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怡佳
摘 要:以米萊斯的作品《奧菲利亞》為切入點,從作品中的象征涵義,即運用象征學的知識對其繪畫作品中的植物等其他元素進行解讀;并對自己第一幅繪畫創(chuàng)作的內涵意義進行解讀,進一步研究分析繪畫創(chuàng)作的深刻內涵。
關鍵詞:《奧菲利亞》;象征意義;深刻內涵
一、關于象征的解釋
象征,即通過一種視覺圖像或符號來表達藝術家的某種思想——是一種對于普遍真理更為深刻的記錄①。
在象征里有兩個因素,第一是意義,即一種觀念或對象;第二是意義的表現,不管它所包含的內容是什么,表現是作品中的一種形象或是一種感性存在②。
象征是通過其外在造型來暗示藝術家要表達的那種思想內容的符號。通過不同的形式和顏色,挖掘其內在方面的自由,使其表現成為一種外在的可見的作品,喚起它外在無法清晰傳達的深意。藝術家通過圖像語言來與觀者交流,以具體的表示抽象的,用特殊的符號表示思想或情感,將精神的內在因素表現為一種顯現形式。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象征的運用成為一種二度解釋藝術內涵的語言。盡管在藝術發(fā)展的過程中,有時作品中象征的效果會不那么明顯,但從來沒有消失過,而是通過看得見的事物自由地表達其中的言外之意。
在本文中,象征主要是用于繪畫藝術中的一種特殊表現手法。藝術家提供的一種符號,一方面,能使我們看出周圍熟悉的環(huán)境;另一方面,向欣賞者傳達了藝術家對世界的理解、評價以及他個人的獨特感受,即借助某種客體的特殊意義對繪畫作品中的具體形象進行的雙重性解讀。
二、《奧菲利亞》中植物的象征意義
在描繪《奧菲利亞》風景的時候,米萊斯親自去薩利州的河岸選擇了與畫面相符的場景,連續(xù)不間斷地在尤厄爾河谷工作了5個多月,觀察了遍生于河谷的各種鮮花,以研究植物學的態(tài)度精確地描繪了每一種花朵;作品中任何一朵鮮花都在戲劇中提到過,并且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作品本身是與觀眾進行溝通的形象化的語言,同時又通過象征的層面起作用。
《奧菲利亞》選自《哈姆雷特》第四幕中的情節(jié):
歪斜的柳枝垂倒在河邊,
花兒的葉子耷拉在小溪上;
她頭戴奇異的花環(huán),
上面有毛茛、蕁麻、菊花以及紫羅蘭……③
前景的毛莨,就像它簡單的花形一樣,有謙遜、整潔的涵義,也象征忘恩或幼稚。
頭頂的垂柳代表著被棄的愛。
右手附近漂浮著雛菊,最初叫“天眼”(days eye),可能是因為花形與顏色都類似于太陽。它詮釋了簡樸和謙遜的涵義,象征著奧菲利亞對愛的忠貞。
在衣裙中間的三色紫羅蘭,代表著的是沒有意義的愛。
漂浮在她的衣裙旁的粉紅玫瑰,代表了她年輕的生命和美麗的容顏,也包含了喜歡和銘記于心的感動;白色的野玫瑰生長在小溪邊上,象征純潔、高貴、天真。
畫面中還有一些含苞待放的花蕾,它們代表著秘密與生命的神秘。
帶著黑色種子的鮮紅的罌粟,表現了衰亡與長眠,還表示著大地以及冬日的結束與隨之而來的繁榮景象。
畫面中還有一些蕁麻,表現了奧菲利亞內心的無比掙扎與苦痛。
旁邊的雉眼也仿佛表達了她內心無限的悲傷與無奈。
她脖頸周圍環(huán)繞著紫羅蘭花,恰如其分地詮釋著戲劇中的臺詞:“我想給你一束紫羅蘭,然而還未來得及送給你,它們就在我父親去世的時候都枯萎了,他們說一切都會變好?!弊狭_蘭“shrinking violet”形容害羞的人。
繡線菊不僅能夠抗寒抗旱,就是對它進行修剪,它也還是會很努力地生長,憑借這種頑強的毅力堅持綻放。
河邊的一大片勿忘我,韻意雋永,表達著真誠與永恒的愛。濃情厚誼和忠誠,也代表著一種絕望的愛。畫到一半,米萊斯覺得畫中可能還需要一些黃顏色,他從倫敦康文特公園買來水仙花,打算畫上去,可他的朋友建議說,它們的涵義是虛假的希望,與主題并不合適,他便放棄了。
背景中是一大片樹林,樹木的生長總是要持續(xù)很久,因此用來象征繁盛及生命的延綿不斷,還代表著長壽與永存。
有一個頭骨仿佛隱藏在樹林中,但這也許只是林中的一片光影而已,或者頭骨似乎預示了將要發(fā)生些什么。
柳樹枝頭只畫了一只知更鳥,也許是為了表示奧菲利亞被拋棄而孤獨痛苦的一人,鳥兒的飛去或許代表了在她突然落入河中的時候靈魂的飛去。
顯然,繪畫不僅僅是簡單地在畫布上隨意堆積顏料,而更需要一種內涵,一種象征的符號。作品的深刻寓意并不會像顏料一樣直接而明顯地呈現在畫布上,它總是通過視覺符號把畫家的內心表達出來。
沒有一首動人的詩或一幅杰出的畫,任何可以算得上偉大的東西,讓人能夠在看到的一瞬間就透徹地理解;并且沒有任何高層次的感受,不管是欣賞畫作還是做別的工作,僅僅通過懶散而低級的理解能力是無法達到的④。
三、關于我的創(chuàng)作自述
我無法像米萊斯一樣選擇如此多的象征意義的東西進行創(chuàng)作,但是對我來說,一幅作品,并不僅僅只是膚淺的表面,也許有人只是欣賞到了作品的表現手法,表面畫了幾樣東西,他們更多地關注到石膏的表現,往往忽視其背后深刻的內涵。
選擇這一題材,可以說是靈感,但更確切地說是我的個人總結與嘗試。
選擇石膏這一題材是因為即將畢業(yè)離開學校,一直很想畫一組石膏。石膏是永恒的,石膏又是潔白的,畫石膏這一靜物題材的人很少,在學校,這一組石膏也比較難借到,畢業(yè)了,就更沒有畫到它的可能,所以想用它記錄下永恒,也許是我選擇它作為創(chuàng)作題材的原因之一吧。
