳》843.

[3][6][8][10][13][14] [唐]魏征等.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卷一《高祖紀》3;卷三八《盧賁傳》1143-1144;卷三八《鄭譯傳》1136;卷三八《盧賁傳》1143;卷五〇《宇文慶傳》第1314頁;卷三八《盧賁傳》1141.

[4] [唐]李延壽.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卷十《宣帝紀》 379.

[5] 拙作.楊堅代周立隋史事考辨[J].渭南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5(4).

[12] 拙作.北周宣帝時期皇權(quán)的加強—以六官遷轉(zhuǎn)為中心[J].唐潮,2014(下).

[15] 唐國佳.“周宣帝之死”的時間問題再考[J].今日科苑,2010.16.

【作者簡介】

李兆宇,陜西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

猜你喜歡
楊堅
楊堅篡位
先下手為強
隋文帝:我丑我怕誰
百家講壇(2018年14期)2018-12-28 11:35:04
隋文帝:也曾遭遇“鴻門宴”
做人與處世(2017年1期)2017-02-28 22:11:24
隋文帝:也曾遭遇“鴻門宴”
做人與處世(2017年1期)2017-02-28 18:02:00
當隋文帝遇上江湖術(shù)士
隋文帝的巴納姆效應(yīng)
文苑(2015年28期)2015-11-18 17:19:01
隋文帝的巴納姆效應(yīng)
文苑(2015年10期)2015-10-09 11:15:39
隋文帝的『巴納姆效應(yīng)』
先下手為強
乐平市| 当阳市| 阿瓦提县| 洛浦县| 柞水县| 九龙县| 济宁市| 视频| 南雄市| 上饶县| 措勤县| 东阳市| 元氏县| 双牌县| 大名县| 渝北区| 麻江县| 维西| 香河县| 靖江市| 江源县| 台北市| 东乌| 宁南县| 开封市| 社旗县| 安乡县| 龙海市| 鄂尔多斯市| 新邵县| 安图县| 昭苏县| 祁东县| 蓝田县| 双鸭山市| 顺义区| 安义县| 长乐市| 瑞昌市| 江源县| 临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