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洋
“減輕中等以下收入者的稅負,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diào)節(jié)”的國務院意見稿在中產(chǎn)和準中產(chǎn)群體中攪動起波瀾。12萬元,10年前的“高收入門檻”對號入座。其實,該探討的不是年入多少算高收入,而是靠收入養(yǎng)家糊口,在這個“食利”社會里越來越淪為弱勢人群了。
廣州楊箕村的一場千桌盛宴拉開城中村的炫富大幕,高潮是深圳水貝村每家拆遷得2億元造謠者被刑拘。按理說,揣度他人的身價,即使是公開猜測,也頂多是國人“嚼舌根”愛好的一種表現(xiàn),罪不至于進看守所,可誰讓這幾位小報記者觸動了國人敏感的妒忌神經(jīng)。深圳北站對面一片荒蕪的田地上矗立著一幢“釘子樓”,建筑面積950平方米,2011年房主曾拒絕的拆遷款是2000萬元。廣深高鐵開通,這里從城郊結合部變?yōu)榇缤链缃鸬姆比A地,加之深圳房價暴漲,如果說土地增值十倍或陷入“造謠”陷阱,上漲五六倍應該是合理的推斷。城中村改造,尤其南方“握手樓”林立的城中村重建,獲得十余套甚至幾十套房屋補償?shù)拇迕翊笥腥嗽?,暴富者眾,在為城市落腳而苦苦掙扎的工薪甚至高薪者眼里,當然就顯得反差強烈。
2006年國稅局發(fā)文要求“12萬高收入”者申報至今,中國社會的總體財富急劇增長,普通人的收入提升很快,可富人財產(chǎn)以更快的速度膨脹。2006年《福布斯》富豪榜上的中國首富是黃光裕,其財富為181億元,2016年這筆錢都排不到富豪榜的前80位。2016年首富王健林的凈值為330億美元,約合2220億元人民幣。10年間,首富財富增長11倍,如果說選取兩個特定的年份首富不具備普遍意義,更大范圍的統(tǒng)計或更有代表性。新財富500中國富人榜2006年財富總和是7465億元,2016年就是8.0191萬億元,頂級富豪群體財富增長幅度大致與首富相當。而同期,大家不妨自忖一下,當年剛過12萬元申報門檻的人,誰的年收入今年過了144萬元,恐怕是極少數(shù)。
富人何以如此聚財?去年,中國GDP增速滑落到了6.9%,創(chuàng)下25年新低,股市暴漲暴跌,多少中產(chǎn)階層的財富灰飛煙滅,可中國最富有的500個人的上榜門檻,從40億元提高到了65億元,增長62.5%。500個富人人均財富達到160億元,較上年的113億元增長41.8%,遠高于上一年25.7%的增速。富人們呼風喚雨的秘密是資產(chǎn)證券化,是A股市場特色的高門檻以及與之相伴的高估值。一次成功的IPO,一個乃至數(shù)個百億富豪就此誕生。而A股上市門檻高懸,還為已上市富豪提供了廉價并購未上市公司的機會,增發(fā)并購,實現(xiàn)體外資產(chǎn)的證券化也助富豪財富膨脹。另外,不設門檻的新三板,一年中上市了3000余家,更為這場財富盛宴錦上添花。
豈止是國內(nèi),技術革命帶來的財富重新分配也深刻影響著全球工薪階層與富裕人群的財產(chǎn)格局。新的技術帶來的效率提升通常只發(fā)生在具有革命性的產(chǎn)業(yè)部門,這些先進的生產(chǎn)力雖沐春風,可受到新技術沖擊的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卻一片哀鴻。樂施會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最富有的62個人所擁有的財富,相當于全球最貧窮的50%人口財富的總和;而在2010年,與全球最貧窮50%人群的財富相等,還需要388位最有錢的富翁。這份報告稱,我們所創(chuàng)造的經(jīng)濟是為了那1%而存在的,而不是為了所有人的繁榮,為了后代和地球。
遺憾的是,全世界絕大多數(shù)國家都實行了遺產(chǎn)稅,至少在財富的世代轉移間設置了一道公平的閘門,我們卻沒有。資本市場絕大多數(shù)都在征收資本收益稅,我們也沒有。當薪資人群與資本所有者差距越拉越大時,國稅局還在探討向所謂的高收入加稅,真可謂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