小提琴表現著繪畫雖無聲,卻有著悠揚的音樂相伴,繪畫與音樂的結合,符合了畫面的整體基調。
小提琴下的一本樂譜不僅僅只是一本樂譜,還記錄了他們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畫面中的一只鳥,其實也經過本人的幾番思考,它本代表自由,而石膏中的女性形象被繩子束縛,在某種程度上表現了被束縛的自由。
紅色的玫瑰象征了他們愛情的美好。
至于綠玫瑰有這么一個傳說,在神秘的大自然里,有一種玫瑰躲在草叢里,花色青碧,默默地散發(fā)著奇異的幽香;可是它有毒,只要一碰到它就會中毒,但是如果能在綠玫瑰開花時許個愿,什么美好的愿望都能實現。傳說是它是不存在于地只存在于天的花,他們說那是只存在于天上的永恒愛情;愛情能讓人忘記時間,時間卻也能沖淡愛情,綠玫瑰只是人們對唯美事物的憧憬罷了。它彌漫著自然野性的純真簡樸,是人們祈禱青春常駐、愛情長存,以及心中不朽的追求。
畫面中的一幅風景畫主要起平衡畫面的作用,并且考慮到靜物畫中可以增添一幅風景畫,考慮到畫面構圖以及畫面的整體色調,選取西方著名畫家柯羅的風景畫,意境深遠而雋永。
畫面的桌布從構圖到色調的安排也是反復嘗試與最終受到維亞爾繪畫的影響,確立了整個畫面的傾向性。
背景墻上的畫中畫記錄了筆者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涯,以畫畫為伴,以及創(chuàng)作這幅畫時的寫照。
背景深處中的書和畫冊,書本是知識的源泉,就算是畫畫,也離不開書,表現了我以書為友的三年彌足珍貴。
那一縷陽光,不就是畫室窗口照進來的嗎?
四、深刻的內在蘊意
“蘊意”原文是Bedeutende,法譯為Significatif,即“有含義的”。歌德說:“古人最高的原則是‘蘊意,這原則的運動達到最高的效果就是美。一件作品、一個人的面容、一片風景、一組靜物,其之所以美,是因為含有一種微妙難以言說的意義。
黑格爾說,當我們欣賞某件藝術作品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它直接呈現給我們的東西,然后才開始探究它的內在。外在的、表面的、直接的,對我們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并不是因為它所直接呈現的;其實在畫面直接呈現的同時,里面還有一種灌注生氣于外在形狀的意義,因而其外在形狀的作用就在指引到這意蘊。
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了中國繪畫的“六法”,他把“氣韻生動”擺在了第一位,是指作品中刻畫的形象具有一種氣度和韻致,從人物的姿態(tài)、表情中顯示出其精神意蘊,這是繪畫創(chuàng)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
藝術作品中的核心并不是題材本身,而是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時所灌注的精神意蘊,是離開一定的外在事物而回到精神本身之中的內在的東西,并反映在作品里的意蘊,這個意蘊不僅是對外在事物的描繪,更是它自己內心世界的反映。通過精神方面的努力才能使作品飽含意蘊,并且使繪畫作品融貫和諧。同時,藝術精神蘊意和表現形式是聯系在一起的,所以還要追求的是一定的藝術表現力,表現是凝聚在內容本身上的內心世界。在表達方法上探討畫家的思想,思想越是深刻,表達手段也會變得更加豐富而不同。對于繪畫這門“寧靜而沉默的藝術”來說,不僅僅是外在形式的感性美,更是一種精神灌注的生氣。藝術作品是反映藝術家正在思考的情感和內心的獨特感受,作品的深刻思想意蘊就是畫家表達的個人獨特情感,顯然,一個藝術家對自己的精神意蘊絕大部分只有從他的作品本身得到解釋。
注釋:
①[英]米蘭達·布魯斯-米特福德, 菲利普·威爾金森.符號與象征[M].周繼嵐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6.
②[德]黑格爾(G.W.F.Hegel).美學(第二卷)[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10.
③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全集:中英對照[M].梁實秋譯.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
④[英]羅斯金.透納與拉斐爾前派[M].李正子,潘雅楠譯.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97.
參考文獻:
[1][英]約翰·羅斯金.前拉斐爾主義[M].張翔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英]提姆·巴林杰.拉斐爾前派藝術[M].梁瑩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
[3][英]威廉·岡特.拉斐爾前派的夢[M].肖聿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美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