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情報發(fā)現一個奇特的現象:即一旦一個國家經濟開始超過其他國家經濟,那么紀念性建筑開始頻頻出現,并且遠高于其他國家的摩天大樓。但是當這座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終于建成時,危機便接踵而至,隨后演變?yōu)榇笠?guī)模經濟危機,而這場經濟危機通常是剛剛建成世界最高建筑的國家引起的。
聽說過迪拜的哈利法塔么?這是全球最高的建筑物,高達828米,于2009年完成。哈里法塔耗資15億美元,為全球最貴的建筑之一。
Visual Capitalist分析師Jeff Desjardin解釋道,對于希望趕超哈里法塔的項目來說,它們必須要寄希望于全球金融環(huán)境保持健康穩(wěn)定。因為創(chuàng)紀錄的摩天大樓需要多年的時間才能完工,從開工到完工,一切都可能發(fā)生巨大的變化。
在哈利法塔的項目中,哈利法塔自2004年開工,完工時全球市場處在崩潰之中——雷曼兄弟破產,美聯(lián)儲祭出接近零利率和量化寬松計劃以全力阻止市場崩潰。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之間,道瓊斯工業(yè)指數跌去了55%的市值。
這場危機不僅僅使得金融市場崩潰,并給那些旨在取代哈利法塔成為全球最高建筑的項目帶去了重擊。例如,迪拜塔A項目本來計劃建筑高度為1008米,但在2009年3月被擱置。因為當時的金融環(huán)境沒有得到任何改善。
新建的摩天大樓是股市見頂的信號么?創(chuàng)紀錄的摩天大樓建造計劃是顯示經濟過度擴張以及資本錯配的信號么?技術分析公司EWN Interactive認同這樣的觀點。
在過去一個世紀,這個詛咒已經產生了特別強烈的影響。最突出、最典型的例子是紐約的帝國大廈。這棟381米高的建筑建成于1931年,恰好是首次全球性經濟危機——“經濟大蕭條”最嚴重的時候,而這場危機爆發(fā)于美國,給加拿大、英國、法國和德國造成了嚴重后果。
那時,帝國大廈并非紐約唯一的一棟巨型建筑,在帝國大廈之前,災難的兩個預言者——283米高的川普大廈和319米高的克萊斯勒大廈已經屹立在紐約。
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紀70年代前,雖然在許多經濟鼎盛的國家不斷有高樓建起,但是沒有一個國家建起一棟比帝國大廈高的摩天大樓。1967年,蘇聯(lián)在莫斯科建起540米高的Ostanskinskaya電視塔,這個電視塔仍是歐洲迄今為止最高的建筑。
在那個時代,美國的經濟實力仍很雄厚,這點毋庸置疑。好像為了確認這點一樣,1972年,世貿大廈雙子座塔樓在紐約建成。北塔是世界上僅次于帝國大廈的第二高摩天大樓。然而,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樣,當時由于油價高,美國經歷了長期的經濟蕭條,之后經濟蕭條又席卷了歐洲和蘇聯(lián)。
第三個顯著的例子是吉隆坡石油雙塔,它再次證明了強勁的經濟表現和建造全球第一高樓的欲望之間不容爭辯的聯(lián)系。這兩棟高452米的摩天大樓完工的那年剛好是1998年亞洲市場金融危機鼎盛時期,這場危機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
在市場中,極度的樂觀帶來了價格泡沫。現實生活中人們極度樂觀的一個顯示就是大量的建筑計劃。市場見頂和大量的摩天大樓建筑計劃通常是同時發(fā)生的,因為這兩種現象都是對于經濟無限繁榮錯覺的信號。
但是極端的精神狀態(tài)并不會持續(xù)很長時間。這就是為什么創(chuàng)紀錄的建筑項目通常是在市場泡沫時開工,但是最后是在泡沫破裂之后完工。
高樓和全球經濟危機之間的關系最早被經濟學家安德魯-勞倫斯于1999年發(fā)現。他基于這些收集了13年獲得的數據做了假設,這時的他能夠將經濟周期和最高摩天大樓的建設聯(lián)系在一起。他的理論最初只是不錯的玩笑主題,但是之后被其他經濟學家證實,如今以“摩天大樓指數”這個概念的形式被采用。
特別昂貴且不切實際地高的摩天大樓的建起是國家在經濟繁榮期間對財政資源的不合理運用的跡象。這促成了經濟泡沫的形成,而這些泡沫在任何時候都可能破裂,從而引發(fā)下一輪危機的余震。一般來說,世界上最高摩天大樓的建造意味著投資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往往過度增加。而如果一個國家的預算被以錯誤的方式使用,那么這就可能導致隨后的經濟衰退。
但是也有人指出,“摩天大樓理論”的反例并不是完美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經濟衰退,1937年經濟衰退,198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都沒有出現任何創(chuàng)紀錄的摩天大樓建筑計劃。2015年的一個經驗測試顯示,創(chuàng)計劃的摩天大樓計劃與商業(yè)周期并沒有直接的關聯(lián)性。
我們希望這是正確的。因為沙特高達1008米的吉達塔正在挑戰(zhàn)迪拜哈利法塔全球最高建筑的位置,吉達塔預計將于2019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