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祥武
摘要:數(shù)字微波傳輸作為廣播電視傳輸體系中的一種最經(jīng)濟、可靠的傳輸手段,我省在數(shù)字微波擴容改造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其中有幾跳微波站,其站間距離屬于超長站距及站間視距存在阻擋等技術難題,本文詳細介紹了解決這些微波建設中此類技術難題的設計思路、指標計算以及最終的解決方法并進行了經(jīng)驗總結,為今后新建或改造數(shù)字微波電路提供參考,將積累的經(jīng)驗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數(shù)字微波 空間衰落 SDH 天線增益 空間分集
中圖分類號:TN94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6)09-0032-02
1 我省廣播電視干線微波電路概況
山西廣播電視干線微波電路現(xiàn)有干線站28座,電路全長約1400公里,主要任務是向各地市所在地及骨干發(fā)射臺傳輸山西電視臺、黃河電視臺電視節(jié)目及多套省電臺節(jié)目,也為部分地市傳輸中央一套、中央七套電視節(jié)目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多套廣播節(jié)目。
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我們根據(jù)山西微波干線網(wǎng)的特點,對南北干線電路采用SDH傳輸方式,通過骨干站分支至地市的電路采用小容量PDH方式傳輸,傳輸速率為45Mbit/s。2006年,微波通往11個地市微波站PDH 45Mbit/s工程開始建設。為保證以后微波電路綜合應用,全部采用2M接口,每個地市共開通21*2Mbps,編解碼也采用N*2M接口。山西廣播電視微波電路先后完成北線、東線、南線的微波數(shù)字化改造,形成主干線為SDH 155Mbit/s方式傳輸,其余支線為PDH45Mbit/s方式傳輸?shù)腟DH、PDH混合數(shù)字微波傳輸網(wǎng)。
隨著廣播電視的迅猛發(fā)展,45Mbit/s的數(shù)字微波容量已經(jīng)不能滿足我省干線微波傳輸?shù)男枰瑸榇藳Q定分三次將45Mbit/s的PDH數(shù)字微波擴容改造為1+1的155Mbit/s容量的SDH數(shù)字微波。在改造過程中有幾跳長站距微波改造難度比較大,下面對這幾跳微波的擴容改造進行具體分析。
2 改造中遇到的難題
由于本工程微波路由中大部分為已有的微波路由,故已有路由頻率按照原有的頻率L8GHz考慮,新建的微波站頻率規(guī)劃在不干擾的前提下按照L8GHz(7.725~8.275GHz )中的頻點規(guī)劃?;羯健梁钌?、霍山—稷王山、霍山—老頂山、霍山—木孤臺都是超過100Km的超長站距,這在數(shù)字微波傳輸時需要充分考慮長站距所帶來的空間衰落,一定要經(jīng)過精密的技術指標計算,從而制定出正確的技術方案,保證擴容改造后數(shù)字微波電路能夠可靠運行。
在這幾個長站距中,霍山—稷王山、霍山—木孤臺、霍山—老頂山這三跳是站距超過100Km的超長站距,但是中間沒有阻擋,傳輸界面比較好,都屬于A型傳輸斷面。霍山—伊侯山這一跳由于視距有部分阻擋,余隙不夠,需要改變微波路由。經(jīng)過地圖作業(yè)和多次實地勘察,最后選擇在晉城市沁水縣大尖山增加一個有源直放站,用以實現(xiàn)霍山-伊侯山之間的微波中繼傳輸。
下面對這幾跳微波進行理論計算。
2.1 電路計算指標
本工程作為ITU-T G.826中所定義的27500km假設參考通道國內(nèi)部分中的一段考慮。在考慮到系統(tǒng)內(nèi)部的衰落、干擾及其他各種惡化因素的影響下,省內(nèi)干線通道的差錯性能指標,在每一個傳輸方向任何月份應不大于表1的規(guī)定值。
表中:B=1%×[L]/500+2.5%
[L]=路由長度化整到最接近的500km的整倍數(shù)
本次工程參考距離按照:太原-運城距離考慮,總長為L=368.66Km,每公里指標為:0.002*3.5/368.66(%)。
故本工程電路實施的電路的SESR誤碼性能指標要求匯總如下表2所示:
2.2 斷面分析
本次工程傳播地形為山區(qū),斷面類型按均A型考慮。
余隙分析標準:
微波線路路徑余隙參考以下標準:
主天線
1)K=4/3:大于1.0F
2)K=2/3
2.1)在平坦地區(qū):大于0.577F(高于7GHz時)
大于0.4F(低于7GHz時)
2.2)障礙物是山時:大于0F
2.3)障礙物不是山時:大于0.3F
F:第一費涅爾半徑K:有效地球半徑因子
本工程各微波段為已有電路,霍山—稷王山、霍山—老頂山、霍山—木孤臺這三跳是現(xiàn)有電路,未發(fā)現(xiàn)由于阻擋造成的傳輸問題,因此路徑余隙按滿足要求考慮。由于霍山—老頂山和霍山—木孤臺這兩跳傳輸斷面和霍山—稷王山同屬于A型,且中間沒有阻擋,所以上面只列了最長站距的霍山—稷王山的計算,它的儲備達到28dB,其它兩跳要大于28dB。
3 解決方法
霍山-伊候山這一跳在霍山采用兩重空間分集,微波設備按照1+1混合分集配置,在伊候山采用單天線配置;在霍山-伊候山兩站之間的新增的大尖山直放站,配置天線2面。
霍山—稷王山這一跳按照1+1兩重空間分集(SD)配置。
霍山—老頂山、霍山—木孤臺等兩跳按照1+1混合分集配置。
3.1 霍山—伊侯山的解決方法
霍山—大尖山路由上有部分阻擋,余隙不夠,需要更改路由,在兩站中間增加一個微波站。我們經(jīng)過反復地圖作業(yè)和多次實地勘察,最后選擇在晉城市沁水縣大尖山這個地方,這里有個林場,水泥公路直接通往山頂,電力供應也沒有問題,是個理想的微波站站點,由于人員和經(jīng)費等原因,新建有人值守的微波站困難多多,最后確定建成一個有源直放站,用以實現(xiàn)霍山-伊侯山之間的微波中繼傳輸。有源直放站建設簡單,只需要將微波信號在射頻直接放大轉(zhuǎn)接到下一站,霍山-伊候山這一跳在霍山采用兩重空間分集、微波設備按照1+1混合分集配置,在伊候山采用單天線配置;在霍山-伊候山兩站之間的新增的大尖山直放站,配置天線2面。
3.2 霍山—稷王山解決方法
霍山—稷王山這一跳站距長達141.43KM,這么長的微波站距在國內(nèi)罕見,由于霍山和稷王山都滿足裝分集天線的條件,決定按照1+1兩重空間分集(SD)配置來設計,空間分集設備包含分集接收機、中頻合成器和微處理機單元。
3.3 霍山—老頂山、霍山—木孤臺解決方法
霍山—老頂山、霍山—木孤臺這兩跳的老頂山和木孤臺不滿足安裝分集天線的條件,沒有辦法安裝1+1兩重空間分集,經(jīng)過和微波設備廠家反復討論,最后選擇按照1+1混合分集配置。在霍山分別安裝兩面天線,在老頂山和木孤臺分別安裝一面3.2米的微波天線。
綜合以上計算結果來看,霍山—稷王山的收信電平為-43.2dBm,儲備為28dBm,霍山—大尖山的收信電平為-33.6dBm,儲備為27dBm,大尖山-伊侯山的收信電平為-41.2dBm,儲備為27dBm,符合SDH數(shù)字微波的傳輸需要。擴容改造工程結束后,從實際的運行情況來看,這幾跳微波傳輸情況還是令人滿意的。
4 經(jīng)驗總結
SDH數(shù)字微波的標準站距為50Km,對于超長站距的SDH數(shù)字微波建設來看,在微波建設前期進行路徑勘察是十分必要的,在符合傳輸?shù)那闆r下(傳輸斷面類型最好是A型),經(jīng)過精確的理論計算,再采用空間分集、頻率分集等技術,例如霍山—稷王山站距超過140Km也可以進行正常傳輸,對于傳輸路徑不理想的霍山—伊侯山這一跳,可以采用增加比較經(jīng)濟的無人值守的有源中繼站,都能夠達到滿意的傳輸效果。